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6年7月下

網絡新媒體時代公民媒介素養問題研究

楊夢斯
2016年07月26日10:45 |
小字號

摘要: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傳者受者的關系發生著改變,對於媒體和公眾的關系也在發生著改變。不斷變化的環境,對於人們的媒介素養也有著新的要求,尤其是公民媒介素養。在現實中,公民媒介素養存在著各種問題,如對於媒介信息沒有懷疑精神、價值觀混亂等。在提升公民媒介素養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公民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媒體和政府做出正確的引導。

關鍵詞:網絡新媒體﹔公民媒介素養﹔問題﹔提升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07-2-0064-02

在當今時代,網絡新媒體無處不在,通過新媒體獲取海量信息,不但便於更快地認識客觀世界,而且促進了人們交往方式的改變,有利於精神需求的滿足。但新媒體提供便利的同時,伴隨傳遞給人們大量垃圾、虛假信息,從而使人們產生錯誤的判斷。這時候,就需要人們通過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媒介素養對扑面而來的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這就產生了新的媒介素養。新的媒介素養不同於我們以往所說的媒介素養,是公民對於在社交網絡、互聯網網絡和移動網絡革命下誕生和發展的網絡新媒體的判斷的使用,也可以稱為新媒介素養,它要求人們在傳統媒介素養的水平下擁有更高的認知和判斷能力,擁有圖像處理能力、信息的組織和聯通能力、專注能力、多任務處理的能力、懷疑精神以及相應的道德素養。而現在網絡新媒體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網絡新媒體的發展和進步的速度明顯高於公民的媒介素養,二者發展不同步。由於部分媒體人高估了公民的媒介素養,造成了一種“揠苗助長”的情況。

一、公民媒介素養的現狀問題

麥克盧漢說過,媒介即人的延伸。人們通過延伸出去的媒介不斷地獲得自主性和獨立性,更好地處理社會事務。新媒介的發展要求公民通過更好的媒介素養來使用媒介。可是在網絡新媒體時代,公民在媒介使用上出現了眾多問題,公民的媒介素養有待提升。

(一)選擇接觸、認知判斷媒介信息能力弱,缺乏懷疑質疑精神

信息的海量性是網絡新媒體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新聞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新聞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界限不再那麼明顯,因此每個人都可以採集素材上傳形成新聞,這就使得每天都有鋪天蓋地的新聞出現,當人們面對這樣龐大的信息量的時候,需要選擇自己要接觸什麼樣的媒體,選擇什麼樣的媒介信息進行了解,即使這樣篩選,了解到的媒介信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真實性,需進行自己的認知判斷,而在這一方面,我國公民的媒介素養是遠遠達不到相應要求的。

我國公民媒介素養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整體的教育水平上不去。在我國近兩年來對於教育的普及已經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但是因為人口基數龐大。在我國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國的大專以上教育人口隻佔10%,在大專以下水平的佔90%,后者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是不適用網絡新媒體的。但是隨著網絡新媒體的普及,我國網民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教育的普及速度。到2014年,網民的數量已經達到人口的三分之一。很明顯,在龐大的網民中,有很多的媒介素養不能夠在混亂的信息中撥開迷霧,找到真正自己需要的信息,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會有很多網民上當受騙。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公眾對於媒介信息缺乏懷疑質疑精神,現在很多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刻意夸大新聞信息的某個方面致使內容走樣,而有的受眾看到信息后信以為真,這樣容易造成信息誤讀,危言聳聽。這樣的情況不僅需要媒體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核實,也需要公眾自己對媒體傳遞的信息進行判斷。

(二)對於媒介信息傳遞的價值觀接受混亂

現在網絡上會興起一種情況叫做看評論,網絡上的評論比起網絡新聞本身更精彩,因為網絡上的公民總是可以在主流價值觀下另辟蹊徑,找到與眾不同的角度發表自己的意見。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體現了我們現在不再是主流媒體掌握主導話語權,而是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但是這樣的現象出現,造成了沒有相應媒介素養的人們對於媒介信息傳遞的價值觀產生混亂,有人甚至偏離了主流價值觀而另行其道。如“國民老公”王思聰、“國民岳父”韓寒等人的出現,給社會傳遞了一種金錢至上、顏值碾壓的價值觀。不可否認,這是對於金錢追求的調侃和對現在貧富差距過大的諷刺,但是更多的公民因為其媒介素養和認知能力的有限性,把這種以金錢、外貌衡量的觀念作為自己生活的准則,甚至在現實生活中的產生拜金行為。新媒體上更多的是不具有相應媒介素養和判斷的受眾,這些人對於與主流價值觀相悖的價值觀沒有正確理性的判斷能力,會對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造成混亂,甚至分不清網絡新媒體和現實生活,影響到真實生活。

(三)使用媒介傳播信息和話語權表達能力有待提升

網絡新媒體時代不僅僅是媒介專業人士對於信息的發布和傳遞,更多的是公眾傳遞和發布信息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態度。這就要求人們具有更高的信息篩選能力、信息解析和綜合能力。不僅如此,在發表與傳播信息的時候,應更加重視尊重個人及其隱私,擁有社會責任感。

人肉搜索,是公民通過媒介傳播信息,進行信息共享的過程,人們使用媒介傳播信息和話語表達,能夠對一些不負責任的社會機構及其個人實施壓力,能夠把分散的民眾權利集中起來,更好地實施民主參與和政府監督等。但是人肉搜索在很多場合嚴重損害隱私和個人生活,會對當事人的私生活造成困擾。因此,這種行為一定要合理而有節度,以防給當事人無窮的社會壓力。

在網上出現的人們話語表達能力缺失的另一現象是“罵戰”的出現,這是網絡新媒體話語自由延伸的結果。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網絡上受眾不懂得如何把握在公共環境中語言的度的問題,把私人空間公共化,這就造成了兩方在公共場合進行相互的爭吵和辱罵,產生誤導性的價值取向,因而很值得警惕。

二、公民媒介素養未來發展和提升方向

公民媒介素養一直在進步,但是能夠游刃有余地處理網絡新媒體上出現的各種問題和事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實媒介素養的提升不只是公民的事情,也需要從政府到媒體人以及公民自身共同的努力一起完成。

(一)公民自身對媒介素養的提升

對於媒介素養的提升,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從主體抓起,即公民自身。因為在網絡新媒體時代,新媒體的主體不是網站的運營者,而是公民用戶。對於公民媒介素養的提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獲取、認知態度和行動。

獲取,即公民對於網絡新媒體上的信息進行接觸選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面對魚龍混雜的眾多信息,公民應該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採用積極的態度度面對這些信息,努力提高自己的分辨和判斷能力,面對不同的信息,要有質疑精神和新聞人的眼光,開動自己的大腦,從海量信息中發現最具新聞價值的線索,而不要被這些信息搞得茫然不知所措。其實常說媒體人是新聞媒介的守門人,但是當守門人守不住的時候,公民要當自己的守門人,沉著冷靜地予以應對。

認知態度,是公民媒介素養的重要一部分,因為公民信息接收,不單單是過程結束后就結束了,而是需要在自己認知系統中進行解讀和加工再處理,這一過程也是形成公民自己認知體系和價值觀的過程。認知態度是公民媒介素養中最需要提高的,在認知過程中,不但要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也要具有相應的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是貫穿媒體運作全過程的基本原則,表現為堅守社會倫理的底線,同時履行輿論監督的職能,引導主流價值觀。隻有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引導其他公民向正確的方向邁進。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