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6期

試論電視新聞語言特點對播音創作的啟示

芮 輝
2016年06月28日11:2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電視新聞播音是指電視新聞播音員以有聲語言、體態語、服飾語和表情語等為主要創作手段所進行的,通過電視媒介把新聞稿件表達傳播出來的播音創作活動。播音首先是語言的藝術,電視新聞播音是以有聲語言為主要創作手段,對電視新聞語言(文字語言)“形之於聲”的再創造。因此筆者嘗試從語言學的角度對電視新聞語言的特征進行分析和梳理,弄清電視新聞語言的類型與特點,從而為電視新聞播音創作實踐提供啟示並發揮指導作用。

關鍵詞:內容決定﹔報告﹔傳播消息﹔語句陳述﹔電視媒介特性

中圖分類號:G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6-0128-02

一、電視新聞語言首先具有語言的共性:內容決定性

語言的內容決定性是指:語言的形式取決於語言的內容,是內容選擇形式,而非形式選擇內容。語言的這一特點具有普遍意義,正如詩歌的內容決定詩歌的形式,小說的形式取決於小說的內容,散文有散文的語言特點,歷史小說有歷史小說的寫作方式。電視新聞語言也有著獨一無二的語言特征。電視新聞語言的形式,也必然首先取決於電視新聞的內容,脫離電視新聞內容而去追求播音有聲語言的形式美感,無異於空中樓閣。美國波裔學者科爾西布斯基在其《科學和明達》一書中認為:隻有當人類能夠充分運用他們的能力時,才可能實現明達和成功的生活。在語言學上,這種“能力”是指人類熟練自如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就是說:要讓心裡所知道的和口中說出的盡量與“事實”相吻合,這裡的“事實”也就是“內容”。

電視新聞語言的內容決定性在播音創作上具體表現為:電視新聞的播報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中,其首要前提是要與新聞的內容相適應。不同內容、不同類型的新聞稿件要採取不同的播報和表達方式,作為一個播音創作者,不能以不變應萬變,而應隨機應變。播音實踐中容易形成的特有的所謂“播音主持腔”現象就是一種典型的不從內容出發,隻注重某種僵化形式的“懶惰”現象。現在的各級電視媒體的新聞頻道所播出的新聞節目一般都是由多個欄目或者版塊構成的。從形式和內容上來做一個初略的分類,大體可以分為:時政新聞欄目、民生新聞欄目、新聞評論節目、匯編新聞欄目、服務幫忙類新聞節目等。各新聞欄目或板塊的內容特色鮮明:時政新聞節目版塊主要是重大政治、經濟事件、各級領導人所參與的會議活動、政府動態等所謂“硬新聞”﹔民生新聞節目則相對側重民生、社會事件等所謂“軟新聞”﹔匯編新聞節目主要是本傳播區域外其他電視媒體的新聞集納﹔而服務幫忙類欄目則主要側重於為電視觀眾排憂解難、回答疑問。不同類型新聞欄目和版塊,要求播音創作者從具體的新聞內容出發並採取相應的播報方式。例如:時政新聞節目一則格調嚴肅、信息量大的政治題材新聞就要採取偏“規范正統”的方式,而不能去戲說調侃,削弱它的內容﹔同樣民生新聞欄目的一條信息量偏小、題材社會化的新聞或者互動板塊的一條觀眾來電回復,也會促使你不得不採取偏“輕鬆自然”的方式去表達,與觀眾仿佛面對面的溝通。總而言之,新聞播音工作者應形成從內容出發的創作作風,做到這一點尤為重要。

二、電視新聞語言具有:敘述方式的報告性

語言類型的劃分有多種不同的觀點和方法,按照語言的敘述方式來區分語言的類型也是語言分類的一種思路。按照這樣的分類方法,對於新聞播音創作,同樣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可以讓播音創作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美籍日本學者早川按照語言的敘述方式將語言分為:

1.報告(reports):一種可以查証的敘述。

2.推論(inferences):從已知推測未知的敘述。

3.判斷(judgments):對事物或人的行為表贊成或不贊成。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報道”(陸定一語)。事實的真實性是新聞的三要素之一。新近發生的事實是一種可以查証的確定真實,而對未知的推想和揣測是不確定的。因而即使基於客觀事實之上的合理推論或揣測也應當盡力避免和弱化,不能讓它妨害了新聞的真實性,更不能佔據新聞主體[1]。不僅如此,新聞中的觀點和傾向的表達應該用事實說話為主,“跳出來宣言”式的判斷性語言是新聞工作者應盡量擯棄的。《紐約時報》的馬凱說的好:“事實是看到的,解釋是知道的,而意見是感到的。”所以電視新聞語言按照敘述的方式來進行分類,應該以“報告”為主,具有“報告性”。

電視新聞語言敘述方式的報告性表現在播音有聲語言創作的形式手法和風格上主要體現為:朴實大方的語言風格。可信的新聞必然是朴實的新聞,而非故弄玄虛的新聞[2]。作為一種可以查証的敘述和表達,體現在有聲語言的表達上,要盡力在表達方式和技巧上體現新聞的真實性,播音創作者必須做到語言的朴實大方、真切自然、平等交流,擯棄嬌揉做作、故弄玄虛、嘩眾取寵的自說自話,才能讓受眾更好地信任和接受,從而達到良好的媒體傳播效果。

三、電視新聞語言具有:語言功能的傳播消息性

著名語言學家維特根斯坦在其《哲學的調查》一書中強調了語言的功能性,概括起來可以將語言的功能分為三大類:

1.傳播消息:又稱報道性的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2.表達感情:所謂“詩言志”的文學語言。

3.指導行動:倡導或禁止做某一行為的命令性語言。

按照語言的功能性來進行分類,我們不難發現:電視新聞語言的根本目的和功能還是在於迅速、生動、有效地傳遞新聞信息,滿足電視受眾的信息需求。電視新聞節目當然也表達情感,但它的情感表達是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信息本身所蘊涵的情感,而不是脫離新聞信息所蘊含的事實與內容的單純情感表達﹔電視新聞節目的“指揮行動”功能也是通過對信息的取舍和傳播信息的態度方法等方式實現的,因此筆者認為:電視新聞語言的功能性不同於電視文藝節目語言“詩言志”般的文學語言,也不同於“硬梆梆”的指揮行動式公文語言,它的“表達感情”和“指揮行動”功能居於相對“隱性”位置。電視新聞節目以“傳播消息”為主要功能,具有“傳播消息性”。

電視新聞語言功能的這種“傳播消息性”必然會從本質上對播音創作提出自身的要求。從新聞播音創作實踐層面可以體現為:感而不入、理性客觀的表達方式。以有聲語言表達感情,特別容易陷入“見字生情”的情緒化誤區,有聲語言的“感情泛濫”隻會使新聞顯得虛假和煽情﹔而以居高臨下的態勢命令別人,以“高八度”的腔調指揮別人更不是新聞的本性,也不符合傳播規律,根本上也實現不了新聞導向的作用。新聞播音有聲語言以“傳播消息”為主要任務,表達感情:感而不入、充分醞釀、控制自如﹔表達傾向:以事實為依據、理性客觀才符合一名新聞播音工作者的自身角色定位。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