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6期

涂鴉藝術的城市視覺文化表現

郭靜蕾
2016年06月28日13:1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有關涂鴉的運動興起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后期的美國,隨后涂鴉憑借其形式的不斷創新及特有的社會吸引力而逐漸演變成一種藝術行為迅速擴展至各個國家。從最初涂鴉者們宣揚表達自我,到現今涂鴉成為一項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藝術行為,涂鴉通過其表現形式、文化背景及內涵構建了一個能以特殊方式展示城市特色的視覺文化體系。涂鴉藝術通過對社會現象的反映來實現與公眾的交流,將當代藝術真正融入大眾生活。

關鍵詞:涂鴉藝術﹔城市﹔視覺文化

中圖分類號:J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6-0149-02

一、涂鴉的興起與發展

1.20世紀60年代:涂鴉興起的文化與時代背景。涂鴉潮流興起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費城,但其作為一種亞文化迅速發展則始於七十年代的紐約布朗克斯區。美國作為資本主義國家各地區貧富差距較大,二戰后大批非洲裔和拉丁裔移民搬入布朗克斯區,因此該地區作為繁華紐約影子下的“邊緣地帶”,主流文化也難以得到適應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破敗簡陋的生活環境成為了當地少年偏好反叛文化的鋪墊,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創作涂鴉的空間。

涂鴉最初以簽名式涂鴉出現在城市街牆和紐約地鐵裡,但這種大膽宣揚自身身份的作品卻往往是匿名的。此時的涂鴉行為已具有了明確的初衷:身份不明的涂鴉者以夸張的方式在城市中展示個性簽名,而實際上又恰巧彰顯了涂鴉者的真實身份。“這種個性化名字的呈現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必然會與作者的身份及其地位聯系起來,這也是一種在亞文化范圍內發展起來的視覺化運動。[1]”此時的涂鴉運動僅限於圈內人士的交流溝通,尚未與公眾建立連接。

2.20世紀80年代:后涂鴉藝術。對於涂鴉的大量出現,城市居民往往抱有不同的態度,但隨著涂鴉者對涂鴉形式及寓意的追求以及涂鴉工具的正規化,涂鴉文化開始獲得了社會普通人群的關注與尊重。城市涂鴉由於其大尺寸、豐富奪目的色彩及反叛性的內容很快就在其他地區開始傳播蔓延,而正是由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觸,涂鴉不再局限於它最初所具備的地域性特征和風格。一些涂鴉者為了想要展現更多的想法和意義,讓涂鴉能夠更和諧地融入城市公共場所,他們開始尋找全新的視覺表達方式,由此街頭涂鴉逐漸演變為后涂鴉藝術。

后涂鴉藝術並非是對傳統涂鴉的顛覆,而是秉持著涂鴉文化的精神與態度來發掘更多在城市中可行的藝術表現方式。涂鴉藝術家們認為涂鴉理應作為一門城市公眾藝術而存在,因此西方涂鴉開始跳脫對字母的限制而偏向於抽象的圖形與符號,藝術家們也開始使用更正規的藝術技巧來進行創作。這種風格與形式上的創新,在某種程度上革新了視覺傳遞的方式。涂鴉藝術家企圖透過具有標志性的形象特征來宣告信息,某些時候這種行為是帶有政治意圖的,而這恰巧符合了涂鴉的本質精神——“反叛性”的宣揚與表達。如街頭藝術家班克斯的涂鴉風格以幽默、反獨裁為主,他擅長用夸張的手法繪制不實際的場景,作品通常傳遞宣揚和平的信息。如圖1中,班克斯將士兵與小女孩的形象倒置而達到諷刺戰爭的意味與警示作用。

以此看來,后涂鴉藝術逐漸發展為向公眾傳遞社會信息的平台,在用詼諧易懂的繪畫內容表達藝術家個性的同時又不斷涉及當代社會話題,真正建立起了與公眾、社會的交流關系。

二、后涂鴉藝術中的視覺文化

涂鴉本身作為給涂鴉藝術家提供精神世界創作的平台外,同時也是一種傳達時代觀念與反映社會問題的視覺文化窗口。后涂鴉藝術由於滲入了更多的藝術性而轉變為高雅藝術,雖然這種形式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摒棄了原本涂鴉肆意妄為的特征,但不得不承認這種新方式使涂鴉獲得了一定的藝術地位,並成功構建了“對話社會”的藝術體系。這些在藝術家們的作品中都能明顯地有所表現,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涂鴉藝術家Jean-Michel Basquiat(讓•米切爾•巴斯奎特),以及九十年代的中國涂鴉先驅張大力。

1.Jean-Micheal Basquiet。Jean-Michel Basquiat(讓•米切爾•巴斯奎特)的作品至今在藝術及商業領域中仍享有極高的影響力。最初,巴斯奎特以“SAMO”為落款的簽名式涂鴉代表了身處主流藝術圈之外的涂鴉文化運動。但他具有可讀性的創作使得他的作品在視覺和結構上完全區別於其他的涂鴉者,成功地引起了媒體和畫廊經營者的注意。由此可以看出,當涂鴉具備一定的可讀性時反而能夠引起公眾的理解與好奇,而並非像僅以圈內斗爭為主的涂鴉令人費解與否定。但恰巧是這種形式引起了涂鴉圈與藝術圈的爭議,巴斯奎特的作品究竟能不能被劃定為涂鴉?

“涂鴉者和街頭藝術家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是存在著共鳴的,比如,它們的發展都依賴著與城市有關的材料、質地、概念以及符號。對於城市建設和文化環境的依賴本身就是這項藝術的關鍵要素。[1]”從巴斯奎特本身的角度來看,他擅於運用各類元素及流行文化和角色進行創作,雜亂無序的單個元素又能構成一個完整極有風格的整體。他的作品通常配合Rap與Hip-pop音樂文化,利用骷髏、十字架、露著牙齒的大嘴和亢奮的元素和表情呈現出他對社會的反叛與生活暴力的寫照。這種風格迎合了流行文化的大眾偏好,首先就從視覺上征服了受眾群體。並且這種直觀表達的方式使人們能夠在第一時間領會到作品的深意與影射的社會問題,從而更加迅速地傳播。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來看,巴斯奎特的作品值得肯定的部分就在於其通過較高的趣味性與藝術性而參與城市視覺文化的構建,以此對城市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