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吴彤:3天休息不到7个小时
从抗击疫情到抗击汛情,人们总说2020年太难了。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我们不能退缩,这些记录中的经历,也让我们迅速成长。
7月11日,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长湖连续超保证水位的第四天,随时可能破堤分洪。当天,在周边地区采访其他选题的我,接到紧急通知,第一时间赶往荆州市。
5天时间里,我们一共拍摄了11条电视新闻,进行了13次直播连线。这样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休息时间非常少。在前3天,我们每天都是拍摄到午夜,接着写稿到天亮。如此循环往复,连续3天的休息时间加起来不到7个小时。
熬夜,对于踏入新闻行业已4年的我来说,如同家常便饭,但这样连续高强度的熬夜还是第一次。让我诧异的是,这一次却没有感觉到累。现在回想起来,或许是奔跑着追新闻的状态,让人不知疲倦。同时,心里挂着的长湖,也让我睡不着。
此次防汛报道,是我为数不多的几次现场灾害报道经历之一,让我在发现新闻选题、判断新闻价值上得到了较大的历练和提高。
7月13日,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新媒体平台和湖北卫视《湖北新闻》栏目,两次独家发布《引江济汉工程即将为长湖撇洪》的新闻。当晚,我们又继续跟踪这一选题,再次独家实时记录了撇洪全过程。
之所以能比较精准地完成这次独家新闻策划,是因为从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的一份长达13页的资料中,发现了一句话:“长湖:做好撇洪准备 利用引江济汉工程控制水位。”其实,这份资料是公开信息,但在前线采访多天的我们知道,位于荆州、荆门和潜江三市交界处的长湖,已经超保证水位多天,这个悬在空中的“水盆”牵动着周边三市百姓的心。初步判断重要性后,一直在武汉后方全方位指挥、调度防汛报道的负责人果断决定加大报道力量,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默契配合,一边跟水利部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咨询撇洪条件和影响,一边联系引江济汉工程局询问正在做什么准备。新媒体编辑同步制作长图《4年之后 引江济汉再撇洪》,图文并茂地解释了什么是撇洪以及如何撇洪。7月14日上午8点22分,长湖成功实现撇洪,1分钟之后,我们在长江云平台上推出了视频新闻和长图,再次抢到全网首发。
长湖安全后,我和多位同事急忙转战恩施,在武陵深山一待又是一周。因为强降雨,当地发生了有监测以来最大的山体滑坡。在这里,我们又独家发掘并报道了恩施沙子坝滑坡预警第一人的故事——《滑坡前36个小时 他发出这张照片救了全乡人》。我们在滑坡体上跟拍工作人员进行地质监测时,无意中听他们讲道,这次虽然是恩施有监测以来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滑坡,但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这与村民陈光明首先发现裂缝并及时拍照上报有关,因为他拍的一张裂缝照片,为全村315户1339名群众安全撤离赢得了36小时的宝贵时间。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立刻决定调整报道方向,聚焦这位“预警第一人”,并第一时间进行新媒体报道。十几分钟不到,在前后方紧密配合下,制作出一条内容翔实的新媒体产品,不仅有前方记者提供的具体文字介绍和视频,后方新媒体编辑还设计制作了海报、长图、抖音视频,全网阅读量达到1342万,报道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两次发现独家新闻,与我们在防汛期间真正做到践行“四力”有着直接关系。没有用脚力走过长湖大堤,我们的心不会跟长湖水位紧紧拴在一起;没有发现淹没在近万字材料中的那短短一句话的眼力,我们不会拍出撇洪的独家新闻;没有勤于思考的脑力,我们不会中途调整采访选题,转向报道“预警第一人”;最后,我们还要用常写常新的笔力,将这些独家故事讲得更动听,传播得更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