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6年1月下

怎樣把新聞寫得活一些、有吸引力一些【2】

——關於新聞採寫的一些思考

蔣劍翔
2016年01月28日10:16 |
小字號

寫活細節

有這樣一個故事: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與亨利伯爵展開決戰,此役將決定英國王位新的得主。結果,國王因戰馬的第四個馬掌少了一顆釘子而“馬失前蹄”,導致潰不成軍。絕望中的國王揮劍長嘆:“上帝,我的國家就毀在了這匹馬上!”戰后,民間傳出一首歌謠: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隻馬掌。掉了一隻馬掌,失去一匹戰馬。失去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毀了一個王朝。此乃成也細節、敗也細節也。

著名作家孫犁在《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中說:“古代史家,寫一個人物,並不隻記述他的成敗兩方面的大節,也記述他日常生活的細節。”細節決定一部作品或一個人物塑造的成敗。細節雖小,卻能影響全局。我們在寫新聞作品時,尤其在寫以現場感見長的新聞特寫時,一定要重視細節描寫,通過一個一個真實、生動的細節,把人物寫活。上世紀90年代,國家可不像現在這麼有錢,每年都要開展一次“愛國儲蓄月”活動,領導帶頭把錢存進銀行。如何做好這方面的報道?我選擇了一個最佳時間節點——“愛國儲蓄月”活動的第一天。正巧這一天地委、行署主要領導都參加儲蓄。儲蓄活動無任何儀式,正常存款,填填單子,數數錢,很簡單,如何寫卻非常關鍵。我早早到了活動現場,留心領導們的一言一行,仔細觀察,隻能從細節上入手,盡量寫活每一個主要領導,寫出特色來。如寫地委書記,主要寫出他對這個活動的高度重視,我寫道:“上午8時10分,上班的鈴聲剛剛響過,儲蓄點便迎來了第一批客人。”再寫了他關於“愛國儲蓄非常有意義”的一段講話。行署專員平時說話幽默風趣,我則著重寫了他與銀行工作人員一段對話的情景:“卞專員,你是地農行今天迎來的第一位領導,不知專員存多少錢?”營業部主任高興地問。“我是一個窮專員,今天把家裡的3000元家底全部搬來存上。”卞專員一邊幽默答話,一邊填寫存單。“存多長時間呢?”“時間長一些好,既能支授國家建設,又能多得一些利息。”在場的人都被專員的“精打細算”逗樂了。由於有細節、有情景、又有特色,一個簡單的儲蓄活動終於被寫出了新意,並且還寫活了。

新聞不是空中樓閣,不是風車架子,寫活細節,新聞也就有了血肉,也就自然飽滿了,自然立起來了。

聯想與對比

把一場普通的知識競賽,與風起雲涌的奧運會聯系起來,無疑是新聞的一大亮點。以奧運會吊起讀者的胃口,點燃讀者的閱讀欲望,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記者常常有這樣的困惑:被派去採訪,卻發現這新聞原是一件很小的事,或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是寫還是不寫,寫又如何去寫,往往非常糾結。有能力的記者一般不怕題材小,借題發揮總能寫出好新聞。能力弱的記者大多是靠題材吃飯的,題材小了可就害苦他們了,往往兩眼抓瞎。

地區供銷系統舉行首屆庄稼醫生知識搶答賽,說實話並不精彩,許多題目選手們都答不出來,甚至還常常卡殼。領導安排我去採訪,我帶了一個實習生去。比賽結束,我問實習生有什麼感觸,他說太差了。問他能否寫出一篇現場短新聞來,他搖搖頭。沒辦法,我隻能自己披挂上陣。

現場不精彩,不等於新聞不精彩。當時正是巴塞羅那奧運會爭金搶銀的時刻,提起筆來,我首先就想到了奧運會,由奧運會引出了知識搶答賽。寫搶答賽現場,我把參賽選手當作奧運選手一樣寫,寫他們的表情,寫他們的緊張,寫他們的失誤,寫他們的機智,同時也寫他們的感慨,這不,一篇有情有景、有聲有色的現場短新聞《為了大地的豐收》很快就寫了出來,並還被省報頭版採用了。

學會聯想與對比,新聞也許就能上一個檔次。

組合的藝術

一般比較重要的會議,除了主題報告之外,都會安排一定時間的討論。討論些什麼呢?當然是圍繞主題報告談認識、談感受、談打算、談落實。會議開得好不好,討論很重要。因此,對於會議討論的報道,常見於報端的就是“討論側記”。

這類討論側記我做記者時寫過不少,寫來寫去很難有所突破。我一直認為討論側記是一種邊緣性文體,一種雜交文體,有些像消息,但比消息要生動一些﹔有些像通訊,但比通訊又呆板一些﹔有些像特寫,但顯然又比特寫雜亂了一些。有人把她寫得很像消息,有人把她寫得很像通訊,似乎都沒有錯。而我則習慣於把她作“准特寫”來寫,盡量寫得現場感稍強一些,結構新穎一些。然而囿於內容的需要,討論側記不可能有太多的描寫、議論和抒情,討論講話也隻能一是一、二是二,容不得虛構和浪漫,你再怎麼努力寫,寫來寫去也還是一篇會議稿。

採寫討論側記,我談不出什麼新鮮體會,感覺有三點比較重要:一是不能偷懶。記者必須全程守候會場,仔細觀察,認真傾聽,做好記錄﹔二是胸有主題。報道者要首先領會好會議的基本精神,知道該記什麼、該寫什麼﹔三是善於捕捉。捕捉與會者的神態和精彩發言,捕捉新的信息、新的動態,能夠從每一個人的高談闊論中拎出最精彩的幾句話。討論側記說到底其實就是一門組合的藝術,會議討論有長有短,發言者有多有少,你能從會海中淘出大家普遍關注的話題和發言,並能把她巧妙地組合起來,這就是你要做的全部工作了。至於稿件精不精彩,一看會議質量,二看你的手上功夫了。

新聞特寫貴在“特”

新聞特寫是新聞的一支輕騎兵,是介於消息與通訊之間的一種寫作體裁。它往往攝取新聞事實中最富有特征、最富有表現力的片斷,通過多種表現手法,對具有強烈視覺及情感效果的著力刻畫,使其產生立體感,從而更加集中、更加突出地表現新聞事實和主題。

新聞特寫姓“新”也姓“特”,一般具有較強烈的文學色彩,注意渲染與烘托氣氛,很容易使讀者形成視覺——神經——情感——思維的感應效果。新聞特寫貴在“特”,其寫作以“特”見長,要求抓特點、抓特色、抓特別之處,著重選准富有典型意義的一個片斷、一個場面、一個情節、一個鏡頭,加以特寫鏡頭式的“放大”,內容集中於一點,描寫著力於細節,事件呈現於現場,給人以如臨如境、如聞其聲的美妙感覺。作為一種重要的新聞報道形式,新聞特寫在版面上常常被加以突出處理,或加粗標題字體,或圍花邊,特別引人矚目。

對於重要領導人的活動,在抓好綜合消息的同時,不妨留一個心眼,瞅准機會逮上一條活蹦亂跳的新聞特寫。省長來永州考察工作,要走要看的地方很多,當然不是為了看一個地方的群眾歌詠會。然而誰也沒想到,當永州市直單位的群眾歌詠會帷幕即將拉開之時,已舟車勞頓幾天的省長竟准時走了進來,並帶頭鼓掌。省長看節目時肯定不能多說話,但省長一直頜首微笑、不時用手打著節拍、不時贊賞幾句的情景,還是被記者觀察到了。出席群眾歌詠會,這完全是省長考察之外的一個“小插曲”,可以報道,也可以不報道。但這樣的“小插曲”非常難得,棄之實在太可惜,並且有場面、有情景、有語言、有氣氛,更有意義,稍許著墨幾句,就是一篇精彩的新聞特寫。你說這稿子我能不寫嗎?

在有特點、有特色、有特別之處的場合和地方,記者一定要瞄准新聞特寫,敢於出手。要知道,一篇好的新聞特寫,往往勝過10篇平庸的“本報訊”。

參考文獻:

① 見《致賴少麒信》,《魯迅全集》第21卷,光明日報出版社,2012年,第273頁。

(作者系湖南永州日報社副總編輯、高級記者)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