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起,工信部下發的《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正式實施,市民新辦手機卡等業務必須強制性進行實名制登記,未補登的老用戶將無法辦理更改套餐等業務。根據工信部規定,如果運營商不配合登記,將被強制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這意味著手機卡實名制辦理將不再名存實亡,未來“自由購卡”將不復存在。
昨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從滬上報刊亭了解到,在《規定》實施首日報刊亭已紛紛暫停了電話卡代售業務。一位報亭老板表示,就在前幾日就不再銷售電話卡了,一是由於最近沒有貨源,二是即使有貨他也不敢再入手了。“本來顧客來我們這買電話卡就是圖個方便,而現在電話實名制了,買了卡還是要跑營業廳憑身份証登記,誰還會來我們這買卡。”他說。
當記者追問他未來是否可通過代理辦實名制業務來繼續電話卡生意時,他擺了擺手表示,顧客不會放心將身份証隨便交給自己,因此除非有新的政策,否則報刊亭、小賣部等基本上都將會放棄電話卡業務。而他對於已經失去的這項業務,也表現得非常無奈,據他透露,以往一般每月可賣50至60張電話卡,可以獲得1000元左右的業務,可佔其整個報亭營利的1/4。
事實上,早在2010年,工信部就提出實行手機實名制的規定。但截至今年3月,據工信部統計,仍有約2.8億的用戶沒有進行實名登記。由於部分用戶擔心隱私泄露不願意登記,而書報亭、小賣部、網絡上等社會代理商也存在不規范現象,致使有相當數量的預付費手機卡的老用戶尚游離於實名制之外,手機實名制並未徹底落實。
消費者對“電話實名制”普遍持歡迎態度,令人煩惱的個人信息泄露、垃圾短信等問題將得到遏制。騰訊手機管家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受理的用戶有關垃圾短信的舉報數量超過去年全年的總和。不過,對於一些在一個城市的逗留時間較短,或者經常游走在各地的打工者來說,實名制給其增添了諸多不便。“未來希望可以有更多政策為這樣的人群提供便利。”由於工作原因,需要長期出差的王先生無奈地表示。
在電信專家項立剛看來,此前在推行手機實名制的過程中,運營商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實名制增加了相應的銷售工作流程﹔同時,如果完全取消報刊、便利店、網絡的預付卡銷售,對運營商本身的新增用戶量甚至業務量都有可能帶來不利的影響,而運營商也面臨著營業廳覆蓋不足的問題。
“電話實名制能否達到預期效果,關鍵還是要看落實情況。”業內人士指出,當前社會上各類電信運營商和代理商數量多、分布廣,電話實名制全面落實尚存在一定難度,必須要加強監管,並且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避免實名制后的個人信息,反為垃圾短信和騷擾電話等提供“精准”便利,造成更大的社會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