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環境下科教紀錄片的傳播發展研究【2】
三、新媒體環境下我國電視科教紀錄片的發展之路
互聯網新媒體的出現,使紀錄片擺脫了傳統媒體環境下的傳播窘境。但新媒體環境下科教紀錄片的傳播也面臨著品質參差不齊和過度娛樂化等現實問題,需要正確對待。
(一)娛樂化傾向下,科教紀錄片的科學性不能缺失
大眾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娛樂文化。電視雖然難以讓人思考、難以培養人們對知識的分析批評能力,但是卻能滿足人們的視覺快感。這種缺憾和補償與文化素質整體不高的大眾達成了某種默契,最終讓電視義無反顧地走上大眾化和娛樂化之路。大眾化和通俗化的集中表現就是突出的娛樂性特征。科教紀錄片不是科技專業的教學片,它是大眾文化產品,具有大眾傳播屬性。為了搶到更多的市場份額,無論是何種題材或選題,科教紀錄片大多會以娛樂化的方式呈現在電視觀眾眼前。但是,沒有精神和內容支撐的娛樂,單純的“為娛樂而娛樂”,是不會有真正生命力的。
科教紀錄片不僅具有一般紀錄片的真實性,還具有其獨特的科學性。科學性是科教紀錄片的題中之義。用科教紀錄片傳播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是提高公民科學素養的一種有效途徑。這一社會功能不能因為新媒體的環境就被忽略。在新媒體環境下,更應該處理好科教紀錄片科學性與娛樂性之間的博弈,在秉持科學性的本質屬性的同時,融入娛樂化的表達元素,從而真正實現科教紀錄片的有效傳播,順利完成傳播科學知識、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的目標。
(二)利用數字技術優勢,創新科教紀錄片的語言形態
新媒體環境下,科教紀錄片的創作應該積極利用數字技術的優勢,用全新的方式展現紀錄片的紀實之美,實現從單一的語言形態向多元化紀實風格的轉化,增強科教紀錄片的藝術魅力。如2013年5月,央視和國家博物館聯合制作的3D紀錄片《國脈》,立體地展示了四羊方尊、開國大典油畫等數件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敘述了國家博物館自創建至今的發展歷程,為受眾帶來了新的觀看體驗。
(三)豐富科教紀錄片的作品形式,適應新媒體用戶的閱讀習慣
在去中心化的新媒體時代,為了滿足觀眾碎片化、個性化的閱讀習慣,科教紀錄片的創作應該在內容與結構上盡量做到簡練,可以嘗試簡短的分集短片。《故宮100》就採用每集6分鐘共100集的形式播出,每集呈現一個故宮建筑,短小而精悍,迎合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受眾碎片化的觀影模式。
(四)中外合拍紀錄片走向世界
與國外已經相當成熟的科教紀錄片產業相比,中國科教紀錄片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但有差距也說明發展的空間同樣廣闊。可喜的是,自2011年開播以來,央視紀錄頻道平均每年投入近1000萬美元用於國際聯合攝制項目。五年來,央視紀錄頻道以版權購買、聯合攝制等多種方式,分別多次與英國BBC、探索頻道、美國國家地理、法國國家電視集團等機構合作,陸續成功推出了一系列精品國際合作項目,有不少中外合拍的紀錄片取得了不錯的收視成績,無論是在業界還是學術界都得到了好評。2013年由央視紀錄頻道與英國BBC共同投資並聯合攝制的紀錄片《改變地球的一代人》,講述了一個有關創新、工程和幻想的神奇故事。2015年3月底,由中國五洲傳播中心和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兩大巨頭聯手重磅打造的紀錄片《運行中國》陸續在探索頻道電視網的亞太主頻道、南亞頻道、澳新頻道播出,隨后又通過網絡和央視紀錄頻道同觀眾見面,引起廣泛關注。中外合拍片,是中國的科教紀錄片走向繁榮的過渡階段。在學習國外紀錄片制作從選題到拍攝、后期制作以及運營的獨到經驗的過程中,中國的科教紀錄片以及創作者們都在不斷成長。
四、結語
在電視娛樂化、庸俗化潮流中,科教紀錄片聚焦時代變化,記錄真實社會,有助於公眾通過電視媒介了解客觀世界、提高科學素養。科教紀錄片不僅僅傳播科學,更是以人為核心的呈現。科教紀錄片關注人本身,關注人在地球上、社會上是如何存在的,注重人思想價值的體現,並且充分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強調採用適當的方式講故事,從人的視野來呈現兼具科學性、趣味性的能夠真正直達人心的內容。新媒體環境下,高品質的作品仍然是科教紀錄片的立足之本。隻有把握好新媒體傳播的基本規律,確保娛樂化傾向下科教紀錄片的科學性,才能有效促進紀錄片的健康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萬彬彬.科學紀錄片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2]芮躍峰.我國科教類頻道的發展理念探究[J].理論界,2011(6).
[3]胡智鋒.當前電視紀錄片創作需要思考的幾個問題[J].今傳媒,2006(2).
[4]魏斌.紀錄片的欄目化生存與發展——從央視科教頻道說起[J].現代傳播,2009(5).
[5]李雪梅.試論過度娛樂化與電視的文化責任[J].當代電視,2013(11).
[6]魏峰.淺談新媒體時代的科學傳播[J].現代傳播,2013(9).
[7]張娜.新媒體語境下中國紀錄片傳播生態芻議[J].中國電視,2015(11).
[8]張成軍.新媒體環境下的紀錄片傳播[J].電視研究,2013(9).
(作者系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