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6年第9期

海外華文媒體對“中國夢”的形象建構

以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為例

王青龍 許文敏 李致君 衛凌霞
2016年09月09日13:37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新加坡《聯合早報》作為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華文報紙之一,在海外華人地區建構“中國夢”形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所建構的中國在當下環境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格局中的形象是如何的呢?聯合早報網對“中國夢”相關主題的報道,對發揮海外華文媒體在全球建構現代中國形象具有參考和借鑒的意義。

關鍵詞:華文傳媒﹔中國夢﹔形象建構﹔聯合早報網

一、前言

2012年隨著媒體開始大規模地宣傳“中國夢”思想,特別是以全新領導集體出現的新一屆政府以“中國夢”為口號不斷出現在國內官方媒體報道中,自此“中國夢”被全球媒體特別是廣大華人媒體圈熱議,其中海外華文媒體在海外華人地區建構“中國夢”形象中起到了異常重要的作用。海外華文媒體是除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澳門以外,以漢字為傳播方式的大眾傳播媒介,包括報紙、雜志、網絡媒體、廣播、電視以及各種新興媒體。①新加坡《聯合早報》作為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華文報紙之一,“被公認是一份素質高、負責任、報道客觀、言論公正、可信度大的華文報紙,對中國的發展採取積極的態度,在華人世界中享有崇高的信譽”②。

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南海紛爭、東盟自貿區的運行、美國高調介入南海事務,特別是自2012年“黃岩島事件”以來,東南亞地區南海島嶼聲索國又重新鼓噪“中國威脅論”,給中國和平崛起添加了障礙。在復雜的輿論環境中如何在東南亞地區建構中國和平、負責任、親近、理性的大國形象?作為影響力較大的聯合早報網如何報道和解讀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提出的“中國夢”的思想,以及在新聞報道中聯合早報網建構了中國在當下環境中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格局中怎樣的形象?這些都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二、聯合早報網的歷史和現狀

《聯合早報》是由創辦於1923年的《南洋商報》和創辦於1929年的《星洲日報》在1983年合並而成,是新加坡發行量最大的華文報紙。1995年,依托《聯合早報》創辦的早報網通過“亞洲一號”衛星進入因特網。聯合早報網主編鄭維在談到其編輯方針和新聞立場時,認為聯合早報網是一個客觀和以發展眼光看待事物的網站,這讓其成為中國讀者了解外面世界是如何看待中國的一個窗口。③由於歷史的緣故,聯合早報比較多地關注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發展進程,在欄目設置上較多關注中國的當下社會。首先聯合早報的海外特派員超過半數是派往中國各地,包括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台北和香港。其次,“聯合早報網”網頁設置從之前的四大板塊(新聞、觀點、財經、生活)升級到新聞、即時(播報)、財經、觀點、文萃等共16個板塊,每個欄目下面又分設了許多子板塊,報道的范圍遍及中國社會的各方面以及對中國的評論。

從2012年下半年出現“中國夢”的概念后,聯合早報網更加關注“中國夢”形象在政治、經濟、外交、民生、體育、娛樂、文化和台海關系等8個方面的表現,為海外華人華僑認識當下復雜環境中變動的中國形象提供依據和藍本。

三、聯合早報網建構“中國夢”形象的策略分析

通過對聯合早報網(http://www.zaobao.com/)網站中2014年間有關“中國夢”相關議題的65篇報道的梳理,其報道數量、報道內容傾向(分為“正面”“中性”和“負面”)呈現如圖1、2所示。

總體而已,聯合早報網在報道“中國夢”的議題中近一半關注於中國的政治走向,特別是對新一屆政治領導人執政的政策、路線和相關會議的關注和評論﹔其次則是對中國的外交關系和新動向以及經濟、文化的關注,當然在娛樂、體育、民生、台海關系走向方面也是早報網關注的覆蓋面。在早報網關於中國走向方面,在比較“中國夢”內涵、目標或評論時,有肯定、贊許等表述的內容界定為“正面”﹔對其內容進行客觀敘述的界定為“客觀”﹔而對其有否定、諷刺、批判等表述的界定為“負面”﹔只是陳述事實沒有明確表明態度的報道我們界定為“中性”。接下來通過政治、外交、經濟、民生、體育、文化和台海關系幾個方面系統分析各個層面呈現出來的“中國夢”形象。

(一)政治層面:多方面均衡呈現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復雜中國

早報網在政治層面報道中國時,呈現出不同側面的多元中國形象。由於聯合早報在中國特派記者有限,另外其主要目標是服務新加坡讀者,所以在新聞報道的選擇上(如圖3所示),33%來源於《聯合早報》自家報紙內容和消息整理,37%左右來源於西方媒體的報道,而香港和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媒體採用也佔據一部分篇幅。

早報網著重描述“中國夢”在理論層面的形象:認為這是今后執政層面加以貫徹和執行的理論指導,是之前執政理論的延續而且更全面,並期望在更大層面上割除當下中國的弊端。在這裡,“中國夢”是一套新的理論的代言人,是新一屆政府施政的目標。在具體描述“中國夢”時,早報網更多地與領導人個人的執政風格、施政方式和個人領導人魅力關聯,引用香港《星島日報》,認為兩年來其執政特色可歸結為“鐵腕治國、俯首為民、公平正義和獨行獨立”﹔認為過去兩年中國領導人談得最多的是“中國夢”,鼓勵民眾思考中國的未來。

另一方面,早報網引用英國《金融時報》認為其以上舉動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對中國政治體系的控制力要比他的前兩任強得多”。在與“美國夢”相比較的時候,早報網專欄作家於時語認為:“中國夢”相對於“美國夢”的一個明顯劣勢,便是北京在大力宣揚“中國夢”的同時,出現要提防“境外勢力”的宣傳高調。除了藏、疆、香港等地,就連學術界裡都提出要警惕“境外勢力”滲透的說法。而防范所謂“境外勢力”,實際上是排斥和控制有“海外關系”的人士。越是鄰接“境外”,越是如臨大敵﹔“美國夢”具有很強的個人主義成分,而“中國夢”則是集體主義的宣傳口號﹔國家強盛的長遠關鍵,是具有“包容開放性的國家機制(inclusive institutions)”,而“中國夢”卻在這一方面有所缺失。

早報網認為“中國夢”是否得以實現,最終取決於新一屆領導人掌握權力的多少,以及對提出的政策實施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方面偏“客觀”的報道大多來自於BBC中文網和香港媒體的報道。雖然負面的評論在數量上比正面的報道稍多一些,但是引用的偏“中性”的報道則是粘合了二者在報道上過度的“撕裂”,平衡了相關報道:一方面肯定了新一屆領導人提出的“中國夢”的提法所包含的內容和奮斗目標,對其政策實施表達關切和贊賞﹔但另一方面在當下中國,“中國夢”思想在中國凝聚共識方面又肩負著重大而艱巨的責任,承載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夢想,作為新加坡的報紙則從“第三隻眼”角度客觀而冷靜地觀察中國的變動。

(二)經濟層面:規模龐大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早報網在報道中國經濟方面給予極大的關注,很大原因是由於中國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一舉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特別是在亞洲地區成為地區最大的發展“引擎”,而新加坡由於特殊的地緣政治緣故,關注中國的發展動態,有利於自身的發展。在所選的樣本中,早報網關注中國的城鎮化進程、阿裡的IPO、中國與印度的對比、“一帶一路”戰略等,這些都是“中國夢”在經濟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一帶一路”戰略則是新一屆領導人上任后提出的概念和構想。與政治層面的報道相比,經濟層面報道的數量隻有9%,但是在報道傾向方面偏“客觀、中性”則佔到50%左右的比例(如圖4所示),而且“正面”報道超過“負面”報道的數量,反映出早報網相對“客觀、中立”的角度來觀察中國的經濟狀況。

在正面肯定中國經濟發展中,對於中國成立“亞投行”的戰略給予充分關注,文中引用美銀美林經濟分析師的文章認為:“亞投行可以讓中國實現數個目標。中國可以將其龐大的外匯儲備的一部分投資在真正的商業性項目中,而不是購買美國債券。中國也可以為中國企業爭取合約和推進企業的國際化。通過一家亞洲的區域性銀行取得資金,而不是直接來自中國開發銀行及進出口銀行的做法,也有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並降低一些地區對中國的疑慮和敵意。”並認為中國對亞細安地區(ASEAN,即東南亞國家聯盟,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即外商直接投資)的快速增加可以媲美日本接近美國,亞投行的設立,將加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並提升中國在亞洲地區的地位與影響力。

對於這幾年崛起的中國互聯網經濟,早報網引用BBC中文網的報道認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在線市場和智能手機市場,崛起的中產階級和他們想要消費的欲望,給中國帶來了一場消費革命。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更容易與印度的經濟相比較,由於中國經濟近幾年“人口紅利”優勢驟減、結構調整的影響,印度似乎正在趕上中國的發展步伐,但是印度的公共健康和教育水平仍然十分低下。此外,缺少足夠的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礎設施也制約了印度的生產率增長,印度在產品和勞動力市場效率上也落后於中國。因此,評論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多大程度上領先世界,取決於結構調整以及技術和勞動力的改善。

(責編:劉雨霏(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