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6期

智能手機對大學生生活方式影響的實証研究【2】

以陝西師范大學為例

劉 紅 李曉林 蘭 歡
2016年06月28日10:12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五)智能手機對大學生運動方式的影響

健身及運動健康類APP應用一經推出迅速掀起了大學生利用智能手機進行運動數據記錄的熱潮。“智能運動”模式在繼承了傳統運動旨在增強自身體質的基礎之上又融入了數據記錄的功能,可以隨時查看自己的運動次數,如步行步數、運動距離、運動耗時以及消耗卡路裡指數等,還可以定期進行數據傳輸看到自己在好友當中的運動排名,“智能運動”將運動數據可視化,讓人們在運動之后能夠精確讀取運動指數,針對結果進行適當調節。這種運動方式針對用戶的需求還會與商家聯合推出運動產品,如小米手環、運動跟蹤器、智能跑鞋等,其輕便時尚的元素極大提升了大學生群體的購買欲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而這些健身運動類應用通常與使用頻率最高的微信社交軟件進行捆綁,增加了對此類軟件的關注度,更加讓智能手機成為隨身攜帶的便攜設備。

在問卷調查中關於“智能手機是否隨身攜帶?”的問題,回答“是”的被調查者佔95.92%,可以看到智能手機在大學生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這也為“智能運動”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但問卷數據顯示,大學生使用運動類軟件的頻率並不高,小計數值僅為1.27,與其他類型應用相比所佔份額最低。(如表1所示)但由此提倡的新型健身運動理念可以學習借鑒。

綜上所述,智能手機這一新媒體終端的出現以其強大的技術功能獲得了大多數用戶的認可,在青年群體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在調研過程中,雖然智能手機的普及是正常現象,但其負功能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也令人們對於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行為產生擔憂。

三、智能手機對大學生生活方式影響的對策研究

生活方式的好壞對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都產生積極或消極的作用[3]。智能手機是一款集社交、購物、娛樂、教育、運動資源於一體的高科技智能設備,通過文字、語音、視頻、圖片等傳播符號實現信息傳播。手機用戶進入互聯網信息領域難免會受到來自世界各國文化的沖擊,一場“文化殖民”運動隨著信息全球化悄然展開,這對本國具有民族內涵的本土性文化資源造成了強烈沖擊,並且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帶了影響,過多接觸智能手機中的網絡信息造成青年群體思想表層化,而對於高校來說,學校應當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使之成為輔助學生學習的工具,培養學生辯証利用新媒體科技的能力。而智能手機的負功能已經對大學生的發展起到了阻礙,因此進行相應的對策研究已刻不容緩。

(一)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合理使用智能手機,引導大學生“走出去”

在問卷調查中涉及到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時長的問題上,有41.31%的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長達4~6小時,有17.73%的同學使用手機長達6小時以上。可以推算出大學生群體對手機具有較強的依賴心理,長時間的使用智能手機進行聊天、購物、娛樂不僅會荒廢學業,而且給學生身心發展埋下隱患。大學生應當合理利用手機所帶來的便利性功能應用,利用手機終端接入的豐富的互聯網學習資源進行創新性學習,各類語言教學輔助軟件為學生隨時進行語言學習提供了便利,在網絡學習過程中應時刻保持求真意識,警惕網絡環境中的低俗信息對自己產生的干擾,應採用傳統的通過書本與網絡在線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

此外,大學生應辯証看待和使用智能手機,理性的分析與思考問題,真正發揮智能手機的正功能使其更好的為自身學習服務。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網絡中的學術講座、教學視頻收聽收看並可以利用新媒體傳播平台實現在線互動交流,網絡問答、發送郵件﹔課余時間可以選擇智能手機中的娛樂應用進行消遣,這些生活方式都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合理使用智能手機的同時體會到主動學習帶來的樂趣,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有利引導。

(二)高校教育職能轉換,打造“智能手機+校園”的智慧校園發展模型

在問卷調查與實地走訪中,高校管理部門對於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行為視為違紀以及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表現,一方面降低了學生的聽課質量,另一方面對於教師的教學成果也極為不尊重。解決手機與教學產生矛盾的關鍵在於找到兩者的平衡點,打造“智能手機+校園”的新型管理模式可以使智能手機更好地為教學管理服務,充分體現“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教育理念變革與轉型。

如今,網絡學習對於傳統的學習模式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在線課堂的興起,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手機上看視頻學習,它改變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形式,面對面的言語交流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通過社交軟件建立群組(如QQ群、微信群等)進行在線交流。微課堂教學平台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而越發成熟,高校應在校園網絡平台中擴充更多的學習資源,採用線上推廣與線下互動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根據不同的課程類型開展學術沙龍活動,並要在網絡學習平台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評估體制,重點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定期檢驗,保証教學質量。

(三)智能手機技術研發者應開發具有特色的軟件程序,為推廣其正功能創造平台

智能手機要想真正走進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就應該在不同角色用戶中設置多元功能開發,學生能夠通過手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而教師也應如此。技術研發者在軟件設計中如果能更多地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供技術支持並能站在學校的立場上來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那麼就能夠最大限度的規避智能手機的負功能。

智能手機中的技術應用讓信息接收者充分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實現信息傳播,豐富了信息的表達形式,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身體存在缺陷的社會群體進行正常學習與生活的遺憾,軟件開發者在技術設計過程中可以融入更多的輔助措施,加入更為人性化的設計,幫助身體存在缺陷的人士進行正常的生活,在功能設置上體現簡單易操作的特點,滿足更多用戶的心理需求。

四、結 語

在互聯網時代下,智能終端的普及與應用改變了人們傳統的信息處理模式與生活方式,一場新的理念變革正悄然興起。手機與其他信息終端一樣,在為人們提供人性化服務的同時,其負功能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對於正處在人生發展黃金時期的大學生來說更應辯証的看待智能手機,合理使用智能手機,正確處理手機對於自身學習、社交、消費、娛樂、運動等方面帶來的影響,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培養起對信息真偽具備較高“辨識度”的能力,讓手機成為服務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主宰。

智能手機的普及對大學生生活方式的影響雖然不會一蹴而就,但會產生蔓延趨勢。通過研究智能手機的功能以及大學生對其使用的方式,理性看待智能手機時代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趨利避害,引導和規范相結合,使智能手機更好地為人們服務。有理由相信,伴隨著學生、家長及教師對使用手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基於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將會從大學逐步面向基礎教育推廣、從城市逐步面向農村推廣,成為促進教育均衡、推進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4]。

參考文獻

[1] 卓毅,李亞麗.基於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在大學生中的應用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

[2] 殷俊益,於玥,宋湘勤.大學生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0(3).

[3] 唐國戰.大學生生活方式及其引導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4] 姜強,趙蔚,王朋.碎片化學習視域下基於智能手機的大學生移動學習認知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4(1).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