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紙媒改版勇於變革才有生機 尋求獨特價值深耕特色

2016年01月19日12:39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紙媒“變臉”:勇於變革才有生機

  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傳媒亦是如此。歲末年初,我們看到《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湖南日報》《第一財經日報》《華西都市報》《貴州都市報》《鹽城晚報》等一大批報紙紛紛改版。報紙改版本是常態,但如此密集的、大規模的改版動作卻不常見。在這一輪改版中,《華西都市報》希望“在33cm×48cm的平面上,也在雲端指尖,實現專業的價值,演繹視覺的美感”﹔另外一些報紙則更為決絕,《今日早報》等宣布停出紙質版,隻在新媒體平台上發布信息,讓人感受到一種“壯士斷腕”的悲壯。

  不管是形勢所迫,還是主動革新,對於紙媒來說,這一輪改版意義重大,甚至可能成為2005年“報紙進入寒冬期”的觀點流行以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的關鍵一舉。如果說前些年一些報人對於報紙的未來還心存僥幸,但這10年間報紙日趨艱難的境遇足以令人警醒:不變革,就會被這個變革的時代淘汰。從此輪改版來看,紙媒似乎在這樣幾個方面達成了共識,並以此為努力方向。

  尋求獨特價值

  在紙媒中,我國的晚報、都市報大多誕生於信息匱乏的年代,隻要信息量足夠大,就有吸引讀者的資本,再加上貼近讀者的表述方式和靈活的發行策略,很快便能風行一時。但是,進入能夠容納海量信息的互聯網時代,報紙的版面再多,也不敢號稱自己的信息量大了。更何況,很多晚報、都市報提供的都是低端信息,雖然有諸如《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等一些以評論、深度報道為重點的都市報,但總體來看,大多數晚報、都市報還是以“社會新聞+娛樂新聞+體育新聞”為主打,滿足於對事件的簡單描述,缺少對事件的深入闡發。而在移動互聯網的背景下,這樣的信息是最容易提供的,任何一個身在其中的個體,不管是否受過專業訓練,都可以迅疾地發布事件的相關信息,從而使晚報、都市報的相關報道成為“馬后炮”。

  在這種情形下,晚報、都市報要想突圍,隻有發揮自身專業的新聞採編之長,以對事實的專業調查和深入挖掘為基礎,提供高出一籌的新聞產品,才能滿足新形勢下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正如《華西都市報》所說,“要回歸到報紙本位上,回歸到內容上,回歸到看報看什麼的命題上”。在與網絡的競爭中,“產品導向,原創到底,互動引領”是《華西都市報》將要走的差異化道路,“矢志打造一份具有獨特價值的大眾化高級報紙”是他們新的目標。

  不僅僅是晚報、都市報注重內容生產,中央級大報和傳統黨報也在改版中提出重視獨家、專業和深度的內容。為適應經濟工作的新格局和經濟生活的新變化,《經濟日報》新設立了《經濟圓桌》《經濟人物》《中經發布》等10多個專題版面,擴大報道領域,進一步增強了報道的專業性和可讀性。同時,《湖南日報》力求在深度上著筆,“把深度報道打造為讀者愛看的產品。進一步辦好《深讀》《特別報道》,強化分類新聞版的深度、力度和銳度。”因此,長遠來看,不管是保留還是取消紙質版,生產優質內容,提升報道質量,都應該是紙媒的生存之本。

  深耕特色新聞

  強調獨家與特色,深耕當地與本土是此輪報紙改版中又一個亮點。如《光明日報》把《文學遺產》擴展為雙周刊,恢復《語言文字》專刊,推出《文明》專刊,進一步強化其“文教”特色。這是在信息海量化的背景下,《光明日報》始終堅持其文化性不放鬆的重要體現。說到特色,《湖南日報》這次改版把重點放在了理論和文化上,加大理論評論分量,“將理論評論打造成為特色產品和拳頭產品”成為他們的目標。對專業性紙媒而言,特色應該是與眾不同的,《第一財經日報》在致讀者中提到,在未來的報紙上,您將看到更震撼的重磅獨家、更豐富的深度報道、更精彩的評論觀點,這讓我們看到了專業類紙媒在獨家、深度上的堅守與執著。

  在紙媒中,都市報走過20多年。從歷史上看,很多都市報的特色是模糊的,一個報業集團同時擁有兩三家都市報的情況並不罕見,而這幾家都市報的定位差異並不大,導致內容同質化,缺少核心競爭力,可替代性較強。這種布局方式早期可能會給報業集團帶來一些經濟利益,但時間一長,極易形成內耗,出現“多子多愁”的尷尬。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很多都市報其實只是一種低水平的重復生產,定位和特色並不清晰,這樣的產品是注定難以持續吸引人的。即使后來一些報紙進行過改版,但只是小修小補,效果並不明顯。面對受眾信息需求的變化,如果不能盡快明確自己的定位和特色,隻能走進死胡同。因此,在這輪改版中,深耕本地成為報紙頗為用心的一個方面。

  “深耕本土,頭等大事!”是《貴州都市報》改版中的一大亮點,在22年的發展中,立足本土,扎根本土是其跨越發展的關鍵。未來,《貴州都市報》方面表示,將做精做深做透本土新聞,做優做細做實本土服務。《鹽城晚報》更是將鹽城當作自己的“心靈歸宿”,希望在互聯網信息多樣化的背景下,深耕本地新聞,把更多版面留給鹽城人更關心的身邊人和身邊事。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晚報、都市報強調“深耕地方”,強調本土新聞,這固然可以成為打造特色的重要方面,但是客觀地說,即使在地級市,一城擁有兩家或以上的晚報、都市報都很正常,如何在“深耕地方”的同時打造差異化,還需努力探尋。

  借力新興媒介

  互聯網給報紙帶來了挑戰,但這並不意味著報紙要和互聯網勢不兩立。對於一種更為有效、更吸引受眾的傳播技術,報紙沒有理由厭棄,完全可以為自己所用。在此輪改版中,很多報紙都強調了與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融合,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轉變,說明報人已經意識到了在目前的傳播格局中應該做出改變。

  《光明日報》推出光明雲媒、光明都市傳媒、時光譜、學術卡片等具有光明氣質的融媒體產品矩陣﹔《經濟日報》客戶端正式上線,與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法人微博、經濟日報官方微信一起組成新媒體“聯合艦隊”﹔《貴州都市報》更是旗幟鮮明地提出“融合發展,勢在必行”,將貴州都市網、移動新聞客戶端貴州快報、微信矩陣、官方微博以及公眾服務平台96811進行全鏈條打通,對產品進行融合轉型。

  需要注意的是,與新媒體融合發展,需要了解新媒體的運作模式和信息傳播特點,了解新媒體用戶的接受心理,運用互聯網思維,才能吸引受眾。而圍繞這一目標進行的採編流程再造,才是決定改版能否成功的關鍵。

  處於變革時代,社會環境、媒體格局、受眾興趣都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在這樣的變化中,紙媒隻有敢於挑戰,勇於試錯,才有可能贏得生機。當然,一個不可忽視的前提是找准變化的方向、做好變化的准備,切莫盲目出擊。(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劉贊)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