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6期

音樂、音響在節目編輯合成中的作用【2】

吳佩蘭
2016年06月28日11:27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音樂、音響在節目編輯合成中的注意問題

1.准確把握音樂風格(基調)。隨著電視節目的發展,音樂在電視節目中的作用越來也重要。同樣的畫面,如果配與風格不同的音樂,觀眾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因此音樂必須貼近節目內容符合節目風格。一首陝北民歌,人們不由得就會聯想起黃土高坡和延安的窯洞,而曲調優雅,盡顯江南的柔情和婉約的《紫竹調》又會把人們帶到山清水秀、極富江南鄉土氣息的魚米之鄉,切不能把一個表現藏族風土人情的專題片配上江南的小調,因此音樂必須與節目內容所處環境相符合。系列專題片《綠色的家園》從節目標題看,給人們展現了一幅山川秀美的畫卷,而在當今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全人類共同話題時,呵護地球家園保護環境,應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盡的責任,音樂的基調是明亮、歡快、抒情,謳歌、積極向上的主旋律。配樂時,我們選了三十多種不同風格的音樂,怎樣才能使曲調雜而不亂呢?這就需要准確把握好基調。總而言之,要服務於一個中心,“形散而神不散”。

2.要有選擇地使用音樂。音樂很重要,但並不是一種音樂從頭到尾一灌到底不分場合,或用的越多越好。如果我們把整個節目當作一部交響樂,音樂是其中的一個聲部,在這部音樂作品中包括主旋律在內的任何一個聲部,不會自始至終存在,否則音樂的主題思想就會淡化,音樂從頭到尾灌滿音樂不僅不能發揮音樂強化作用,反而會減弱節目的真實性。因此音樂需要剪輯,每段音樂開始和結束應採用淡入淡出,不能突起突停,當兩段音樂連接時,最好在一個完整的樂句結束地方銜接,找准節奏,音樂過度要自然。在重點段落,或者此處沒有解說詞,但還想把節目推向高潮時,可以加入一些音樂表現力強的所謂“煽情”的音樂,來達到想要的效果。

3.音響的作用。音響也是電視節目的重要構成元素,同樣在電視節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音響包括自然音響、輔助音響和特殊音響,像潺潺流水、雷鳴閃電、虎嘯獅吟等等。這些音響在電視節目中運用得好,有利於展現真實的客觀環境。電視專題片《東方主戰場》用了大量歷史資料中戰斗場面,單靠畫面不足以表現戰斗緊張和殘酷性,運用音響可以多層次表現戰斗的激烈。如:台兒庄保衛戰中,炮聲疊加隆隆的爆炸聲,子彈從彈道滑出的呼嘯聲,以及戰機俯沖一個高頻的聲音,有一種很強的穿透力。各種槍聲、炮聲、爆炸聲交織在一起,充分體現了戰斗激烈性。音響還可以刻畫人物性格, 突出主體、渲染場面氣氛,在希特勒出現時沒有用音樂來渲染,而是恰到好處運用了音響,遠景加了小軍鼓,特寫鏡頭又加了定音鼓,充分刻畫了希特勒專橫跋扈的納粹法西斯主義。

4.音樂、音響互為補充。可以說“言表意、樂表情、響表真”。電視專題片中在展現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時,僅靠畫面和解說詞是不夠的,這時音樂與音響的應用可以增強傳播效果。專題片《為了勝利》戰斗后的廢墟上,一個母親在找被炮火炸死的孩子,她一邊哭泣,一邊用手挖著瓦礫碎片,背景音樂是一首低沉、委婉、悲痛的二胡曲,加上經過處理的哭聲,讓觀眾看后潸然淚下。

畫面與音樂音響之間互為補充,如果用好了,節目可以達到錦上添花的藝術效果。目前大多數地市台在做節目配樂時,選取的音樂來自網上和音樂資料庫,隻有少數根據節目內容聘請專業配樂創作,因此要求編輯制作人員應該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熟知音樂旋律,同時還要提高業務水平,不斷創新,隻有這樣才能制作出廣大觀眾喜愛的電視節目。

參考文獻:

[1] 陳義成.電視音樂與音響[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

[2] 卜晨光.電視節目配音教程[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1.

[3] 宋靜華,萬平英.電視節目編輯與制作[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