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太行山區30余年 誓為荒山批綠衣
[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一大學教授與他的"荒山情"【3】

農技惠民 為農民鋪就致富路
1996年8月,內丘縣崗底村遭遇特大暴雨,平地被沖成亂石灘。這場暴雨也將李保國與這個太行山深溝裡的小山村聯系了起來。地沒了,山爛了,路垮了,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一面流淚一面不忘用蘋果招待李保國,李保國看到 “小黑蛋子”似的蘋果一咬一層皮,難看又難吃,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決定幫崗底村治山,搞果樹!
李保國先來崗底住了半個月,每天早上5點起床,帶著干糧涼水就上山,一天走8公裡山路。經過對全村8000多畝山場的調查,李保國拿出了為崗底量身定制的蘋果無公害管理方案。
從1996年至2003年,為了研制開發無公害蘋果栽培配套技術,他常年吃住在崗底,白天鑽果園查看情況,晚上上山用黑光燈測報虫情,夜間分析研究解決方案,解決了農藥、化肥對蘋果果實的污染問題,建立了蘋果喬砧化密植栽新樹形——改良紡錘形,開發了福崗蘋果生產的128道工序,實現了優質無公害蘋果生產的標准化。如今國內馳名的“福崗”蘋果,賣出了100元一個蘋果的高價,帶領了崗底村的村民大踏步走上了致富路。
為了讓村民們掌握新技術,李保國經常要帶領縣林業局的技術人員一對一、手把手地教村民們操作。第一次接觸新技術,許多村民掌握不好要領,李保國要拽住村民的胳膊找角度,捏著手腕找力度,常常是一個小時才能教會一個人。果樹整形修剪,村民舍不得鋸掉,李保國急了就跟他們嚷,把技術“死盯盯死”地讓農民落實到位。
多年以來,李保國舉辦培訓班800余次,培訓人員9萬余人(次),示范推廣總面積1080萬畝,累計應用面積1826萬畝,累計增加農業產值35.3億元,純增收28.5億元,讓許多世世代代在荒山上“刨食”的農民腰包鼓起來。
前南峪村、崗底村,富崗蘋果、綠嶺核桃……在太行山上,李保國用自己的30多年,點亮了這一串閃光的名字。
“這輩子最過癮的是干了兩件事,一是把我變成農民,二是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我’,這樣科技推廣才能覆蓋全省。”李保國說,“河北省內的山區我都走遍了,我還不能停下腳步。杉杉嶺嶺都綠起來,父老鄉親都富起來,我的事業才算成功。”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