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6年7月下

論民族主義與成舍我新聞教育思想的話語建構與實踐

陽海洪 婁思雨
2016年07月26日09:19 |
小字號

摘要:成舍我在現代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主張通過培養現代國民以建成現代國家,而現代國民的養成,則依賴大眾化報刊以傳播現代國家意識。為此,新聞教育兼具“職業教育”與“文化教育”的雙重屬性,培養“手腦並用”的記者,並通過這樣的記者,改變知識精英與普羅大眾之間的疏離狀態,踐行大眾化的辦報理念,使報紙能成為普通民眾的“生活日常品”,實現現代國民意識“落地”,建成現代民族國家的目標。

關鍵詞:民族主義﹔成舍我﹔新聞教育思想﹔新聞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07-2-0020-03

民族主義是指以“民族”為符號、動力和目標的社會、政治、文化運動,或以民族國家為訴求的意識形態,或以文化傳統為依托的情結和情緒。這種與近代民主主義結合的現代民族主義思潮,形塑了現代中國的基本面貌。成舍我不但是著名記者和報業企業家,還是著名的新聞教育家。民族主義思潮對成舍我的辦報實踐與新聞教育思想建構,產生了深刻影響。在民族主義思潮背景下,梳理中國新聞教育思想的發展脈絡,檢討中國新聞教育的成敗得失,以為當代中國新聞教育改革提供歷史資源,應該是當代學人予以重視的問題。

一、“立國”先“立人”

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即是以人民主權為政治合法性基礎,建立由擁有平等權利的社會成員所組成的現代國家,以抵抗西方列強,“人民”成為具有絕對的道德優越性和合法性的基礎,是知識精英的思考焦點。

成舍我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有幸目睹甚至直接參與現代思潮的崛起。傳媒在“五•四”運動中所發揮出的社會影響功能,對於已經投身報業的青年成舍我來說,無疑會產生深刻影響,從而確定了將新聞事業作為畢生追求。在成舍我看來,輿論家是社會導師,報紙是改造社會的利器,因而積極參與各項文化事業。鑒於北大對社會的巨大影響,成舍我對創辦大學的意義有了極高的評價,認為“有健全的人才,才可以做健全的文化活動。來造就這種人才的地方,就是大學校”。[1]97在“立國”先“立人”民族主義脈絡下,報紙、書店、學校,成為了未來成舍我的努力方向。

二、“立人”需“立報”

在“五•四”啟蒙運動所提出的“立人”觀念上,成舍我看到了中國報紙與建立現代國家之間的落差,明確提出“立人”需“立報”,通過報紙培育現代國民是建立國家的根本途徑。

抗戰爆發后,成舍我指出,中國國民缺乏國家意識,這於抗戰是極為不利的。對此,成舍我呼吁報界,報紙要承擔救國責任,報界對報紙進行“大眾化”改造,降低報價,以求“人人買得起”﹔報紙應關心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使報紙“確能代表多數的勤勞民眾,替多數人說話”,並改變文字艱深的弊端,以求“人人看得懂”,促成“報紙下鄉”“報紙入伍”,實現人人都能賣報的目標。在抗日戰爭中,報紙猶如“紙彈”,亦可殲敵,認為目前國民政府看輕了報紙宣傳的力量,沒有將宣傳與軍事並重,導致全國抗戰氣氛不濃。對此,成舍我建議,政府應建立統一的宣傳機關,制訂統一的宣傳目標,利用報紙,將抗戰綱領“像水銀瀉地似的,鑽入每一個鄉村、每一個識字民眾的神經中樞”,[2]118為取得抗戰的勝利奠定基礎。

抗戰勝利前夕,成舍我從報紙的現代屬性及其傳播功能出發,強調報紙能傳播現代國家意識,培養現代國民,在“改造國民心理,轉移社會風氣”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建國首須建報”,面對各種政治力量所開出的建國方案,成舍我主張國民政府在戰后重建中,將新聞事業置於優先地位。通過國家扶持與報人努力,努力實現報紙大眾化,使“報紙”成為如糧食、布匹一樣的生活必需品,“然后國家的觀念,才能打入最大多數國民的心中,國家的根基才能樹立堅固,立報所以揭舉大眾化的旗幟,其意義在此,其自認為最重大的使命也在此。”[3]101

在成舍我看來,中國抗戰建國的過程,對外是追求民族獨立,對內要實現人民主權,建立現代國家,成舍我對傳媒的理解及由此而來的戰時新聞教育思想建構,就是在這種建構現代國家的民族主義歷史主題中實現自我思考與話語建構的。他從抗戰救亡、民族建國的歷史需求出發,看到了國民素質與時代要求之間的落差,意識到了傳媒在傳播現代意識,培養現代國民方面的巨大作用,開出了解決危機的藥方。而新聞教育的目標所在,就在於培養適合這種需求的新聞人才。

三、“立報”需“立才”

民族建國要求報紙大眾化,而與這種報紙大眾化的人才需求相適應的,是要培養“手腦並用”的新聞人才,消除勞資對立和體腦差別,強化記者對底層社會的認同感。為踐行這種人才培養目標,從報童工讀學校、招考練習生再到北平新聞專科學校,成舍我做了很多嘗試。

(一)籌劃創辦報童工讀學校

1926年4月,成舍我在《世界日報》登載《〈世界日報〉附設報童工讀學校章程》和《募捐啟事》,計劃在北京創辦20所報童工讀學校,每校設兩班,每班定額60人。報童工讀學校取半工半讀形式,兩班交替上午學習,下午工作。“以若干時間,售報營生﹔以若干時間,伏案就讀”,既能“收養貧兒,教養兼施”,至少“可因而領受最低限度之國民常識”,成績優良者,可由本校資助繼續求學。同時,就成舍我而言,亦可對抗“報霸”對報紙發行市場的壟斷,為《世界日報》打開銷路。成舍我的報童工讀學校,精明地將報紙發行與報童職業訓練,再賦予其社會改造的內容,計劃十分周詳。但因資費耗資過大和社會對其剝削勞工的嫌疑,沒有實現其創辦20所報童工讀學校的目標。

(二)招聘練習生與侍應生

在實施“報童工讀學校”的同時,成舍我又於1926年10月開始在《世界日報》和《世界晚報》招考練習生。練習生資格為15歲以上,18歲以下,具有高等小學以上畢業之程度,國文通順,嫻習珠算。

1935年8月,成舍我的上海《立報》招考高中、工商、普通各科畢業生,充印刷營業編輯各部練習生,升任各部職員,並招考完全小學畢業生,充各部侍應生,服務成績優良者亦得提升。練習生和侍應生的差別,除了學歷差異外,前者為人才儲備之用,全職在報館實習,后者則屬於臨時性工讀,充當各部助理人員。

(三)創辦北平新聞專科學校

1930年4月,成舍我游歷歐洲,考察西方報業,對報業的商業化流弊深有感觸。回國后,鑒於西方報業的流弊,成舍我倡導“資本與言論分開,報紙和社會合一”的辦報方針,報紙應為報社內部員工所有,言論權向民眾開放,為民眾說話。1933年,為“改進中國之新聞事業,及訓練‘手腦並用’之新聞人才”,實現“工作者有其報”的目標,成舍我創辦了北平新聞專科學校。成舍我將學校設計為初級班(2年)、高級班(2年)和本科班(3年)三個階段,既分開獨立,又彼此聯接,授課方式亦採“報童工讀學校”的做法,每天以一半時間授課(用腦),一半時間實習(用手)。如此由下往上,逐步打通的方法,通過7年時間學習,培養出對“新聞事業必需技能和知識都有相當明了”的“手腦並用”的人才。

初級職業班,目的在“造就印刷工人”,投考資格限高小畢業,除“印刷方面的排字、鑄版、管機器”等課程外,還設有報業管理、報業常識、國文和英文等課程。學生畢業后如不繼續升學,可入報社參加印刷事務。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