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10期

東方奇幻與眼球審美:對中國魔幻電影的解讀

張  蓉,劉淑貞
2016年11月01日13:2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2008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中出現了多部票房與口碑俱佳的國產魔幻作品,絢爛的特效營造出的虛擬幻境給受眾帶來無限的眼球刺激,同時它也匯集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因素,講述屬於東方的奇幻故事,這種無法抹殺的文化力量是國產魔幻電影在中國大熱的重要原因。但題材的扎堆現象使得它更像是流水線上資本運作的產物,這是目前中國魔幻電影所面臨的尷尬之境,繁榮的表面難掩貧瘠的內容。

關鍵詞:中國魔幻電影﹔敘事﹔受眾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10-0007-03

《捉妖記》《尋龍訣》《美人魚》《大魚海棠》等一批大家耳熟能詳的影片的熱映,將東方魔幻巨制這一電影類型引入觀眾視野。對於魔幻電影,中國觀眾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其電影市場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文章在傳播學視閾下,通過對魔幻電影文本以及受眾接受兩個層面的分析,探究國產魔幻電影在當下電影市場中不斷涌現的時代語境及社會心理。

一、中國魔幻電影的熱映

“魔幻”一詞來自西方,最早是用於評述德國、意大利繪畫,后應用到文學領域,較為典型的是拉美作家馬爾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獨》,他在作品中“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1],成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魔幻電影生發於魔幻文學,“它在視覺層次上由虛構的形象和真實的細節構筑充滿想象的架空世界和富有沖擊力的畫面,在故事內核上訴諸人類情感和關照社會現實,在文化層面上則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特色。”[2]魔幻電影在成熟的西方電影工業體系的運作下已經成長多年,《哈利波特》《魔戒》憑借著魔法、巫術等魔幻元素風靡全球,歐美魔幻電影的發展浪潮對其他國家電影類型的多元化產生了巨大影響。

隨著全球化流動的加快,魔幻大片進入中國電影市場並培養了一批忠實的受眾,魔幻電影似乎是西方的舶來品,其實不然,早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剛剛興起的武俠神怪片就已經呈現魔幻電影的雛形,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以中國文化中的傳奇故事為藍本,傳統的武打技能加入法術的催化劑,讓它在當時以主旋律影片為基調的電影市場中脫穎而出。但此后,中國魔幻電影一直沒有發展成體系,直到2008年電影《無極》的出現,中國的魔幻電影才逐漸邁向專業化的道路。自2008年以來,共有20余部國產魔幻電影上映,《美人魚》(2016)以接近34億的票房佔據著華語票房榜的冠軍,而《捉妖記》以24億居於第二位,兩部作品都是有口皆碑的魔幻電影[3]。2015年的電影市場更是有多部魔幻作品參與角逐,根據藝恩電影營銷智庫的數據統計,年度國產電影票房排行前十名中魔幻題材佔有三席位置。在豆瓣的評分中,《捉妖記》為6.3,《美人魚》達到7.0,《尋龍訣》更是以7.6的評分代表著中國魔幻制作的誠意,由此可看,中國魔幻電影逐漸成為電影市場中不可忽視的類型。

二、中國魔幻電影的敘事元素

中國的創作者們在借鑒西方魔幻電影類型的基礎上,多以中國傳統的神話故事為講述內核,將本土文化與好萊塢的魔幻外殼嫁接,影片傾訴著東方群體的共通情感並適當關照當下社會現實,引起了電影受眾的共鳴和認同。

(一)形象

魔幻電影雖然充滿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斥著不合邏輯的超能力,但它們往往都是人與妖的爭斗場,兩者是魔幻電影中主要的形象構成。

魔幻題材在中國日益流行,導演也越來越傾向於從傳統的志怪小說中挖掘素材,電影《畫皮》《畫壁》《倩女幽魂》《捉妖記》都來自於《聊齋志異》的故事。《捉妖記》中的“胡巴”的形象創意來自於《山海經》,其中“葛千戶”的椅子則出自《聊齋志異》中的《宅妖》“宅多妖異,嘗見廈有春凳,肉紅色,甚修潤”[4],《鐘馗伏魔:雪妖魔靈》源自中國傳統鎮宅驅邪之神鐘馗的傳說,電影《青蛇》的原型是許仙與白娘子的故事,動畫魔幻電影《大魚海棠》將人物命名為“鯤”“湫”“椿”“嫘祖”,充滿著中國神話的氣息。這些傳統的故事和形象在幾代人的口耳相傳中已經符號般地留存在民族記憶裡,創作者們利用影像傳播媒介,將存在於二維空間裡的想象變為立體可看的具象。縱觀當下中國電影創作的趨向,懷舊風潮從未消逝,這在“青春片”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裡,每個人看不到明確的未來,卻有著確定的過去,電影帶著觀眾在懷舊中尋找一種安全感和自豪感。中國魔幻電影在故事上回歸傳統,喚起受眾陳舊的記憶,在熟悉的故事架構中減少影片的文化折損。

魔幻電影中的形象雖然大多來自傳統,但並不是純粹取之,而是根據創作需要或審美需求進行顛覆和重塑。由陳嘉上指導的電影《畫皮》取自小說《聊齋志異》,小說中的王生是個好色書生,因沉迷美色被畫皮女鬼殺死,《畫皮》卻改變了這一形象,王生被塑造為一個有情有義的武將,雖然他對狐狸精小唯產生了情愫,卻仍然堅守自己對妻子的感情,在愛情與責任的天平上搖擺,王生的性格更加復雜,整個人物更富人情味。而《鐘馗伏魔:雪妖魔靈》中的鐘馗不再是鐵面無情的捉妖師,他也有七情六欲的流露,與雪妖共譜了一段淒美的愛情。魔幻電影對原著中的形象有所改變,人物更加多面,妖魔更趨擬人,這是利用當下的媒介語言去建構一種基於現代人觀念的新神話,原始的民間傳說為中國魔幻電影的創作提供了一個軀殼,但內容卻是當下的時代化演繹。

中國魔幻電影致敬傳統,也是將傳統故事和形象揉碎,利用視聽手段重新粘合,但這個過程中卻隱藏著質的改變,傳統故事在今天人們的解讀中換了模樣,但它喚起過去的力量仍然巨大。中國魔幻電影一窩蜂地奔向民族故事的挖掘,其中難免會出現消費情懷之作,電影《大魚海棠》雖是動畫題材,也可被看為基於民族文化的魔幻作品,它以《庄子·逍遙游》為背景,取材於中國上古神話,“椿”“鯤”“湫”的人物名字也極富傳統色彩,但故事設定、價值取向卻較為混亂,最后使得傳統元素尷尬地散落在電影中,電影成為宏大世界觀下的青春小戀曲。回歸傳統不是簡單的索取,而是應該思考如何將傳統形象與現代情感完美彌合。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