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的出現與急速發展給新聞編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代的編輯必須掌握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不斷地提高自身媒介素養以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本文以新媒體的特點為切入點,探析新媒體環境下編輯功能的變化,並就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功能的變化與應對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編輯﹔消解﹔建構
新聞編輯是伴隨以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體的出現而后出現的,隨著人類傳播技術的進步,傳播方式的多樣化,進而出現了廣播電台編輯和電視新聞編輯,傳播技術的每一次發展,都是新聞編輯工作的一次變革。而以網絡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出現,更是對傳統新聞編輯工作的一大挑戰。
一、新媒體的特點
新媒體的出現雖然以網絡為代表,但是發展至今已不僅僅局限於網絡這種單一的形式。隨著移動網絡的普及,包括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在內的移動通訊設備已經成為絕大部分年輕人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
各種針對手機用戶的應用軟件層出不窮,一些傳統媒體在開設網站的同時推出了自身的手機客戶端以適應移動用戶的需求。
從網絡以及手機這些信息傳播終端可以看出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特點主要有:
(一)信息容量巨大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可以運用各種圖文聲像組合來對新聞進行報道,加上超鏈接的應用,同一條新聞的信息容量大大增加。
(二)更新速度更快
新媒體可以做到實時更新信息,尤其是現在的手機客戶端,隻要有移動網絡,智能手機用戶就能夠看到最新鮮出爐的新聞。
(三)新聞的互動性加強
用戶可以實時參與互動,對信息進行反饋和質疑。新媒體的互動性是最重要的特點之一,互動性極大地提高了用戶的參與性。新媒體的互動性是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
(四)新聞的來源不再單一
正因為互動性增強,用戶任何一條新反饋或者質疑都有可能成為新的新聞來源,可以說人人都有麥克風。
從以上四點可以看出,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確有著很多傳統媒體望塵莫及的優勢,比如信息容量、傳播時效、與受眾的互動等。但事物總有兩面,尤其是新生事物,不可避免的有著缺陷。與優勢相伴而生的就是新媒體的硬傷,信息容量過大,更新速度過快,受眾就會不自覺的在海量信息中花費大量的時間。互動性的增強,信息發布者的增多,造成了信息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削弱了新聞媒體的權威性。
二、新媒體環境下編輯功能的變化
一般來說,傳統的新聞編輯有三大功能,分別是策劃功能、把關功能和組構功能。策劃功能包括對受眾的定位,對受眾需求的了解,編輯出版物題目的選擇和確定,組稿以及營銷的策劃。編輯的把關,即審稿,是編輯工作的中心環節,更是編輯決定傳播什麼、傳播多少以及怎樣傳播的必經程序。 組構功能即是對信息進行組合加工,並構成整體的、有序的出版物化系統,包括稿件的組織與配合。這些功能都是在以報紙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和普及,傳統的編輯功能也在發生著變化。
策劃功能上,傳統媒體在時效性和刊播方式上無法與新媒體相抗衡,因此,就會在報道深度和信息權威性上下功夫。同一事件,新媒體可以在第一時間更新動態,傳統媒體就應挖掘事件背后的新聞,彌補時效上的缺失。另外,網絡上的信息來源魚龍混雜,“據說”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傳統媒體可以在信息來源上加以甄別,獲取第一手資料,而非經過多次轉述的信息,增強信息的權威性。不過隨著報網融合的程度不斷加深,很多主流報紙都開設了自己的網站,網絡信息的可信程度略有增強。
在傳統大眾媒體中,編輯在整個傳播活動中居於中心位置,決定著信息的採集、取舍、過濾、整合。也就自然成為傳統傳播方式中的“把關人”角色,這種“把關”是大眾傳媒外界人員無法參與的。但在網絡新媒體的傳播環境下,傳播權力的廣泛分布,專業的傳播組織不再擁有傳播霸權,因而“把關人”的概念發生了一些變化。
雖然網絡新媒體以個人化的服務代替了傳統的批量生產,傳播形式也不再單一,但“把關人”並沒有消失,只是換了多種不同的形態,例如刪帖、發帖未通過、封殺微博賬號等等。這些把關行為既有組織性的,也有個人選擇性的。從宏觀上看,網絡新媒體的把關人有一下幾類:
(一)有傳統媒體做背景的專業新聞網站
這些網站有傳統媒體的品牌優勢,有豐富的新聞資源,實際上是傳統媒體在網絡上的延伸。
(二)各類商業網站
這些商業網站開設新聞頻道,以提高自身的關注度和競爭力。但他們的新聞絕大多數來自傳統媒體網站,特別是一些重大的政治時事更是如此。因此目前商業網站扮演的只是新聞信息整合的角色。
(三)普通網民
網絡的個人化、交互性的特點使普通人有了發布信息的權力,但在發表個人看法的同時,一些謠言或欺詐信息混雜其中,使個人發布的消息缺乏可信度,所以網民只是網絡上部分信息的把關人。
(四)中央政府
這是最權威最有力度的把關人。從宏觀上看,在網絡新媒體中,我們可以自行選擇內容的自由度增加,這意味著把關的減少。不過從微觀上看,新聞網站所接受和提供的內容大大增加,這也就需要有更多的篩選,因此個別媒體網站對自己內容的把關反而強化了。在網絡時代,“把關人”有著三重身份,並在這三重身份之間互相轉換。一是信息提供者。傳統的信息把關人為用戶提供新聞信息。二是信息分類者。傳統把關人運用專業知識對信息進行分類,為用戶提供指導。三是規范的倡導者和監督者。傳統把關人比一般用戶更了解信息傳播的規律,因此在網絡運行規范上,傳統把關人應該有所作為。四是網絡社會組織者。傳統媒體中已經具有權威性的把關人可以成為網絡傳播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使網絡傳播更有序也更有效。
組構功能上,網絡新媒體中也經常會出現同題集中,專欄,配發評論、資料、圖片等形式,網頁的版面編排與報紙的版面編排在操作上區別不大。
三、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新聞編輯的應對
(一)掌握並熟練運用各種新媒體技術
傳統編輯要在新媒體應用技術平台上,學會音頻、視頻的剪輯和加工,學會處理網絡碎片化的圖文信息,學會管理網絡互動社區,成為復合型的新型編輯以適應日新月異的網絡世界。
(二)重新聞的權威性、獨創性、特色化
網絡傳播的新聞信息量巨大,新聞來源也很難確定,而且大部分都內容重復、相互復制引用,其中還存在虛假、媚俗等等的不良信息,面對真假難辨的泛濫信息,用戶很難在短時間裡選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傳統媒體應該憑借自身長期形成的品牌,用專業化的新聞隊來篩選、加工信息,為受眾提供來源可靠、傳播規范的並且具權威性、獨家特色的新聞報道。
(三)加強受眾理念,積極拓寬與受眾交流的渠道
鑒於網絡媒體的互動性,傳統媒體編輯應該從內心消除長久以來由於信息單向流動形成的心理優勢,站在與受眾平等的位置上,樹立為受眾服務的觀念,拓寬與受眾交流的渠道。比如電視節目可以更多地採取手機短信、電話等方式與觀眾進行互動,報紙可以邀請新聞人物與讀者進行座談對話,也可邀請讀者們與編輯記者們進行交流,傾聽讀者真正的需要。
(四)打破區域限制,樹立全球理念
網絡新聞傳播突破了區域限制,每時每刻都在更新著世界各國的新聞,網絡用戶能夠在第一時間知道地球上任一個角落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編輯更應該適應信息發展的規律,打破地區限制,樹立全球理念,更好的為讀者服務。
(作者系:陝西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 郭全中.Google中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比較研究[EB/OL].人民網-傳媒頻道,2010-10-25.
[2] 任志明,張潔.網絡新聞的傳播特點[J].隴東學院學報,2009(6).
[3] 嚴志武.傳統媒體如何應對網絡媒體的挑戰[J].蘭州學刊,2000(5).
[4] 朱樹煙.基於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編輯能力培養分析[J].科技傳播,2012(9).
[5] 韓冰.全媒體化運營模式中新聞編輯業務的創新[J].東南傳播,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