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就在微博中看到有關上海解放日報報業集團與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要合並的消息﹔但是很快,博主就將此條微博刪掉。后來又有同行向我打聽這事,我就向上海方面詢問,得到權威証實及某些細節的描述。
頗感震驚,但不覺意外。
震驚是因為這兩大報業集團規模龐大,子報子網子刊子公司數目繁多,關系錯綜復雜,真要合並,非常麻煩﹔如要裁撤,更是困難。這樣的合並最后不知道是成為整合還是拼湊?這個,涉及因素太多,無法預判。
不覺意外是,在新興媒體沖擊日趨猛烈,報業市場空間不斷萎縮的背景下,同城報業集團的合並將是趨勢,多少年來傳說中的“一城一報”格局將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成為現實,第二子報將首當其沖被裁撤。
在國內大部分的城市,同城一般都有兩個以上的報業集團,省報集團與省會所在城市的報業集團,級別還不一樣,比如成都、石家庄、武漢、南昌、福州、沈陽等等,上海、重慶、北京等直轄市的報業格局比較特殊和復雜,甚至有多家同城競爭。比如北京,就有北京日報報業集團、新京報社、北京青年報社、京華時報等市場化報紙同台競技。
這種競爭格局是建立在報業曾經的強大贏利能力基礎之上的,曾經的報紙廣告部跟醫院的挂號窗口一樣,需要排隊才能登上廣告。在那樣供小於求的情況下,足夠的需求足以支撐多家報業集團同城同質競爭,而且都活得不錯。但現如今,報業集團的整體贏利能力在迅速衰減。2012年報紙廣告收入下滑7.5%,2013年上半年報紙廣告收入下滑6.1%,可以預計的是,這種下滑還將持續,報紙的好日子沒有了。合並同類項,減少競爭主體,實現局部壟斷,將是正確的市場抉擇。不僅上海是這樣,在全國其他城市,報業集團合並的現象還將持續發生。
市場空間萎縮背景下的合並帶來的可預見結果就是子公司的減少。第二子報首當其沖,將成為裁撤的對象。
第二子報的誕生源自於報業集團為應對同城報業競爭。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都市報獲得的巨大的成功以及“暴利”前景,使新的都市報紛紛進入市場競爭中,另一方面,為應對新的競爭者,一些報業集團開始以“護衛艦”或“防波堤”的目的成立了第二張都市報,定位基本雷同,以與對方陣營的主報進行競爭,也不得已地與己方陣營的主報進行競爭。長期以來,報業集團的第二子報都贏利較少。時至今日,報業之間面臨共同的對手——新媒體,報紙與報紙之間的競爭已經退居二線了,報業競爭早就過了“攻城略地”的階段,不需要開疆拓土。報紙也早已“非暴利”。在這樣的形勢下,第二子報贏利空間更是銳減,繼續虧損苦苦支撐一個“第二子報”已經沒有任何戰略價值和意義。兩家報業集團合並之后,幾份第二子報更是沒有多少存在的價值。以合並作為契機,裁撤或徹底改變定位將成為必然選擇。
不僅僅是第二子報,即使是第一張都市報,也都面臨市場的巨大壓力。我曾在2013年2月《新聞記者》上撰文《哪類報紙最先消亡?》:都市報賴以為本的社會新聞、輿論監督、新聞策劃等“看家本領”都被新興媒體所替代,功能的替代是致命的。對都市報需求迅速萎縮,市場需求的下滑,必然帶來市場主體的減少。同城報業集團合並后,共存兩張以上定位類似,價值雷同的都市報都無甚有意義。黨報,或許由於特殊需要能多份共存,都市報則隻可能存在一張,多年前傳說中的“一城一報”將成為現實,其他的都市報要麼裁撤,要麼就徹徹底底地改變。
請注意,是徹徹底底!
(作者是《中國記者》雜志值班主編,清華大學未來媒體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