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專家鑒定冀寶齋藏品 "公母"十二生肖為元末真品?

俞陶然

2013年09月03日07:54    來源:新聞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公母”十二生肖為元末明初精品

  明宣德青花留白海水龍紋塔式瓶一對

  (雷從雲鑒定)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李輝柄、雷從雲鑒定)

  元代瓷塑千面千手觀音像

  (李輝柄鑒定)

  元青花龍紋象耳瓶一對(李輝柄鑒定)

  冀寶齋的地下庫房藏有大型編鐘等上百件青銅器

  明洪武釉裡紅魚藻紋大蓋罐一對(雷從雲鑒定)

  金絲葬服

  冀寶齋博物館外景

  元代瓷塑千面千手觀音像(右一)與諸多贗品並排展示

  雷從雲上手鑒定“母牛”生肖像

  一個多月前,“80后”作家馬伯庸撰寫的一篇博客《少年Ma的奇幻歷史漂流之旅》,讓河北冀州的冀寶齋博物館成為焦點。標明年代為夏、商、周等朝代的瓷器,穿“中山裝”、分公母的元代十二生肖,繪有“三英戰趙雲”的葵口盤……這些與人們常識不符的展品,在公眾中引起軒然大波。幾天后,河北省文物局和冀州市政府部門先后作出回應,關閉這座“雷人博物館”,並摘掉該館“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牌子。正當“冀寶齋事件”逐漸淡出公眾視線時,8月28日至29日,一個文物考察團隊抵達冀州,對這座民間博物館的藏品進行考察和初步鑒定。這個團隊中,有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李輝柄,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雷從雲,中國社科院、上海社科院雙聘研究員許明,痕跡鑒定、生物科技鑒定領域的檢測鑒定師,以及一批來自北京、浙江、安徽、廣西等地的民間收藏家。他們的考察與鑒定結果如何?記者隨隊進行了採訪。

  古人把牛、蛇、兔等陰支生肖做成女性形象

  冀州,古代九州之一,河北省的簡稱即得名於此。而今,冀州只是一個縣級市,隸屬於衡水。從石家庄驅車前往冀州,有兩個小時車程。進入冀州二鋪村,記者看到,這裡建得相當不錯,有一個五星級賓館,衡水湖就在賓館旁,已經關閉的冀寶齋博物館也在衡水湖畔。

  8月28日,記者隨考察團到達冀寶齋時,這座博物館的建筑外觀著實令記者吃了一驚,它建得很氣派,讓人很難想象這是一座民間博物館。據介紹,它佔地60畝,主體建筑面積14000平方米,是二鋪村集體出資4000多萬元建造的。出館迎接考察鑒定團隊的是冀寶齋博物館總顧問魏英俊,前些日子,他接受了眾多記者採訪。 “我的一些話,經媒體報道后被封為‘雷語’。”魏英俊自嘲道。由於大門緊閉,記者隨考察鑒定專家從殘疾人通道進入冀寶齋。記者發現,該館的內部裝修也很不錯,它的地上部分分三層,有12個展廳,地下一層,藏著許多沒有展示的各類器物。

  專家首先來到二樓。該樓層的一塊開闊區域擺放著數十件從展櫃中取出的展品,供專家上手鑒定。這塊區域四周的牆壁上,挂著許多冀寶齋博物館館長、冀州市二鋪村村支部書記王宗泉與名人的合影,包括幾位省部級官員和文博專家。如今,因為冀寶齋事件,王宗泉已被免去村支書和館長職務。

  在這批可以上手的展品中,一套展品抓住了記者的眼球,它們就是遭到馬伯庸和眾多網友嘲笑的“青花釉裡紅描金十二生肖”。馬伯庸在博客中寫下這樣的觀感——“這是什麼啊!明明是十二生肖,為毛要穿成中山裝啊!而且還分男女……不,分公母……你看那蛇和兔子胸前那高聳的雙峰!解說牌說這是元朝的青花釉裡紅描金十二生肖……”

  在記者的要求下,雷從雲、李輝柄走到有女性特征的 “母牛”生肖前,進行上手鑒定。“真不錯!這是一件元末明初的精品,不晚於洪武。 ”幾分鐘后,這兩位知名學者給出相同的鑒定結果。他們分析說,這件青花釉裡紅描金十二生肖的胎質堅硬、細膩,具有明初特征﹔青花用的鈷料像混合料﹔牛首的釉裡紅牡丹紋發色亮麗,肩部以下青花釉裡紅畫的飛鳳牡丹和水波紋等,藝術水准很高,亦具有元末明初特征﹔牛身上的青花釉裡紅紋飾均有描金,十分繁復,整器釉彩應是復燒而成,做起來很費工夫。

  “這尊生肖像太精彩了!肯定不是現代仿品。造假的人不願這麼認真地去做,也做不出來,想不出來。”雷從雲說,“過去我們見到的元明時期的瓷塑十二生肖一般比較小,像這麼大的牛首女性胸像生肖是罕見的。 ”

  那為什麼古人要把牛、兔、蛇等生肖做成女性形象呢?說到這個話題,王宗泉的朋友、河北民間收藏家齊同民很氣憤,“十二地支分陰陽知道嗎?陽支是‘子寅辰午申戌’,陰支是‘丑卯巳未酉亥’。十二生肖依次與十二地支相配,就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古人把牛、蛇、兔等陰支生肖做成女性形象。馬伯庸這個小年輕不懂傳統文化。不懂也就罷了,還用自己的無知嘲笑傳統文化的精品! ”

  “穿越上古”瓷器可能造於元末明初

  在這批可以上手的展品中,專家還鑒定出多件文物精品,如元青花 “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明永樂雙耳扁壺、明成化青花釉裡紅海獸紋罐和花草紋蓋盒。

  2005年,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在佳士德拍賣會上以2.3億元的天價拍出,讓元青花成為中國文博界最炙手可熱的名詞。對於冀寶齋擁有的元青花梅瓶,李輝柄、雷從雲認為:這是一件典型的元青花。平沿、梯形頸、削胎工藝和支燒點、火石紅,以及青花明顯的暈散、沉澱,都是元青花的特征。整件器物非常大氣,所繪紋飾為蕭何月下追韓信,用筆流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將它與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相比,還略遜一籌。

  這批展品中,也有一些被李輝柄、雷從雲兩位老先生認為可能是贗品,如一件款識為“大漢永平二年己未孟冬造”的青花罐。漢朝怎麼會有青花罐?這是稍有文化常識的中國人都會提出的問題。在博客中,馬伯庸列舉了多件這類足以毀掉 “三觀”的瓷器,它們的年代分別標為:堯舜、夏、商、周、漢、晉、唐,以及款識為 “炎帝制造”、“黃帝制造”的瓷器。

  “根據這些瓷器上款識作出的斷代,肯定是錯誤的,冀寶齋鬧了笑話。但我們也不能僅根據‘大商’‘大漢’、‘大晉’這些瓷器上的款識,判定它們一定是今天的新品。一定要根據該瓷器本身的諸要素做出綜合判斷。 ”雷從雲解釋說,“在瓷器的款識中,有一種類似‘寄托款’的款銘,它們題寫的不是本朝年款,甚至也不是前朝的年號。究其原因,一是可能作為祭品或別的某種用途﹔二是瓷工應其主人的某種要求制作,甚或在特殊環境下為表現瓷工自己某種不可名狀的心態而制作。 ”因此,冀寶齋中那些“玩穿越”的瓷器如果不是新品,就值得加以研究。

  在對這些瓷器做了鑒定和科技檢測后,考察團隊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李輝柄認為它們更可能是贗品,而上海社科院研究員許明與一些民間收藏家認為它們是元末明初的瓷器。廣西收藏家張國興用他發明的 “微生物科技鑒定古陶瓷方法”進行鑒定后認為,它們是老瓷。他解釋說,瓷器青花等紋飾中含鐵元素,會吸引噬鐵菌在上面生存,經過幾百年,這些微生物會在瓷器上形成一塊塊像老年斑一樣的代謝產物,用40倍以上的顯微鏡可以觀察到。“瓷器的器型、紋飾、鐵鏽斑是可仿的,但微生物斑是仿不出來的。 ”

  結合張國興的鑒定,許明認為,這批款識中有 “炎帝制造”、“黃帝制造”、“夏”、“商”、“周”、“大漢”等字樣的瓷器,其原料和風格一致,很可能出自同一窯口,年代為元末明初。 “那時天下大亂,處於朝代更替階段,制作這批瓷器的人可能因無法寫出當時的年號而寫了這些寄托款,表明他們自己對中華歷代的追慕和對炎黃子孫身份的認同。 ”許明推測說。

  “涂鴉風”瓷器或是古代祭祀品

  完成對一批瓷器的上手鑒定后,專家團隊進入展廳。王宗泉陪同李輝柄、雷從雲兩位著名文博專家參觀。經過“冀寶齋事件”的打擊,這位當了近50年村支部書記的老人形容憔悴。由於改革開放后二鋪村沒有分家,4萬多件古董(且不論真假)的購買、冀寶齋博物館的建設都是集體出資的,耗資數千萬元。“冀寶齋事件”發生后,村裡幾個反對他建博物館的人發動村民圍堵冀寶齋,讓王宗泉苦不堪言。

  在冀寶齋的12個展廳中,陶瓷展廳有4個。王館長帶專家走進其中一個,在那裡,記者看到不少馬伯庸在博客上“晒”過的展品,它們的紋飾圖案粗糙,帶有“涂鴉”風格,讓人很難相信這些是古董。雷從雲看了幾件這樣的瓷器后表示:“這批東西很可疑! ”

  為了用科技方法檢測這批瓷器的真偽,民間收藏家們讓工作人員打開展櫃,取出一件在記者看來畫得挺搞笑的紅綠彩魚藻紋碗口瓶,送到一位民間文物鑒定師手上。他將1000倍顯微鏡與大屏幕連接,讓這件瓷器的顯微結構在屏幕上顯現出來。畫面一出現,收藏家們都叫了起來:“老的!老的! ”據他們解釋,瓷器上有很多氣泡都發生了變化,這是老瓷的顯著特征。

  許明告訴記者,這些“涂鴉風”瓷器未必是贗品,可能是古人的祭祀品。“它們不應在博物館用一個廳來公開展示,並以款銘的年號作斷代依據。最多隻能做少量展示,並標明鑒定后的年代。 ”

  館內一級品文物與贗品並排展示

  在一個擺滿了佛像的展廳裡,記者覺得展品很可疑。特別是那些觀音瓷像,其“亮麗”的外形怎麼看都像現代工藝品。對於記者的懷疑,李輝柄明確回應:“確實是假的,那些觀音像我估計是上世紀80年代做的。 ”

  快走出這個展廳時,李先生突然輕輕叫了一聲:“好東西! ”在他的指引下,記者看到在一批觀音像贗品旁,有一件精美的千面千手觀音像。李輝柄在它面前端詳良久后說:“這是一件元青花釉裡紅觀音像,這麼大的元青花觀音瓷塑我從來沒見過,達到‘國家一級文物’的水平。 ”對於這個鑒定結論,雷從雲深表認同,他評價道:“這件元代瓷塑千面千手觀音造型庄嚴、協調,青花釉裡紅用色考究,把觀音菩薩的庄嚴和人性化的一面都酣暢地表現了出來,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元代瓷塑中有典型性。 ”

  然而,這件一級品文物居然與贗品身處同一展櫃,仿佛是整座冀寶齋的一個縮影。

  在四個陶瓷展廳,專家還鑒定出多件一級品文物。雷從雲認為,一對款識為“洪武年制”的釉裡紅魚藻紋大蓋罐堪稱“國寶”,“洪武年制”這一款識就很罕見。他還對一對青花留白海水龍紋塔式瓶、五彩魚藻紋蓋罐等三件明代宣德年間的瓷器贊不絕口,指出它們器型碩大,釉質如玉,畫工精細,“是非常重要的發現與收藏”。李輝柄先生認為展品中有不少元青花和青花釉裡紅,尤其對一對元青花龍紋象耳瓶十分推崇,稱其“器型大,釉色精細,而且是一對,這是少有的,在我見過的元青花象耳瓶中是最好的”。

  參觀完陶瓷展廳后,專家團隊先后進入玉器、青銅器、書畫等其它8個展廳。對冀寶齋的玉器,專家持基本否定態度。雷從雲指著三件沒有光澤的彩繪涂金玉觀音像對王宗泉說:“說明牌上寫著和田玉,別人信嗎?我估計它是用玉石粉合成模制,然后上彩繪、涂假金的贗品。 ”在看了古代書畫展廳后,研究中國文化史的許明說:“全都不對,都拿下來吧。 ”

  對於青銅器展廳的展品,專家意見出現分歧。雷從雲認為,標明年代為西周的伯矩鬲、克鐘兩件大型青銅器都是仿品。對於雷先生的觀點,許明和幾位民間收藏家並不認同,他們認為這兩件青銅器是近三十年來新出土的文物。

  地下庫房展示數百件青銅器和金器

  8月29日上午,專家團隊再次來到冀寶齋。此時的王宗泉似乎心情比前一天好了不少。在專家對冀寶齋一批精品瓷做了進一步的梳理和鑒定后,王館長說:“請各位進入地下庫房,我給你們看看壓箱底的東西。 ”

  冀寶齋的藏品有4萬余件,展品為2000多件,只是二鋪村集體收藏的冰山一角。庫房中有什麼寶貝?記者帶著好奇與專家一起來到地下一層。

  可以用“震撼”一詞來形容走進青銅器庫房的感受,那裡藏有上百件青銅器,包括一批非常高大的鼎、尊以及馬車、編鐘、?鐘。雷從雲看了有一人多高、帶龍首形架子的?鐘后,激動地說:“這樣的帶架?鐘我曾見過,但沒有這套氣派。 ”在青銅?鐘的旁邊,擺放著一整套由65件編鐘和1件?鐘組成,分三重的曲尺型大型編鐘。雷先生認為它“十分罕見”,“這種大型青銅編鐘民間是不可能仿造的,因為仿制難度大,成本也太高。”不過,雷從雲對部分庫藏青銅器的真偽提出疑問。他指著幾個近一人多高的大方鼎、大圓鼎對王宗泉說:“這些器物需要研究,雖然貌似西周大鼎,但它上面的成百個陽文,字體、內容都不是西周的,鏽色也不好。”不過,就像之前參觀青銅展廳那樣,許明不認同雷先生的觀點,他說:“這類陽文在國立博物館的西周鼎上沒有,並不証明它們是贗品,很可能是我們對西周青銅鼎的認識還不充分。”

  除了大量青銅器外,冀寶齋的庫藏中還有其他古董,如十二生肖金印、刻有西夏文的金印,根據王宗泉的抽檢,它們的含金量在80%以上。在這些金器中,兩套可能來自墓葬的用金絲編制的葬服和一套鎏金鎧甲,都是少見的精品。雷從雲說:“這幾套金絲衣和鎧甲,年代可能是遼,最晚是元,很有文物價值。 ”

  走出地下庫房,許明感嘆道:“這些青銅器、金銀器如展示出來,將引起轟動! ”他和其他專家都覺得,冀寶齋博物館的展品沒有體現出二鋪村的收藏水平。大型帶架?鐘、編鐘等大件青銅器,金絲葬服和鎧甲等金銀器都是稀世之寶,應該公開展示,至少部分展示。雷從雲對王館長說:“冀寶齋真有不少好東西。但博物館在展陳上有很大問題,展品良莠不齊、真假不分,展覽主題不明確,陳列沒有章法。 ”李輝柄則說:“你們館缺乏研究能力,斷代錯誤很多,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 ”

  反思

  冀寶齋事件突顯相關部門“缺位”

  許明表示,他會和其他專家一起協助王宗泉重新布展,去除贗品、部分不到代的展品和藝術水准不高的普品,增添庫藏中的精品文物﹔對各個展廳的主題重新設計,並修改解說牌上錯誤的文字說明。

  布展完成后,冀寶齋將向有關部門通報。也許不久以后,這座由村民自建的民間博物館將煥然一新,與公眾再度見面。

  交談中,專家都指出,“冀寶齋事件”在民間收藏日益升溫、民辦博物館逐漸興起的大背景下具有典型意義,引人深思。首先,這一事件突顯一些民間收藏家文化水平、專業素養的欠缺,他們創辦博物館,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但作為一個村,能建起一座藏品如此豐富、硬件設施如此完備的博物館,非常不容易。村民自發地收藏、保護文物,自建博物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這是值得高度肯定的。我們不能因為博物館存在不足,就一味嘲笑,形成一面倒的網絡民意和媒體評判,而是應幫助村民改進展館,讓這項民間文化事業開展得越來越好。 ”許明說。

  考察團隊認為,相關部門在冀寶齋開館、閉館摘牌過程中都存在“缺位”問題。從冀寶齋工作人員出示的批文中可看出,衡水市文化局早在2003年就批准建立冀寶齋博物館,衡水市科技局在2012年給予冀寶齋“市級科普基地”稱號。那麼,作為文化文物、科普教育的主管部門,在批准開館、授牌之前,是否應組織專業人員指導冀寶齋,避免有明顯錯誤的展品和展示說明的出現?

  而當馬伯庸博客在網絡、媒體上引發軒然大波時,有關部門成立的調查組宣布,鑒於“冀寶齋博物館”成立時未按相關規定向河北省文物局申請設立,冀州市民政局撤銷為其頒發的民營非企業單位注冊登記証。考察團隊認為:冀寶齋這樣一個村民自建的鄉鎮博物館,有了衡水市文化局的正式批文,是否就應該算手續齊備了呢?以“未向河北省文物局申請設立”作為閉館摘牌的主要理由,恐怕值得商榷。

  考察團隊還指出,地方相關部門不能在媒體質疑面前,對冀寶齋一關了之,而是應派出專家組,對其藏品的真實性進行客觀、全面地考察和評判。如果不涉及重大原則問題,就應協助該館制訂整改方案,解決展覽中的實際問題。

  “但可惜的是,直到目前我們還沒看到這樣的作為。這次考察團隊的活動只是民間行為,專家鑒定是個人的學術意見。 ”許明說。在他看來,相關部門應通過資助、人才支援等方式引導王宗泉這些民間收藏家辦好博物館,讓中華傳統文化得到更好傳承與弘揚。

  專家們於8月28日晚開會討論,最終給出整體的考察與鑒定結論“三個不少”:

  1、真東西不少,其中部分展品為一級品﹔

  2、不到代的不少,如一些標明年代為明、清的官窯瓷器,其實是晚清、民國的景德鎮制瓷,它們是老瓷,但不到代﹔

  3、假東西不少,所謂假,就是現代人仿造的贗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