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11期

試論產業經濟類新聞報道的特色與規律

沙 莎

2013年11月06日14:1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產業經濟類新聞也作為獨立的新聞類型快速的發展起來。為乘著經濟發展這艘大船上的人們預報著前方經濟產業天空的風雲變幻並為其指明前進的方向。本文是對產經新聞的特點和規律探討與研究,並對如何做好產經新聞的報道工作給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產經新聞﹔產業特殊性﹔行業特色

 

在我國的新聞學中,產經新聞一直落后於其他類型新聞的發展。因為我國的產業經濟比較落后,解放初期直至“文革”(1966)年以前,除郵電、鐵路、石油等部門外,其他產業基本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行業和部門。比如冶金、化工、建材、電子等,多籠統地稱為重工業﹔食品、紡織、服裝等,多籠統地稱為輕工業﹔文化、教育、衛生,籠統地稱為文教衛生業。所以,當時除了郵電、鐵路等較獨立的行業有自己的產經報——《人民郵電報》、《人民鐵道報》等外,一般行業都沒有自己的報紙。這些極少數的產業經濟報,不可能形成自己獨立的新聞理論——產經新聞學。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各個產業迅速發展,國內一些產經報紙也應運而生,經過二十幾年的努力,產經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群落”,也開拓了中國新聞學的一個新領域——產經新聞學。

同任何其他形式的新聞一樣,產經新聞也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首先,它不同於黨報、政府報等綜合類報紙的涉及范圍那麼廣泛,它面對和覆蓋的僅僅是一個行業或一個大企業。面大了,管出了自己的范圍,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面小了,該管的沒有管起來,不能和這個產業發展的脈搏一起跳動,也是對自己職責的褻瀆或失職。其次,它不同於帶有娛樂、消遣性質的晚報和文摘類報紙,雖然它也要增強自己的趣味性、可讀性和知識性,但這種趣味性、可讀性和知識性主要是通過發布行業內及相關行業的新聞事實、信息表現出來的,而非面對整個社會去搜索線索[1]。

而其內容、份量又都是有限制的。所以,研究產經新聞的特點,把握住它的社會性和特色,找出其特殊的表現形式和發展規律,便成為我國產經新聞工作者的一個新的重要的目標。

產經報要出特色,更重要的還是要通過揭示這個產業特殊的人和事、特殊的思想、特殊的規律等等,來表現與其他報紙(如黨報、綜合類報紙、地方報)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說,要通過其特殊性來反映其普遍性,即社會性,在普遍性的前提下著力追求,顯示出自己的特殊性,即與其他形式的新聞所不同的特色。

要做好這一點,就要處理好同與異的關系,在異中求同,在同中求異,在處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中揭示產經新聞的本質,辦出產經報紙的特色。

要辦出特色,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產業內發生的帶普遍意義的事實報道中體現特色

產經新聞,是產業內新近發生的事實報道。這種報道要想有社會意義,引起產業內外以致社會上的重視使其更有新聞價值,主要的是要看它有無普遍的指導意義。這種意義越大,越普遍,越深刻,它的新聞價值就越高越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重視,才能辦出特色。所以,產經報要辦出水平、特色,首先要在提高普遍意義上下功夫。這就需要作者要站得高一些,盡可能地更多、更深刻地從全行業、全社會角度揭示問題,以此提高增強新聞的價值,以其價值和普遍意義來顯示特色。

二、是從本產業與其它產業“結合部”的事實報道中發掘特色

產經新聞要寫出特色,體現在帶有普遍意義的事實報道中,還需要在本產業或會社的“結合部”開辟新領域。在戰爭中,為防御敵人,需要許多部隊一起協同作戰,組成共同的防御陣地。在這種協同防御作戰中,各部隊之間的“結合部”常常成為防御空擋,最容易被敵人攻破。

我們各產業之間也有這樣的“結合部”,注意發現、採寫這些“結合部”上的新聞,很容易使兩家產業或社會都引起重視,產生轟動效應。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產業與產業之間、與社會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傳統的產業割據日益被打破,這就要求產經報要打破舊框框,在接近其它產業和社會的“結合部”上做文章,以拓展產經新聞的新領域和新特色[2]。這方面,通常的做法是:

(一)一方成果,他方收益

報道的是我這個產業的科技成果,收益的卻是其它產業。如《航空時報》有一年派記者參加了航空工業部舉辦的“土壤識別及優化施肥研究”的鑒定會,這項成果隨產生在航空工業部,收益的卻是農業和化工行業。這位記者便在這種“結合部”上做文章,標題《“天”“地”結合出奇跡,航空技術在農業領域取得重大成果》使讀者一看便知道了它的重要價值。

(二)自己“開藥”,他人“治病”

我這行業中發生的問題,但根源卻在其它行業,把“藥”開出,對他行業或社會是個震動。

(三)敢於把手伸向其它領域

產經新聞如果僅限於在產業政策、發展、技術等產業問題,都必然使報紙辦得死板,失去很多活靈活現的特色之處,因而產經報必須敢於把手伸向其它領域,尤其是與自己緊密聯系的領域,擴展與結合使內容靈活貫通、豐富具體。

(四)為“轟動新聞”補遺

一張產經報,要捕捉到轟動全國、全世界的新聞機會要少的多。因為你報紙的面畢竟主要覆蓋一個產業。但這方面也並非一點作為沒有,為轟動新聞補遺,就是一個較好手段。如紡織工人郝建秀曾經是20世紀50年代轟動全國的新聞人物,這典型人物一直是大報關注的,產經報難於與之競爭。《中國紡織報》在郝建秀小組成立40周年之際,報道了郝建秀小組的姐妹們在歷史與現實交匯處的種種酸甜苦辣,輝映出了這群姐妹們嶄新的時代風貌和歷史進步,這篇通訊發表后,影響很大。可見,補遺補得好,效果照樣不一樣。

(五)善做“綜合”、“比較”的文章

產業與產業之間、產業與社會之間的“結合部”是自然存在的。而在現實生活中,它們卻有互不相連,分得很開。這就需要高明的作者通過“綜合”、“比較”把它們連在一起,做出別具一格的文章來。總之,產經新聞要搞出特色,必須站在本行業,又不局限本行業。注意做好“結合”的文章,那麼我們的產經新聞才會更別致,更有新鮮感,讓讀者喜聞樂見。

三、從本產業特殊事實報道中表現特色

產經新聞的特色,大量的要靠具有本產業特點的特殊事實報道來表現。離開了這一條,產經新聞就難稱為產經新聞了。其表現方式,大約有以下幾種:

(一)深挖“專”

產經新聞的重要特點就是專。而專可以搞成一般的“專”,也可以搞得很“專”。怎麼把握這個尺度呢?筆者認為,既然“專”就索性專個透,專出特點,其報道的新聞性、價值、份量、特色,也就得到了最充分的顯現,體現出了這張報紙無可爭議的地位和作用。

(二)追求“新”

同其它任何新聞一樣,產經新聞也要追求新,因新而成獨特,而有影響有份量[3]。新,首先要內容新。寫本廠、本產業最新鮮的事。新,還體現在表現手法上。表現手法新,就能把看似平淡的內容賦予新奇,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寫出特色。

(三)揭示“深”

作為一個產業的專業新聞報道,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應該比其它新聞對這些問題的報道,更深刻、更透徹一些,發揮產經新聞在其專業上的特殊長處。

(四)跟著“大”、追著“急”、反映“快”

在本產業內反映最大、呼聲最高、最急迫解決的問題,是產經新聞追蹤的熱點和重點。對此,不管事情發生在哪兒、是何原因,都應盡快反映、盡快報道。這樣,才能在讀者心目中逐漸建起地位、樹起權威,顯出非同一般報刊的價值。跟著“大”就是跟著大事走。首先是報道覆蓋范圍內的大事。追著“急”,就是產業內最急迫的事情,要搶先報道,顯出產經新聞的優勢。反映“快”就是發現問題后,要盡快反映。

(五)發掘產經新聞特色需要把握幾個問題[4]

產經新聞的特色,同其它形式的新聞一樣,是豐富多彩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而這些都是通過處理同與異的關系中體現出來的。同中求異,異種求同,異異同同,同同異異,鮮明的特色方能充分顯示出來。死拘一點,一味求同否異,或一味求異有同,同中無異,異種無同,都不可能恰當地、不拘一格反映出豐富多彩的客觀事物。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這樣幾個條件:

第一,深入實際。產經新聞雖據一個行業、集團或企業,離這個產業、單位較近,甚至“身在此山”中,但如果不深入實際,照樣抓不到真實的、確實來自底層的活靈活現的東西。再說,無論那個企業、產業都處在一定的發展過程中,時代跳動的脈搏,企業或行業日新月異的變化,不經常時時親手去摸,去把握,你是不可能捕捉到的﹔

第二,不斷開拓。既然一個行業、集團、企業的報紙,報道的面,揭示問題的深度,就應當比其它報紙更滲透一些。若都是淺嘗輒止,浮光掠影地報道,你這張產經報是不會有特色的。隻有不斷開拓,才能出彩﹔

第三,辯証思維。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是建立在辯証思維的基礎上的。作者雖立足一個產業、企業,隻要思維開闊,從縱與橫、靜與動、因與果、時與空、正與反等相互關系中互相聯系,辯証對待,就能使你這個產業、企業的新聞充滿色彩,寫出有滋有味,有棱有角,多彩多姿,色彩分明的好新聞來。產經新聞的特色,就要靠思維敏捷、開闊、辯証的產經新聞工作者去開拓。

 (作者系:新疆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 榮榮.社會問題報道與受眾心理引導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2] 周乃蔆.國際財經新聞知識與報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

[3] 胡欣.新聞寫作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4] 宋春陽.實用新聞寫作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