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6年第7期

《生活大爆炸》中國元素運用以及中國形象分析

林徐 張珊珊
2016年07月12日09:36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原標題:美劇《生活大爆炸》中國元素的運用以及構建的中國形象分析

摘要:作為跨文化傳播的一種載體,美劇在美國文化輸出方面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分別處於語境天平兩端的中美兩國,在文化理解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中國元素的運用成為美劇打破不同語境桎梏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生活大爆炸》為例,探討九季以來,中國元素在劇集中的具體運用,分析對比這些中國元素背后所構建的中國形象,發現其構建的中國形象與當前中國的社會環境有較大的出入。並就如何正確看待美劇對中國形象的偏見與誤解提出自己的意見,以期在跨文化傳播以及樹立中國形象方面有所借鑒意義。

關鍵詞:生活大爆炸﹔語境﹔中國元素﹔中國形象

在全球化浪潮中,跨越國界不再只是生產、銷售與消費,意識形態與文化生產同樣因為全球化的進程而不斷擴張。電視劇作為一種跨文化傳播的載體,在文化輸出以及提升文化軟實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美劇《生活大爆炸》為例,它是2007年9月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推出的美式情景喜劇,截至2016年5月13日,《生活大爆炸》第九季更新完結,共播出207集,無論在歐美還是中國都掀起了一股“科學家熱潮”。劇集在中國火爆的背后,除了搞笑的劇情以及演員別具一格的表演,中國元素的廣泛運用也成為吸引中國觀眾最大的亮點,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中美兩國不同傳播語境的障礙。

一、傳播語境

人類學家諾夫斯基最早提出關於“語境”的概念,語境即言語環境,可以分為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際交往與互動行為,存在著觀念、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民族性格上的差異,因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文化傳播難度。①愛德華•霍爾在《超越文化》一書中,認為中美兩國有著不同的文化語境,中國是高語境國家,美國則屬於低語境國家的范疇。語境的不同,直接導致生活在不同文化環境下的人們在交流溝通時存在障礙。②

(一)高低語境的差異

中國人生活在一種高語境的文化環境中,更傾向於對方能明白自己所說的話而不是直接把話挑明。中國人具有這樣的思維方式,與我們所處的文化環境密切相關。美國處於一種低語境的文化環境中,美國人格外注重語言表達的重要性,他們用語言承載、表達、傳遞著大量的信息,而不是借助語境和背景來間接暗示。作為一個移民國家,不同民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們,缺乏共有的意識形態與相似的社會背景,這就迫使他們在表達時通過清晰的編碼方式將所要傳播的話語傳達,盡量避免誤解與歧義。這也就構成了美國低語境文化的一部分。

(二)高低語境的碰撞——中國元素的運用

互聯網的發展打破了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區域之間的隔閡,使得電視劇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便捷的方式傳遞給不同的觀眾。當然,網絡的發展僅僅能夠在美劇傳播方式、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上加以改進,而真正實現跨文化傳播的自然要歸屬到傳播策略方面,而溝通高語境和低語境受眾的有效工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元素的運用。中國元素的植入對於中國觀眾而言是增強其文化認同的有效途徑,有效地減少了在跨文化傳播中的障礙,使得不同語境下的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來自異域的文化。③

二、《生活大爆炸》中國元素的運用

“中國元素”是由中國創造,其獨特性表現在可以從本質上認識中國文化、反映中國現象。總而言之,能夠反映中國傳統與現代的元素都屬於中國元素的范疇,包括反映中國人文精神、民俗心理、具有中國特質的文化成果等。④通過融入中國元素,一方面可以營造比較滑稽的喜劇效果,另一方面能夠增強中國觀眾的心理認同,在觀看劇情的同時有一種親切感與認同感。中國元素的形式除了一些具象的實體外,更多的是指那些抽象的、內在的文化內涵,譬如民族精神、文化價值觀以及風氣習俗等。具象的中國元素,主要包括中國菜、中國人、中國服裝、中文對白等。中國食物、中國用品、中國老板以及中國留學生都不止一次地出現在劇情之中,甚至有一些對白完全用中國話來展開。抽象的中國元素是指暗含在故事情節、人物對白之下所涉及的中國社會以及中國形象的呈現,包括對中國經濟、政治、科技乃至國際地位的看法與評價。

三、中國元素背后的中國形象解讀

(一)正面形象

《生活大爆炸》中所涉及到的中國話、中國菜、中國歷史大都是比較積極正面的評價,能夠感受到美國人對於中國語言、中國歷史以及中國食材的認可。作為東方文化的代表,中國文化自然是得到了美國人民的認可與贊嘆。這無疑也是對中國文化最客觀的評價。尤其是中文對白、學習中文的場景始終貫穿在劇集之中,也能從側面反映出美國“漢語熱”的新浪潮。而每周都要吃一次的中餐,同樣反映出美國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認同以及對中餐的喜愛。

(二)負面形象

美劇作為美國意識形態輸出的主力軍,劇中有關中國內容的呈現,都能折射出美國對於中國最本質的態度與傾向。由於美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刻板印象,《生活大爆炸》在通過中國元素的運用展現正面形象的同時,也通過在劇情中穿插一些對中國的調侃,來表現美國人對中國形象認知上的偏見。

1.政治:“集權”國家的專制與獨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在美國人眼中,“社會主義”就是落后、愚昧無知的代名詞,他們往往以“資本主義”的優越感凌駕於社會主義之上。在崇尚自由、平等與人權的美國眼中,社會主義的中國也被符號化成專制、缺少人權的國家形象。以第一季第七集為例,sheldon、Leonard、rajesh三人去中國餐廳吃飯,老板問為什麼Howard沒有來,sheldon回答說:“He’s putting his needs ahead of the collective good,where he comes from,that’s punishable by death.”(他將個人利益置於集體利益之前,在這老板的家鄉,那可是死罪啊。)這顯然表現出美國對社會主義的定義僅停留在表層,他們認為在社會主義仍然延續著封建專制的傳統,個人利益完全讓步於集體利益,這顯然與中國的現狀背道而馳,中國現在的集體利益早已不再是建國初期的集體利益,中國強調集體利益的前提是保証個人利益得到尊重與發展。⑤

2.經濟:“制造”大國的粗制與濫造

在美國人的刻板印象中,中國勞動者一直都是“廉價勞動力”的形象,中國制造業在美國人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粗制濫造、仿造成風的形象。在第五季第五集中,sheldon和Leonard在道具店看寶劍時,sheldon對Leonard說:“There is no weaponry from Lord of the Rings forged in a Chinese sweatshop?”(這裡沒有中國血汗工廠偽造的那種《指環王》裡的武器嗎?)隨著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科研技術與生產條件也進一步改善,早已不再是“粗制濫造”“假貨成風”的代名詞。編劇在台詞與情節創造過程中將“血汗工廠”這一符號植入到情節中,所指便是中國山寨與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其意指就是“中國經濟模式落后,資本主義才是出路”的神話。⑥

3.科技:“中國威脅論”鼓吹與宣揚

美國政府對待黑客的態度完全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他們一方面堅決反對黑客,將自身所受到的威脅完全歸咎於他國科技的發展﹔另一方面,又雇佣黑客為己所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使得西方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美國也一直在宣揚一個敵對的中國。美國對於中國的偏見早已根深蒂固,這種意識形態領域的對立、偏見,不僅在跨文化傳播領域產生障礙,更在國際交往中對中國造成威脅。在第一季第九集中,sheldon家中電燈被中國四川的兩名技術宅所控制,這在某種程度上就在宣揚中國黑客問題的嚴重性。最后中國四川的技術宅邊吃面條便通過YouTube觀看sheldon和Leonard打架,但是電燈卻被sheldon和Leonard反操控,暗示著中國雖然已經崛起,但仍與美國有所差距,美國可以隨時反扑中國。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