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四个第一!为两会报道创新探索新路径
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围绕两会主题,以建设智能化编辑部为抓手,坚持“技术+创意”,将最新5G和人工智能技术成果引入到报道中,积极推进跨界融合创新和边缘交叉创新,以“5G+AI”双轮驱动,不断研发重大主题报道全新传播应用场景,推出一批国内首次应用甚至世界首创的融合创新成果,引起业内和海内外广泛关注,为主流媒体重大报道创新探索新路径。
首次!推出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
目前,5G技术在新闻直播方面有比较多的应用。如何进一步拓展更多的5G新闻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全新阅读体验,是我们一直思考并探索的课题。全国两会前夕,我们推出全国两会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使用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技术,让远隔千里的代表与记者跨越时空“面对面”实时交流,请来自基层和抗疫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程桔、罗阿英、蔡卫平讲述履职的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在武汉演播室伸手与身在北京的主持人“云握手”。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5G网络千兆级超高带宽和毫秒级低延时让全息成像技术发挥到极致,真人等比例大小的“代表”被实时投放至异地演播间,虚拟与现实融为一体,开创了5G时代远程同屏访谈的先河。
全国人大代表蔡卫平在广州摄影棚看到合成效果后说,“跟自己想象的很不一样,这种体验还是第一次”,并拿起手机拍照留念。
系列访谈推出后,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全网1300余家网站、新闻客户端转载,全网浏览量突破1.2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两会“部长通道”上谈到5G应用时,专门提到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说“虽然记者跟代表相隔大概1000公里,但好像是在面对面交流。”
全球首位!打造推出3D版AI合成主播
全国两会前夕,全球首位3D版AI合成主播正式亮相。这是继全球首位AI合成主播、站立式AI合成主播、AI合成女主播、俄语AI合成主播之后,我们联合搜狗公司最新研发的智能化产品。
“新小微”在虚拟演播室中播报新闻。
这款名为“新小微”的主播原型是新华社记者赵琬微,采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克隆”而成。它高度还原真人发肤,能随时变换发型、更改服装,穿梭于演播室的不同虚拟场景中,依靠算法驱动生成相对应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播报形态可多角度呈现。在立体感、灵活度、可塑性、交互能力和应用空间等方面,较前一代AI合成主播(2D形象)均有了大幅跃升。在特写镜头下,甚至连头发丝和皮肤上的毛孔都清晰可见。
“新小微”已投入到两会报道中。
“新小微”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相关新闻全网浏览量过亿,微博话题量超8900万,英国《每日邮报》、日本共同社大篇幅报道。业界认为,这是人工智能结合3D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开拓性应用,为新闻生产的“未来场景”开辟了新空间。目前,3D版AI合成主播已经上岗,每日生产两会视频产品。
开创!“5G+8K+卫星”五地联动直播
5月22日上午,我们举行全国两会“5G+8K+卫星”五地联动直播,实现重大时政新闻报道的多机位8K视频采集,将5G、8K、卫星传输等最新技术进行开创性结合,打造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沉浸式直播。
主持人与正在湖北代表团住地的记者连线。
我们在新华社设置演播室连线人民大会堂,将8K信号传递到湖北大厦、威海、喀什、三亚、漠河五地,并与各地分社记者现场连线。
记者在人民大会堂东广场出镜报道。
记者在大会堂东广场进行移动式采集,实现5G环境下更为自由灵活的拍摄,为观众带来颠覆式、更具感染力和沉浸感的两会现场体验。直播首次突破小屏互动,实现5G移动端信号接收和呈现,并实现8K卫星数字电视广播信号落地。
首部!新华社客户端推出新闻互动微纪录片《她的故事,“触”处动人》
这是“90后”人大代表李金莲的履职故事线,除了从家乡到北京的叙事主线外,还有多个“剧情”分支等待用户解锁。
微纪录片以沉浸式体验+交互式传播的方式,讲述了基层全国人大代表傈僳族姑娘李金莲,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同时也是云南代表团最年轻的“90后”的履职故事。
微纪录片通过触发不同的“剧情”选项,可解锁新的人物故事,在改变“千人一面”叙事方式的同时,增强了互动视频的沉浸感和交互性。
纪录片设置依法讨薪、普法宣传、修路助农等“剧情”选项,用户可以根据故事的发展自主“触发”选项,让新闻从单线叙事到多重演绎,让用户从观众变成“导播”,从收看者变成参与者,从被动接收内容,到主动沉浸式体验,从只能暂停和播放,到参与“剧情”走向。这是互动视频技术首次应用在时政新闻中,也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新尝试。
此次两会报道是智能化编辑部建成后首次投入的重大报道。实践证明,先进技术赋能新闻业务,有效拓宽了新闻应用场景,大幅提高了新媒体产品创意创新能力和生产传播效率,将有效助力主流媒体牢牢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