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8期

強化創優意識 提升廣播競爭力【2】

龐巧雲,楊皓
2016年08月30日09:47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廣播節目創優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忽視評優結果的再利用。評優結束后有計劃、有組織地把評優的成果變成培訓編採人員的素材,給大家創造學習和效法的條件,使更多的人從中得到啟發和新知,才是評優的最終目的。

2.創優意識淡薄。部分編採人員墨守成規,安於現狀,在舊模式,老框子中迂回,在新聞編採活動中沒有創新和突破,缺乏多角度、多側面、深層次、深內涵的思考,造成節目內容單調,氣息不濃,沒有時代精神。有的部門領導把創優看成是在完成台裡的任務,例行公事,一提創優,就以人手不夠、經費不足等為由,把創優跟正常播出無形中剝離開來。因此,創優工作總是處於平時不過問、不准備、不累計的狀態,到年底創優指標下來才集中力量搞突擊。

3.節目標題和用語的准確性、貼切性需要注意。作品的標題好比人的五官,一亮相就應當有吸引人的力量,主題突出、簡潔明快、朗朗上口,聽到它就有了解下文的欲望。近年來有些報送作品標題過長,有些題目用詞過大過高,與內容不貼切。廣播節目是“聽”作品,這一特點往往使編輯記者忽視對標題文字的認真推敲。平面媒體對標題一般比較講究,重要文章不僅有標題,還有副標題,有的還有關鍵詞,這都起到點明文章主旨和補充標題的作用。這方面廣播節目應該向平面媒體學習。用語方面,在評論、專題甚至文藝類節目中,對一件事、一個問題、一個地方、一個人物做出評析、判斷是必要的,但有的節目下的斷語不中肯或者不確切。無論是節目中間的局部斷語,或是最后總的結語,在節目中都佔很重的分量,這也是體現編輯水平的關鍵之處。一定要對談到的問題做出恰如其分的結論,不可隨意拔高或空洞泛泛。

4.同音詞的誤用。這類錯誤主要是疏忽大意造成的。尤其是現在記者們寫稿基本使用電腦,且多數人使用的是拼音輸入法,讀音相似或相近的詞,很容易就隨手而出,比如:“偵察”與“偵查”,“按耐”與“按捺”等。也有一些同音詞是因為沒有能夠理解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而造成了誤用,比如:“截止”與“截至”,“期間”與“其間”等[5]。

5.硬傷問題。創優作品在評選中長期存在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硬傷的問題。比如,參評作品登記表的信息欄中,出現時間上的前后矛盾、沒有按要求刻制光盤、錯字、錯詞、標點符號使用不准確、數字單位的缺失等這都屬於硬傷。如果出現硬傷問題,你的作品無論內容上多麼豐富,再現手法上如何的巧妙,那麼你不具備參評的資格,直接會被淘汰出局。

6.音響問題。廣播節目是靠聲音訴諸聽眾的聽覺感官,從而引起審美反應的,如果錄制水平不高,必然影響傳情達意,因此,在處理音響時,應當協調好“可聽”與“聽懂”之間的關系。不能因單純追求真實感,而影響節目的傳授力。近年來參評作品中廣播音響存在的問題。(1)錄音不清、含混﹔(2)錄音雜音大、雜音掩蓋了話語﹔(3)錄音話語啰嗦,說明主題的力度差﹔(4)錄音不自然,給人感覺比較假﹔(5)錄音忽大忽小,時有時無﹔(6)錄音方言太重﹔(7)錄音的情緒與整個作品不協調﹔(8)錄音由於現場噪音大而像喊話等。隨著廣電體制深化改革,大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都合二為一了,變成了廣播電視台了。這一舉措的好處很多,最大好處是新聞信息資源共享。但也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廣播把電視用過的節目稿子拿過來就變成了廣播稿,反之亦然。電視與廣播相互融合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在參評作品中,這類作品普遍存在形式上的簡單融合,缺乏創新創意,怎樣平衡好二者的關系,將二者的優勢有機的互補,這對節目評優創優是一個新的挑戰。

四、改進的策略選擇

1.建立健全節目創優機制。首先,發現人才機制。強調“你靠廣播生存,廣播靠你發展”的文化理念,提倡能者有其位,採取“你能翻多大跟頭就為你鋪多大毯子”的用人機制﹔其次,建立培訓機制。定期對採編人員進行崗位培訓,培養全員精品意識。以創優、評優為契機,灌輸全員的精品意識,激發大家的創優熱情,並將每年的獲獎作品進行展播,使其充分地發揮正確的導向和示范作用,努力提高廣播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另外,邀請專家會診。請權威人士、台內已退休的編輯記者、老專家對本台節目進行會診和點評,針對外台或台內獲獎精品進行分析解讀,從而使採編人員在選題、包裝和節目策劃上看到自己的差距,找准努力的方向。

2.建立健全節目創優激勵機制。好的激勵機制有利於調動從業人員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從業人員責任心,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有利於激發人的創新性思維和工作熱情。設立創優獎勵基金,對凡是獲得省級以上榮譽的作品加大獎勵力度,及時表彰,鼓勵他們在日常工作實踐中,始終以“優”的標准去衡量每一個節目制作細節,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力爭全面提升節目質量[6]。另外,節目創優也是一個需要各方面配套協調的戰略性工程,它既需要激勵機制的建立,又需要對有限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在重點打造某個題材時,則應實行全台一盤棋,合理抽調骨干人員,滿足創優需要。

開展創新評優活動能夠展示成就,激勵進取,樹立榜樣,提供示范,促進交流,互相借鑒,開拓探索,培養人才,擴大社會影響的作用。新聞精品的創作是一個不斷超越、不斷升華、不斷完善的過程,其目的是增強新聞作品的傳播力、感染力和影響力,進而打造媒體的形象,提高媒體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而每年的評獎則是搭建了一個競爭的平台,廣播電視台應充分利用這個平台,學習先進,改進不足,不斷促進創優出精品。

參考文獻:

[1] 肖曜,楊丹玫.中國新聞獎組織工作機制淺探[J].新聞前哨, 2004(11).

[2] 尹成.中國新聞獎的價值分析[D].湘潭大學,2010.

[3] 胡旭霞.新聞創優要抓住幾個關鍵點[J].視聽縱橫,2010(8).

[4] 蘇振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9).

[5] 唐緒軍.在吹毛求疵中樹立中國新聞界的標杆——首屆“兩獎”審核委員會工作紀要,新聞戰線,2014(11).

[6] 魏清民,翟華清.如何提高廣播電視媒體的核心競爭力[J].山東視聽,2003(11).

(責編:劉雨霏(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