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11期

論全媒體時代出版專業的實踐教學

王丹丹

2013年11月06日13:56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全媒體出版時代,針對單一媒介內容進行的專業教學需要進行徹底地改革,尤其以實踐教學環節變革最為重要,因此,筆者就學制、課程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等幾個方面做了具體的實踐教學改革分析。

關鍵詞:全媒體﹔出版專業﹔實踐教學

 

隨著媒介融合趨勢的日益明顯,紙媒的數字化轉型逐步在完成,媒介之間的互動合作變得更多,基於同一內容資源的多媒介多形式開發對傳統的紙媒出版專業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所培養的專業人才不僅要具備開發圖書媒介形式的能力,還要擁有延伸圖書產品價值的能力,能夠以其他的網絡、電視、廣播等多種方式再現內容產品的不同側面。

然而,目前的出版專業高等教育還主要是分學科地進行教學,沒有考慮到全媒體時代實際人才需求的融合性特征,而且理論性教學比重較高,實踐教學環節多是弱項[1]。這樣的教育方式難以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具備多媒介生產能力的人才。若要改變出版教育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就要改變當前的實踐教學方式,並結合學校能夠給予的實踐條件和環境,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從而完成內容產業整體上的人才培養融合目標。

一、設立彈性學制,增加實踐教學比例

就專業而言,編輯出版學專業雖然屬於文科院系,但是在其專業教學中,少不了對某些計算機軟件知識的學習,例如:對於目前流行的網絡出版行業而言,需要學生必須能夠熟練掌握Dreamweaver等軟件,以方便未來從事網站架構等工作,而且最好還要學會使用Flash等動畫制作軟件以及Photoshop等制圖軟件。這些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可能在本專業的教學課程體系中沒有被設置,或者是在教學體系中有這方面課程,但是學習得不夠深入。那麼,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應該是鼓勵學生到其他開設這類課程的學院進行輔修,例如:軟件學院、美術學院等。此外,應當注意到,全媒體時代是以媒介融合為特征的,圖書、報紙、期刊、廣播、電視、電影、網絡、移動媒體互相融合,共享出版資源,以謀求范圍經濟利潤,所以作為一名出版專業學生,應該在本科學習階段就掌握一些平面媒介以外的其他媒體經營管理和選題開發、策劃以及制作方面的知識[2]。這些知識能夠使未來的編輯們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出最大的經濟價值。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我們的平面媒介知識資源開發以及策劃時,需要學生具備多學科的背景知識體系,例如:傳統的數學、物理、化學、英語、文學、生命科學、電氣工程科學等。然而,以上這些知識(包括計算機軟件知識、多媒介運作管理知識、其他學科背景知識等)若想全部掌握並精通,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有更多的理論學時和實踐學時。所以筆者建議改變現有的四年制學習期限,使之成為五年,一方面是為了增加學生的全媒體出版知識背景,另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實踐教學的比重,使學生在畢業時就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

二、設立全媒體出版方向課,緊密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

筆者認為出版專業的高等教育應當在高年級設立多種媒介經營的專題課程以及實踐版塊,以幫助學生在學期間就了解“什麼是全媒體經營?”、“不同媒介的經營特點與競爭優勢何在?”、“平面媒介、網絡媒體以及移動媒體的選題開發問題”、“綜合運用多媒介表現力增強出版產品的營銷宣傳效應”等。這些專題課程以及實踐版塊的設置應當體現未來出版的發展走勢,有一定的預見性和針對性,以通識課程的性質開設,幫助普及學生的媒介知識,以專門設置的實踐版塊幫助學生了解某一種媒介的實際運作流程和其中蘊含的規律和工作技巧。經過這樣的方向課設置,學生畢業以后,在進行全媒體出版項目的開發時,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能夠從多個媒介的角度深層次挖掘內容產品的內涵與價值。這種教育方式完全以學生就業為起點考慮教學計劃,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全面考慮學生全媒體開發能力培養的創新方式[3]。

三、以全媒體出版為目標,對教學的課程設計進行改革

根據彈性學制的設計以及全媒體出版實際工作的需要, 對教學課程體系的建設,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1.在大學一年級,開設有關傳統媒介經營管理方面的課程,此類課程需要具有一定的通識性和基礎性。例如:“編輯出版學概論”這門課可以使學生了解傳統平面媒介開發當中的一些必備的常用知識,“出版的法律法規”則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未來在出版工作中應該遵守的法律條款和應當避開的法律誤區,“出版企業的經營管理”則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出版企業運作的流程知識,指導他們學會運用經濟學、管理學和統籌學等方法,以完善出版企業的管理制度。類似的通識類基礎課程還有很多,此處不一一列舉,很多開設編輯出版學專業的高校在基礎課程設計方面具有較強的示范性,例如:武漢大學、南京大學等。

2.在大學二年級,專門設立實踐教學版塊,此處所指的實踐並非課程內實踐,而是在社會工作崗位上的具體實習。在目前的教學體系中,專業綜合實習一般都設置在大學四年級的下學期,規定時限一般為一個月左右,實習成績的考核以實習單位帶隊教師的評語作為參考標准。這種實習流程存在一定的問題,難以達到實習目的和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表現在實習安排形式化上,一般都是去合作單位走馬觀花似的看一下出版各個流程,不能夠實際參與到具體工作中,學生們也因此積極性不高,有一些應付考核環節的心態。其次,實習的時間十分有限,僅僅一個月時間,實習生們難以看到、學到、悟到某一項工作中的真諦,所以在日后的具體工作中就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建議在教學課程設計中,單獨將大學二年級設立為實習年。學生可以將一年時間分作三個時間段,分別去出版企業、期刊社和報社進行集中的學習,如此計算,則在每一類企業中,學生可以有四個月的時間去熟悉該企業的環境、工作流程及其出版的特性。這種集中實習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另一方面也能夠解決學生合理安排理論課和實習時間分配的問題。因為,在實習過程中,實習單位是需要學生全職在崗的,那麼如果其間有理論課的安排,則學生不得不選擇逃課,這種矛盾是很集中的,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筆者認為應當用上述辦法解決。

3.在大學三年級,開設有關網絡媒介經營與移動媒體出版等方面的課程。此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不能滯后,唯有如此,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例如:網絡出版的課程,可以使學生明白如何做網絡編輯、如何構建更好的網站界面,吸引讀者與廣告客戶,提高點擊率。數字出版物制作方面的課程,可以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網絡出版物、電子出版物、音像出版物、在線音樂出版物、在線游戲出版物等的制作技巧。手機出版方面的課程則可以使學生了解移動媒體對於出版的作用和其所帶來的巨大產值,畢竟手機出版將是未來數字出版領域的主力軍,其作用不可小覷,學生們應該在學期間就了解手機出版的運營、開發和出版物的傳播等知識。此外,在大學三年級還應該學習有關“雲出版”方面的課程。畢竟雲計算技術已經被運用於出版這個領域,它將帶動整個出版產業快速融合,逐漸會形成內容雲、出版雲、渠道雲、用戶雲等,學生們應該在學校就了解這部分知識,以便於畢業后快速融入以科技引領的出版行業中。

4.在大學四年級,設置專題實踐版塊,使學生們在實驗室或新媒體單位完成大學三年級所學理論知識的實踐任務。也可以採用接受外包任務的方式進行實踐,實際上這種真正參與真實工作任務的方式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的實踐設計可以採用項目組方式,由實踐團隊共同參與完成,所得收入可以用於投資大學五年級的文化工作室建設。當然,此處的實踐需要學校的大力配合,因為實驗室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包括硬件設備投入以及軟件配套設施投入,而且新媒體單位是否能夠將部分任務外包給出版專業學生,也需要學校方面的聯系、爭取以及信用保証。因此,大學四年級的專題實踐版塊建設將是全媒體時代出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5.在彈性設置的大學五年級,設置綜合實踐版塊。學生們在這一年將利用大學四年級所得收入自行建設出版文化工作室,並嘗試運行,這種方式是目前中國高校所大力提倡的,即:創業教育。此種設置的目的,是綜合考察學生的出版企業經營與管理能力,唯有這項考核通過,學生們才能真正意義上成為具有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的出版人。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這項設置也是為了應對目前就業環境緊張的局勢,幫助學生們提高自主創業的能力。

四、實踐教學活動中應鼓勵流動性、跨區域性

常規的實踐教學安排一般都要求學生到指定合作辦學單位進行實習,以保証其安全性,學校方面以及實習單位方面都十分重視這一問題。但是在實際的操作環節中,這種安排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因為各個地區之間出版的環境有所不同、產業自身的發展情況也有一定差異,各個辦學單位一般都依托本區域內的出版單位進行合作實踐教學。然而,由於有些地區出版環境還比較傳統,所以學生就沒有機會接觸到新技術,那麼其課程設計中的專題實踐任務就無法完成,其理論學習也將成為一紙空談[4]。所以,筆者建議實踐教學活動應鼓勵學生們自己聯系實習單位,到出版產業發展迅速、經濟發達的區域去鍛煉自己的新媒體開發以及運作能力。這種流動性和跨區域性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有效激發培養對象的工作潛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五、結 語

出版產業發展很快,它是一個技術引領的產業、內容為王的產業,為了得到更優質的出版物,不僅需要出版專業的學生們在校期間形成自己獨特的專業背景,還要求他們有熟練的技術應用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實踐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來支撐,需要學校方面的重視和投入,更需要社會方面出版團體的配合,同時也需要出版專業的教學團隊的努力,相信以就業需求為導向,出版專業實踐教學的問題都將得以解決,出版專業的學生將更適合全媒體出版這個時代。

 (作者系:黑龍江大學 信息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張志強,張可欣.美國短期出版培訓教育概述[J].編輯之友,2013(7).

[2] 丁鋒,米瑪扎西.新形勢下編輯出版專業教育再探討[J].中國出版,2013(12).

[3] 付婉瑩.香港出版印刷職業教育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13(3).

[4] 付婉瑩,羅堯成.香港出版印刷職業教育質量保障特點及其啟示[J].科技與出版,2013(5).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