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太行山區30余年 誓為荒山批綠衣
[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一大學教授與他的"荒山情"【2】
2016年02月10日07:29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一大學教授與他的"荒山情"
舉家扎根山溝 誓為荒山秀綠繪美景
30多年前的太行山,水旱災頻繁,交通不便,三分之二的地區人均收入不足50元,十分貧困。本已經留校當老師的李保國舍棄了8小時安穩的坐班,舍棄了圖書館裡靜謐的書香,跟課題組的同事們選擇了極度貧困的邢台縣漿水鎮前南峪村作為開發試點,跟石頭山“較起了勁兒”。
前南峪村的山體現了太行山的普遍特點:土層薄、不涵水,土壤瘠薄、有機質少,再加上干旱少雨,基本上年年種樹不見樹,年年造林不見林。
為了摸清當地山區的“脾氣秉性”,解決種樹難題,李保國他把自己和家庭全都拴在了大山裡,與同樣從事林業課題研究的妻子一頭扎進了太行山,早上五點起床上山,晚上七八點才返回。山裡條件差,上山帶幾個饅頭一瓶水就很滿足了,夜裡甚至隻能點柴油燈。
“有雨遍地流,無雨渴死牛----山區的地方,想種樹很費勁!” 樹木存活的唯一途徑就是加厚活土層。前南峪村在李保國的帶領下開始爆破整地嘗試。李保國和同事們在山坡上冒著生命危險進行了數千次爆破試驗,通過爆破在山坡上人工制造梯田。爆破出深溝,再將別處的土填進坑中,形成了活土層可達到一米以上深,寬度在1米到1.5米之間的溝狀梯田。這樣使得干旱山地”聚集土壤,聚集徑流“,也能種植蘋果、板栗、核桃等高效經濟林木,栽植成活率從原來的10%一躍達到了90%。單是土質治理工程,李保國和他的團隊就整整研究了十幾年。
過十幾年的開發治理,如今的前南峪山清水秀,花果飄香,五谷豐登,繁榮昌盛,被譽為太行山區一顆璀璨的明珠,全村人均年收入達10600元。
![]() | ![]() |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