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西部學刊》>>2016年9月

網絡傳播的標簽化研究【2】

以“五道杠少年”的網絡傳播為例

王勇 劉娜
2016年09月29日09:59 |
小字號

三、對於規范網絡傳播的幾點建議

惡意的標簽化傳播給網絡傳播秩序的健康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針對於以上分析,筆者提出幾點建議以期有助於未來建立和諧的網絡傳播秩序。

(一)對於涉及到未成年人網絡傳播行為應嚴格把關

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媒體對於未成年人的報道要慎重,特別是在涉及到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與隱私方面。“新聞主管部門要負起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對於隻管追求獵奇獵艷,隻圖賺取受眾眼球,不考慮社會效果的新聞人員(不論是編輯還是記者),應限制其對未成年人內容的採訪、搜集和編輯。”[3]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條中涉及到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時,應當遵循的原則之一就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同時我國法律還規定未成年人的隱私應該得到特殊保護。而在當前網絡傳播環境下,由於一些網民在保護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與個人隱私方面的意識普遍匱乏,導致網絡傳播侵害未成年人的行為時有發生。對於上文所提到的黃藝博被肆意標簽化從而被惡搞與丑化網絡傳播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已觸犯法律,相關部門應嚴格依照《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對這種不當行為予以懲戒,才能有效遏制不當的網絡傳播對於未成年的傷害行為,同時對於涉及到未成年人的網絡傳播行為應嚴格把關,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二)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強對社交媒體的管理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人們對信息消費的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特別是對於80、90后的年輕用戶來說,社交媒體已超過傳統媒體成為獲取和發布信息的主要渠道。由於社交媒體是廣大網民自發的創造新聞資訊繼而得以傳播的網絡平台,因此這種傳播更多的是以主觀隨意性為主,其在具體傳播行為中多帶有主觀好惡的感情色彩,這正如“五道杠少年”事件起初的傳播是基於某個社交媒體的傳播,繼而在網絡傳播場中不斷傳播與發酵,於是便有了歧視的味道。故而相關的網絡監管部門應加強對社交媒體發言的管理,引導其理性傳播、文明用語,淨化和規范網絡傳播環境。

(三)傳統媒體應盡快確立網絡傳播中的輿論主導地位

在當下傳播格局中,雖然新媒體的勢頭發展迅猛,但依然不能取代傳統媒體在人們心目中地位。因為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強,傳播信息客觀公正,同時由於其具有不主觀隨意對報道對象進行語言攻擊,不以報道者個人好惡來評判報道對象等特點,對於同一事件的傳播,人們更願意選擇具有權威性的傳統媒體的報道來判斷是非曲直。筆者將“五道杠少年”事件在不同網絡傳播平台的傳播內容做以歸納總結后得出如下結論(見圖表1-1、 1-2):以 “那些年”、“I看見”、“思考者iThink”以及“咋整”等為代表的新媒體網絡平台,在傳播“五道杠少年”黃藝博事件中多以疑問或感嘆語氣以渲染標簽化背后的貶義色彩,同時使用“怪胎”“重出江湖”“卷土重來”等貶義色彩的詞語來極力惡搞丑化事件當事人﹔而在為數不多的傳統媒體的網絡平台上,無論是“新京報評論”“澎湃新聞”“大楚網”還是“中國新聞網”,無論是從標題還是內容看都盡量以客觀的姿態和用語來盡量還原事實的本來面目。所以未來網絡傳播中應盡快樹立傳統媒體的輿論主導地位,同時在做網絡傳播的過程中傳統媒體應堅守最初的職業道德與操守,在網絡傳播中做到正本清源,破除網絡謠言從而為發展綠色網絡傳播環境,推進網絡傳播的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圖表 1-1

圖表 1-2

四、 結語

網絡傳播的肆意標簽化,不利於網絡環境的健康發展,不利於網民之間的和諧相處,不利於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因此在網絡傳播中,廣大網民應自覺約束個人傳播行為,傳統媒體應提高其在網絡傳播環境中地位與責任感,國家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監管力度,從而保証網絡傳播得以健康有序的發展。本文著重強調的是,以惡搞為時尚的現象,是一種是非顛倒、美丑不辨、價值觀念扭曲的極其嚴重的現象,其危害是顛覆性的。當前傳統媒體的做法充其量是“葉底黃鸝一兩聲”,是令人不安與不滿的:一是僅少數幾家出來說話,二是大情況下傳統媒體僅在其網站喊上幾句,三是喊聲本身隔靴搔痒、微弱無力。對此,全社會都不能掉以輕心,作為新聞媒體尤其傳統權威媒體,應該擔起自己責任,緊緊抓住“以惡搞為時尚的現象”這一扭曲的價值觀念狠狠下力,負面標簽化行為與惡搞現象才能釜底抽薪、連根拔起、徹底根治。

注 釋:

①黃藝博(前中國少先隊武漢市副總隊長),載搜狗百科,http://baike.m.sogou.com/baike/fullLemma.jsp?max。

參考文獻:

[1]朱力.泛標簽化扭曲社會認知[J].人民論壇,2012(9).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第二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馮萬超.未成年人新聞報道的規制[EB/OL].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FullText.aspx?Articleld 2010/10/16.

作者簡介:王勇,男,陝西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記者,主要從事電視新聞採編工作。

劉娜,女,作者單位是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責編:劉雨霏(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