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6年1月下

“融媒體”語境下的網絡專題建設

——以漢江網“襄陽抗戰記憶”為例

劉清原 劉婷婷
2016年01月28日10:12 |
小字號

來源:《西部學刊》2016年1月下

摘要: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襄陽主流網絡媒體漢江網,非常認真地制作了“襄陽抗戰記憶”專題。從實戰操作看,專題的建設從內容上較好地滿足了當地乃至外地讀者對“抗戰中的襄陽”的全景式了解的需求,從手法上則是很好地貫徹了全媒體及“融媒體”的理念,體現出了已成為大趨勢的“融媒體”的語境。

本專題建設中,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的利用﹔報紙、電視、網絡、新媒體等多種媒體類型乃至跨地域多種媒介在報道內容及人力上的聯合﹔網友和媒體為一個高尚目標的全程通力合作﹔以揚優為手段,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都發揮到極致,這也就是追求“融媒體”大目標的一個縮影。

關鍵詞:融媒體﹔語境﹔網絡專題﹔媒體融合﹔全媒體﹔新媒體﹔襄陽﹔抗戰﹔閱讀體驗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2014年被稱為“媒體融合元年”。當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也就在這一年,“融媒體”的說法開始流行。

但“融媒體”的概念並非從這一年開始。早在2009年,《視聽界》所發表的庄勇的文章《從“融媒體”中尋求生機》中就提到“融媒體”的一種定義:“融媒體”是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這些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他認為,“融媒體”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媒體,而是一個把廣播、電視、互聯網的優勢互為整合,互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價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種運作模式。因此,它“首先是個理念”。這種定義和判斷,現在看仍具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無論從世界和中國范圍,還是從襄陽當地看,相關追憶和紀念活動,都是一件大事。襄陽主流網絡媒體漢江網,非常認真地制作了“襄陽抗戰記憶”專題。從實戰操作看,專題的建設從內容上較好地滿足了當地乃至外地讀者對“抗戰中的襄陽”的全景式了解的需求,從手法上則是很好地貫徹了全媒體及“融媒體”的理念,體現出了已成為大趨勢的“融媒體”的語境。

專題設計場面闊大,展現多維度的閱讀體驗

全方位大容量全景展示,這是網絡媒體的優勢。“襄陽抗戰記憶”在設計之初,充分意識到了抗戰史實本身與紀念抗戰活動所共同體現的時空縱深,因此既設置了“襄陽抗戰地圖”“全景”“戰役”“人物”“故事”等專欄,也有“焦點”“尋訪張自忠抗戰足跡”“尋找襄陽抗戰老兵”“最新報道”“評論”等專欄,勾勒出抗戰史實及紀念抗戰活動的時空背景與天然聯系。設計這樣的專題,對今天的讀者和網友來說,顯然是提供了一種寶貴也很有必要的閱讀體驗。

“融媒體”語境下,讀者的閱讀體驗更加是媒體的優先選項之一。與主題吻合,專題頁面底色及背景圖的選擇,庄重而富有力量。就內容而言,有宏觀展示,也有微觀表現﹔有文獻類和嚴肅性,也有敘事性和通俗化手法的不同呈現。

專題的框架搭好后,內容從哪裡來?“最新報道”,是襄陽本地乃至全國媒體關於抗戰勝利紀念的相關動態報道,這使襄陽與全國抗戰產生關聯﹔“襄陽抗戰地圖”內容來自於市檔案館,直接在網頁靠上的醒目位置以大幻燈片方式翻頁,直觀表現襄陽抗戰的重要性﹔“襄陽抗戰遺址”組圖內容部分搜羅於網上權威發布,部分則是記者趕赴現場,最新攝取。其他欄目,則取自於漢江網記者自身採訪及來自於襄陽日報傳媒集團自身和外部各種媒體。

抗戰期間,湖北正面戰場5次會戰中有3次發生在襄陽境內,日軍始終未能突破鄂北及豫西防線進窺安康、漢中、威逼重慶,襄陽在抗戰中做出了巨大貢獻。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設計制作這樣一個內容豐富、表現力強的網絡專題,實在是十分有意義的。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