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9期

英國民眾要求第二次公投的傳播學分析

李文婷
2016年09月28日13:38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英國“脫歐”公投塵埃落定,51.9%比48.1%的結果注定了英國將離開歐盟。但就在投票結果公布的幾小時之后,英國民眾反悔,要求舉行第二次公投。雖然英國政府明確表示不可能舉行第二次公投,但該事件反映出的問題不能不引起關注。本文將採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從傳播學的視角出發,淺析該事件暴露出來問題,重點分析民眾反悔行為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脫歐公投﹔第二次公投﹔傳播學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9-0062-02

2016年6月23日上午7時,英國就是否脫離歐盟舉行全民公投。此次公投歷時15小時,24日,公投結果揭曉:選擇“脫歐”的民眾佔總投票比重的51.9%,最終,英國選擇離開歐盟。結果公布之后,首相卡梅倫宣布辭職。英國“脫歐”已成定局,當地時間24日上午,歐盟三大機構首腦發布聯合聲明,希望盡快和英國政府處理“脫歐”的相關事宜。然而,就在全球對英國和歐盟“分手”一事表示震驚並紛紛發表見解時,另一件事更加引起世界的關注:25日,上百萬英國民眾在下議院網站上請願,要求重新舉行“脫歐”公投。截至北京時間6月26日9時,該請願書下的簽名已經達到了270.7萬人次,遠遠超過請願書送交國會討論的10萬限制。也就是說,在所有3350萬參與的選民中,近1/10的人登陸了國會網站提交了請願書。盡管如此,英國政府還是於6月30日明確表示不會舉行第二次公投。雖然此次請願活動以失敗告終,但是反映出的問題不能不引起關注。本文將從媒體對民眾的採訪實錄及相關調查統計數據出發,從傳播學的角度,淺析其中的深層次原理。

一、“內省式思考”

1.定義

“內省式思考”,是人類傳播的一種形式,是短期的、以解決現實問題為目的的自我反省活動。內省式思考的過程不是封閉的,而是與周圍的社會環境、周圍的他人有著密切的聯系。內省式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

2.事件分析

24日,就在公投結果出來后,Google Trends統計了英國人民關於歐盟搜索最多的5個問題:

(1)What does it mean to leave the EU?(離開歐盟意味著什麼?)

(2)What is the EU?(歐盟是什麼?)

(3)Which countries are in the EU?(歐盟有哪些國家?)

(4)What will happen now we’re left the EU?(我們離開歐盟后會發生什麼?)

(5)How many countries are in the EU?(歐盟有多少國家?)

從該統計結果我們可以很真切的感受到,很多參與投票的英國民眾在甚至不知道什麼是歐盟的情況下,以盲目、無知、游戲的態度投出了寶貴的選票。等到英鎊一夜之間貶值10%、卡梅倫宣布辭職等連鎖反應發生后,英國民眾才意識到,自己好像做了一個毀滅性的錯誤選擇。這時便會採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彌補自己的過失,於是便發生了投票后幾個小時便反悔而要求舉行第二次公投的鬧劇。總體來看,英國民眾的行為變化是自我反省和周圍環境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

二、“魔彈理論”和“選擇性接觸”假說

1.定義

“魔彈理論”是指,傳播被視為魔彈,它可以毫無阻礙地傳遞觀念、情感、知識和欲望。宣傳可以產生強大的力量。宣傳者可以把各種特定的內容通過傳播媒介灌輸到人們的頭腦裡,就像子彈射中八字,醫生向患者身體注射藥物一樣。傳播者可以違背人們的意志,強行改變人們的觀念,並操縱人們的行為。

2.事件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低收入階層是“脫歐”陣營的主要力量。這些人認為,大量移民涌入英國,不僅擠佔了醫療、教育資源,還搶佔了他們的就業機會,影響其生活質量。疑歐派政客和媒體對移民問題的渲染,進一步催生了中下層選民的“被剝奪感”。而在投票結果出來之后,一位名叫Susan的女士給LBC電台節目打進電話說:“我現在很不高興,騙子,全是騙子,說好的我們給歐盟的錢可以用在我們自己的醫療方面,但是我現在沒有感受到這些福利!感覺被騙了,我要重新投票!”而抱有這種想法的選民不在少數。

“脫歐”派的煽動性宣傳放大中下層選民最關心、最頭疼的問題以爭取他們的選票,而由於這些問題直擊痛點,中下層選民更願意相信此類宣傳,相比之下“留歐”派的宣傳對他們並不會產生太強烈影響。但到公投結束,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之后,他們發現現實並不像宣傳的那樣,而且有很大差距。這是,他們便開始主動去了解相關信息,並做利害比較,從而做出反悔的舉動。

三、“多元無知”

1.定義

“多元無知”理論是指,在一個群體或社會中,個人無法掌握全體成員的意見的多元分布狀況,因此,隻要反對意見不以明確的、強烈的形式表現出來,就會誤以為大家的意見都是一致的。

2.事件分析

不少投“離開”的人表示,他們以為“脫歐”只是跟歐盟抗議抗議,耍下小脾氣。而且大部分都覺得最后肯定不能真的“脫歐”,覺得自己的一票沒那麼重要。有位叫Adam的男士在接受BBC一個節目訪談時說:“說實話,我有點被震驚到了,沒想到我們真的‘脫’了,我以為我們肯定會‘留’的,所以我就投了‘離開’,沒想到自己的票這麼重要啊……”還有位叫Ryan Williams的19歲青年接受Metro採訪時說:“太可怕了!我只是覺得‘改變’很有意思,但是英鎊跌了,我后悔了。我本來就不知道投那個好,我朋友投了‘留’,我想和他不一樣,就投了‘離開’。”

從採訪、留言及評論中我們可以看出,反悔的人中,有很大部分是覺得“留”肯定會以多數票勝出而選擇“離開”,而選“離開”並不是他們的本意,又或者不知道選哪個便隨便選了一個。這些現象不僅體現出選民民主意識的淡薄和不負責任的態度,更反應出很多人“錯投”的主要原因是對意見多元分布狀況的不了解,而英國一直宣揚的民主最終卻成為了多數人的暴政。如果在投票過程中,能讓選民能及時了解到投票的進展情況,讓他們三思后做出選擇,結果有可能會不一樣。然而,現在“脫歐”已成定局,早已沒有了后悔的余地。

(責編:劉雨霏(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