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與寫作》>>2013年·第10期

當紙媒遇上微博

范洪濤

2013年10月23日14:34    來源:新聞與寫作    手機看新聞

【摘 要】紙媒應審慎看待微博傳遞的新聞信息、警惕微博帶來的新聞傷害,作為利用微博的一個重要方面,紙媒官方微博的運營具有和紙媒同等的公信力,因而在真實性、客觀性、公正性等新聞的基本原則上,必須用要求紙媒的同一標准來要求紙媒的官方微博。

【關鍵詞】紙媒﹔微博﹔官方微博﹔新媒體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年7月發布的《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微博用戶規模為3.31億,手機微博用戶達2.3億。

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曾說:“媒介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區分不同社會形態的標志,每一種新媒介的產生與運用,都宣告我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微博帶來的就是一個媒介新時代,它以其快速、方便,迅速佔有了廣大受眾。以武漢晚報來說,作為一份老牌都市類報紙,以前的新聞線索主要來自熱線電話、讀者來信,這兩年,微博等網絡平台的報料比重則越來越大,目前,這一比例已達到70%。

微博每天都會爆出很多熱點,紙媒如何選擇,如何應對,跟進與否?如果跟進,怎麼跟?這些問題時時刻刻都在考驗我們的職業神經和新聞素養,而這每一次的抉擇,也都極大地影響著紙媒在受眾中的地位。

審慎看待微博傳遞的新聞信息

微博現在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紙媒的新聞線索來源庫。但不可否認的是,微博上時常充斥著一些真假難辨的信息,甚至是一些惡意造假的圖文,這給紙媒在尋找新聞線索的過程中布下了無數陷阱和地雷。因此,在與微博的新聞互動中,求証和核實就成了紙媒必須堅守的第一鐵律。

其實,即便是在網絡不發達的過去,對新聞來源進行求証和核實,一直也是紙媒的基本原則,這是確保新聞真實性的最笨拙卻又最有效的辦法。然而,隨著新聞競爭的日益激烈,為了求快求新求異,一些紙媒漸漸失去了對這一原則的堅守耐心。更有甚者,根本不作任何考証或過濾,直接把微博上的信息當做新聞來報,在新聞真實性上打起了“擦邊球”。這類不經核實的隨意“轉發”,以奪取眼球效應為目的,失去了紙媒應有的新聞操守和追求,對紙媒的公信力造成了極大打擊,因而是最該抵制的新聞行為。

今年8月3日下午,一條有關武漢城管打死人的微博在廣泛流傳,其中傳播最廣的是網友“@FY小圓”的一條微博:“武漢城管也搞死人了,在中山大道江漢路地鐵門口總欺負老百姓,大家快轉發為他們出點力!”。微博中還配發了9張照片。隨后,這一信息在微博上被越傳越詳細,說是小販在擺攤時遭到城管執法隊員的粗暴對待,城管用棍棒毆打,最終致其死。此前,長沙等地剛剛出現類似事件,如果同一事件接二連三地出現,其產生的連鎖效應一定是非同小可,隨著這些信息的披露和發酵,眾多網友對武漢城管展開了強烈聲討和謾罵。

但是,如此驚人的消息,有圖有文是否就一定是真相?武漢晚報信源中心收到這條信息后,及時通報給了相關採訪部門。筆者在仔細瀏覽了這條微博及配發的照片后,首先提醒信源中心值班主任繼續嚴密監控:這條消息可能是假的!筆者的懷疑主要基於兩點:第一,以往各種極端手段的維權,一般都是老人、婦女和小孩出面,以博取社會同情心,但這次跪在鬧市繁華路段的都是敞胸露膊的年輕人,一個個膀大腰圓﹔第二,“死者”雖然白布蓋身,但露在外面的一隻手上戴的手表卻十分醒目,盡管從圖上看不出手表的品牌,但其碩大的表盤顯示絕非平常之物,至少小攤販不可能佩戴這種手表。

果然,武漢晚報新聞110部的記者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后,弄清了真相:並沒有任何人死亡,這真的竟是一起為了吸引眼球的“詐尸”事件!當事人長期違法佔道經營,因對城管執法方式不滿,就召集親朋策劃了此次“城管打死人事件”,但“死人”在烈日下躺了數小時后,因耐不住天氣炎熱而“復活”,“詐尸”事件徹底穿幫。

武漢晚報記者及時採訪了市城管局、相關公共管理專家、律師等,於8月4日在頭版頭條推出了《小販策劃“詐尸”鬧劇抹黑城管》的報道,對這一公眾事件進行了梳理和點評,同時,也對城管部門的信息應對進行了質疑。因為,就在微博上對此事傳得沸沸揚揚之時,@江漢城管和@武漢城管,都保持了沉默,沒有進行任何解釋。而作為涉事部門,唯有第一時間發聲,公開事實真相,才能及時止住謠言。

針對這一事件,武漢晚報第一天的獨家整版報道,還只是第一步的証偽。作為紙媒,不能隻停留於對單個微博熱點的回應,而需要有更寬闊的思考,需要站在更高的層面來思考這一熱點為何出現,在傳遞信息的同時做出新聞的縱深感。因此,武漢晚報在此后的幾天裡繼續追蹤調查,通過公布“復活”照片、回訪目擊者、當事人,徹底擊碎了這場鬧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記者通過深入採訪發現,“詐尸”鬧劇已是第三次上演,給周邊商戶和公眾造成了極大困擾。這一系列報道引起了央視的關注,《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紛紛聚焦。

我們處在一個隨處都可獲取新聞線索的時代,每天傳到記者手中的線索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都便捷。因為多,所以選擇的難度就相應提高,在眾多線索中如何去偽存真,如何抵擋住那些看起來勁爆的信息帶來的誘惑,從而找到大眾最關心的新聞真相,這是新聞從業人員必須要強化的一項重要的新聞素質。微博對新聞採編流程的再造,需要媒體人更加善於思考,更加善於判斷,唯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微博,而不是被微博所利用。

警惕微博帶來的新聞傷害

微博傳遞信息的模式顛覆了傳統的新聞採集、編輯、傳播的規范套路,它來源於“市民記者”,而且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維度及時性擴散、反饋。微博在這一系列的傳播過程中,很容易形成一種群體無意識現象,而紙媒如果不加以辨識,缺失基本立場,就難免讓新聞變成一把傷人的利刃。所以,紙媒一旦參與微博事件的採訪,就不能不假思索地跟隨網絡大潮隨波逐流,而必須保持自己客觀公正的立場。

在這方面,“丁錦昊事件”就是一起典型案例。2013年5月24日,網友“空游無依”發布了一條微博,一張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被人用中文刻上了“丁錦昊到此一游”幾個字,微博中說:“在埃及最難過的一刻。無地自容。我對埃及導游‘亞瑟王’說:‘實在對不起!’,沒想到吃驚得嘴裡叨叨‘怎麼能這樣怎麼能這樣’的‘亞瑟王’安慰我說:‘這不是你們的錯,這一定是哪個導游的錯,導游應該阻止。’我們試圖用紙巾擦掉這羞恥,但很難擦干淨,又不能用水,這是3500年前的文物呀。”

對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進行討論甚至譴責無可非議,但在網絡世界裡,無底線的聲討很容易讓人瞬間獲得一種道德上的優越感,當紙媒也以這種道德優越感進行報道時,對整個事件就會起到推波助瀾的副作用,從而造成難以挽回的新聞傷害。

“丁錦昊事件”的后續發展就有這樣的趨勢。很快,就有媒體報道,通過人肉搜索,已查出丁錦昊是南京的一名中學生。隨后,有憤怒的網友黑掉了丁錦昊就讀過的小學的網站。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報道中,不少紙媒傾向於像網友群體那樣對個案進行譴責,並把這種譴責直接指向了一個未成年人。盡管孩子的父母公開道歉了,但媒體的沖擊波並未消停,不少媒體的記者去丁家搞“堵門式採訪”,嚇壞了家裡的老人,並影響到丁家的正常生活。

其實,作為責任媒體,面對這類輿論熱點事件時,更需要的是跳出個案,進而關注個案產生的深層次原因,以及引導民眾如何從中舉一反三地吸取教訓,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而不能把公權力當武器,在一個小孩子的臉上“刻字”。

對“丁錦昊事件”,武漢晚報並沒有簡單跟進,而是以此為契機,想方設法去倡導市民文明旅游。

7月9日,武漢晚報與武漢滬春秋旅行社合作,正式推出“旅游獎文明”活動。在3條暑期旅游線路上,武漢晚報與武漢滬春秋旅行社一起與游客簽訂文明“對賭”協議,如果全部行程中,游客沒有在文物古跡上涂刻、亂吐亂丟、或沒有大聲喧嘩等不文明行為,旅行社將獎勵游客200至300元現金。如果游客有不文明行為,則取消獎勵。

這是第一次把文明承諾寫進正式旅游合同,並用獎勵方式引導旅游文明﹔這也是第一次以“媒體+旅行社”的形式共推旅游文明﹔這更是第一次採取領隊、導游、記者、游客四方參與的文明旅游監督模式。一支“旅游獎文明”旅游團在越南邊境游結束后,越南導游連連夸獎:“武漢游客真愛干淨”。在景區,武漢游客自覺排隊,不亂投喂食物給動物,甚至首創了主動要半份餐以免浪費的文明行動。截至8月17日,旅行社這一活動共向11個團的296名游客發放文明獎金56200元。

可見,媒體的輿論引導,關鍵是要採取合適的方法去引導人,而不是一味譴責。尤其是在微博熱點事件已經在網上形成了一邊倒的聲音時,媒體更要保持理智、冷靜和客觀的態度。

紙媒官微是微博上的紙媒形態

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傳播的主陣地,紙媒必須盡快掌握這個輿論主陣地的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

就微博而言,微博已不僅成為眾多紙媒的新聞線索來源庫,也成為紙媒擴大自身影響力的媒介和工具。作為利用微博的一個重要方面,紙媒官方微博的運營同樣不能輕視。應該意識到,紙媒官微應具有和紙媒同等的公信力,因而在真實性、客觀性、公正性等新聞的基本原則上,必須用要求紙媒的同一標准來要求紙媒的官方微博。

目前有一種普遍存在的“媒體形象分裂症”現象值得注意。包括紙媒在內的一些傳統媒體,甚至是非常權威的媒體,在其官微上卻搖身一變,用一種完全不同於其自身形象的方式發聲,以博取眼球,吸引粉絲。之所以出現這種線上線下的媒體形象分裂現象,恰恰是因為對傳統媒體官微的認知存在一種偏差和誤解,隻以為它是一個說說而已的窗口,沒有從根本屬性上深刻分析它的地位和作用,長此以往,必然對媒體自身的權威性、公信力造成損傷。

美聯社新規中有這樣一段表述:“轉發而沒有評論,很容易被看成是一種你贊同原信息觀點的信號。”對紙媒官方微博來說,在進行信息轉發時,一定要有核實意識和判斷力,要“三思而后轉”。

“2010年十大假新聞”中有一條是某知名周刊的官方微博於12月6日晚轉發了金庸去世的消息。不久,消息即被証實是假,該周刊的相關責任人引咎辭職。

從這一事件被列為年度十大假新聞可以映証,紙媒官微絕非只是個微博賬號,而是紙媒在微博上的存在方式,其代表的是紙媒的形象、立場、觀點,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所發出的內容就是紙媒報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官微的每一次發聲和轉發都必須慎之又慎。

總之,微博的出現確實給紙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空前的危機。過於倚重或者輕視微博,都不是紙媒在這個媒介融合時代應該持有的態度。必須看到,微博上的信息一直是紛繁復雜,魚目混珠,但它也是一個重要的輿論場。各種觀點、聲音在微博上匯集、發酵,就需要紙媒承擔起引導輿論的社會職責,面對微博信息既不能人雲亦雲、偏聽輕信,以致被微博所牽制,也不能完全無視微博上的聲音,自說自話,必須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用自己准確、及時、深刻的報道,正確引導微博輿情,引領新聞輿論。

(作者系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副編輯、武漢晚報總編輯)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