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桂林广播电视台:让红色故事更动人

黄义武
2020年08月12日14:25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小字号
原标题:桂林广播电视台:让红色故事更动人

如何发挥融合创新手段,让红色故事更动人?桂林广播电视台围绕湘江战役这一重大题材,先后推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记者再走长征路》等主题系列报道和《飞越半世纪的“情书”》《无名英雄,共和国不会忘记》等微视频,形成传统新闻报道与新媒体传播并进的报道方式,分阶段、有重点地对湘江战役这一重大题材进行挖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笔者认为,要把湘江战役主题系列报道做好,就要精心策划,找准角度,在践行“四力”过程中,把握“准、深、新、实”。

讲对:站位要准观察要深

正确还原湘江战役的历史面貌,正确讲述湘江战役的历史故事,正确认识湘江战役的历史意义,是保证湘江战役红色故事不跑偏的基石。

湘江战役主题系列报道启动后,桂林广播电视台先后派出三批记者,历时30多天,实地踏勘桂北各个县区,与湘江战役见证者会面,与记录者交流,与研究者讨论,并结合有关史实记载和回忆录内容,做了大量前期资料准备工作,整理形成了一本28个故事126页的红色故事汇编,成为记者讲好红色故事、做好主题系列报道的“定盘星”。

做到眼里有光,学会使用“望远镜”和“显微镜”,才不会把有血有肉的红色故事演绎成为夸张惊险的历史传说。记者采访中确定了以人物为中心、情感为主角、故事为载体的报道方式,把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贯穿其中,让深刻思想与扎实报道相得益彰,把大时代背景与人物个体命运交织融汇,用故事点燃观众的情感爆发点。

75岁的红军守墓人蒋石林,是该主题系列报道中的重点人物。每次讲起“红军与我”的故事时,红军战士那一腔的英雄气,不仅会打动蒋石林,还会深深地打动每一个倾听者。或许他自己都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讲守护红军墓的故事了,但是他认为,这是他和家人平生做过的最坚定的事情,终其一生来反复讲述,也是值得的。《一句嘱托85年延续 世代守护不负忠魂》《守护红军墓见证鱼水情》《红色旅游“照”亮桂林》等不同时间段的报道中,尽管都是以蒋石林的讲述为主线,但记者进一步把蒋石林这样平凡人的闪光点与社会大主题、时代大背景相连接,用人物的变化折射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使得湘江战役红色故事更具现实性和必要性。

讲好:创作要新写作要实

讲好湘江战役红色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国人民故事的重要部分和内容,要讲好故事,就要突破思维定式,创新表达形式。

在双屏时代,微视频、微电影已经成为主题报道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桂林广播电视台充分运用融媒思路,先后创作推出一批“红”视频,把湘江战役故事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实现主题系列报道的“软”制作,让微视频更有思想力。

《飞越半世纪的“情书”》就是这样一个微视频作品。在灌阳县文市镇五里坪屯村民王少林家中,至今还保存着30多封他父亲王桂清与红军战士曾广贵的来往信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故事背景,给“红”视频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记者以书信为视角,通过故事化的讲述,让“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的大主题,变成了观众身边可感可亲的“近新闻”。同时,桂林广播电视台还创作拍摄了《无名英雄,共和国不会忘记》原创微电影,该片以湘江战役中牺牲的无名烈士为人物创作原型,用红军战士兑现“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庄严承诺的故事情节,阐述了长征中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也让微电影具有了新闻性。除此之外,《一句嘱托等你45年,灌阳祖孙三代护军旗让人泪目》《全州祖孙五代守护红军墓》等一批有“网感”的“红”视频一经推出,就获得广大网友点赞。

讲好故事,首先要有写好故事的能力,把笔力用在实绩,这样写出的红色故事才能更打动人,更有说服力。在50多条湘江战役主题系列报道中,记者们的每一次写作,不仅写出了80多年前发生在桂北大地上那段可歌可泣的生死之战,还把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当代故事也呈现给观众。像《桂林:弘扬长征精神 抒写脱贫壮歌》就报道了兴安、龙胜、灌阳等红色土地上生机勃勃的绿色发展故事,讲述了桂林各地扶贫干部如何按图索“冀”、“调兵遣将”,与贫困户一道使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故事,展示出当地干部群众用长征精神凝聚强大力量,攻克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个个“堡垒”的精神风貌。这种“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红色故事,让观众看得下、记得住、传得开。

(作者单位:桂林广播电视台)

(责编:赵光霞、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