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疫情下新媒体优势凸显 传统纸刊不能回避四个关键点

张抱朴
2020年04月22日07:05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疫情下新媒体优势凸显传统纸刊不能回避四个关键点

资料图片

自疫情暴发以来的几个月间,大量期刊无论来稿、编辑还是审稿和营销都处于停滞状态。读者很长时间不出门,更多的人转向更为安全、便捷的网络阅读。新媒体的巨大优势在疫情期间显现无遗,在便捷性、即时性、个性化等各方面已经完胜纸质期刊。

众所周知,随着科技脚步的不断前进,传播领域中的新媒体已经势不可挡。其以很强的交互性、海量的信息承载、资源的可共享等特点,满足了当下读者的阅读热点和多元需求,具有非常强的传播力。传统纸质期刊须正视并迅速拥抱新媒体,从而完成转型升级。

纸刊处境日益困难

2020年3月19日,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着67年历史的著名期刊《花花公子》对外宣布,该周出版发行的最新一期期刊将是今年的最后一期。其虽然没有宣布停刊,但困境是显而易见的。

此前的10多年间,不少期刊也纷纷停刊或者宣布破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有着86年历史的美国《读者文摘》因为发行量急剧下降而申请破产,成为当年在传媒领域最具冲击力的坏消息。众所周知,《读者文摘》是美国颇有影响力、也是世界上很成功的期刊之一,全球有着数以亿计的读者群,一度在全球160个国家以19种语言、50个版本同步发行,而破产却在一夜之间。之后各种著名纸刊也纷纷出现问题。

国内纸刊同样举步维艰。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加上社会发展,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即使一些理论性强的刊物,或以读书、品书和推荐好书为宗旨的纸刊,虽然长期保持内容的高质量,在读者中一度有着良好口碑,却也无法躲开新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豆瓣、知乎等网络媒体上撰写或阅读书评,纸刊作为书评载体已逐渐式微。例如,某个在知识界、文化界长期有着良好美誉度的期刊,盛期期发数一度在5万册以上,现在却已掉至1万余册。即使如此,这个以读书、品书、荐书为己任,坚持文化理想的期刊,其生命力在同类刊物中已算强的。纸质期刊每况愈下的现状,不是编辑和领导不努力,而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一些期刊则沦落到收版面费发职称论文的境地,一些期刊被职称评定部门列入黑名单,所发论文不能作为职称评审材料上报。此种尴尬,作为期刊出版中人,只能为之感慨唏嘘。

新媒体在疫情中圈粉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期刊选择通过公众号、电子刊来推送文章,扩大影响。比如,疫情暴发不久,新民周刊微信公众号向全国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的采访对象和新闻线索。《新民周刊》的7位编辑个人微信号,每天添加少则数十人,多达上百人的陌生好友,短短一个半月,每位编辑处理往来信息超过一万条。成千上万读者被他们的口述实录感动,很多粉丝在后台留言表示,每天都阅读这一系列,每日都期待着文章的推出。新民周刊微信公众号也因此收获了很多10万+、100万+的阅读量。一篇关于金银潭医院的文章,仅在新民周刊微信公众号3天的阅读量就达320万,在其母报新民晚报微信公众号上的阅读量也超过了250万。

疫情让不少新媒体获得了更广泛的用户,一些期刊运用新媒体营销在此期间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比如《读者》等就很有号召力。还有一些比较专业的领域,也涌现出许多影响力很大的微信公众号,在覆盖面上,很多已经基本取代同类纸刊。例如,以极简史方式传播历史知识的动漫《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在哔哩哔哩上的下载量达到6773万次。这是很多历史书籍和期刊难以企及的。

突破固有进入新世界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纸刊只有在保证原有内容品质的前提下,更新办刊观念,调整内容提供方式,突破办刊形式,强化服务读者模式,进入新媒体行列,才有可能进入传媒“新世界”。

不少期刊团队其实已经明确意识到这个问题。2020年1月,某期刊卷首语自曰:“毫无疑问,我们面临着不小的生存压力。除了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还有二渠道即报刊零售网点在整体上也呈现萎缩状态。因此,探寻一条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紧迫的任务。”

转型是很多纸刊正在做或准备做的事情,思路和模式也各有不同。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笔者认为,不管怎么转,下面几点是不能回避的。

其一,在办刊理念上,融入新时代。这必须确立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文化格局,跟进融合发展大局。媒体融合正在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是摆在所有传统纸刊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办刊理念融进新时代,重要的是编辑团队在观念和意识上的融进,要深度关注和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热点和趋势,要用当下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价值标准,思考判断学术文化的前沿问题,而不是坐在时代的旁边,或者跟在新时代的后面。

其二,在内容提供上,吸引新读者。新的读者,不只是习惯于从“端、网、微”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年轻一代。事实是,“端、网、微”阅读已经成为“新动力人群”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新动力人群”是指那些与新业态、新技术共生的人群,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为改革赋能的创造者,使用技术杠杆撬动改革难点,重塑社会治理的新型劳动者。其职业覆盖面非常广,已经成为网络的主流用户。跳出传统媒体的狭小空间,走出传统的“书斋”,融进“新动力人群”,走向更广阔的传媒“新世界”,是传统纸刊的当务之急。

当然,不能脱离内容来谈转型,也不能为适应网络而矮化、表面化、过于碎片化甚至低俗化生产内容。优质内容生产始终是一些传统期刊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优势,是立身之本,一定不能丢弃。

其三,在传播方式上,构建新网络。微信公众号的创办自然是首先要做的事情,这是实现与纸刊互动、与虚拟社群受众互动的基础。同时,传统纸刊要善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为传统纸刊赋能,打造自身媒体平台及通过第三方聚合平台广泛建立传播新渠道、构建传播新网络,扩大有效受众圈层,增强受众黏性。

其四,在读者服务上,加强综合服务。综合服务包含面非常广,不同的专业期刊有不同的活动模式与内容。线下活动如作者、读者、编者的互动交流,各种读书会、座谈会、名家讲座;线上有围绕相应主题开展的各种“云”活动,甚至提供在线有偿知识服务等。

现代的办刊思想,优质内容的提供,线上线下影响力、传播力的扩大,综合服务的建立与强化,是传统纸刊在新媒体背景下发展的几个关键点。尽管转型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但已经无法回避。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