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10期

融媒時代地方院校新聞實踐教學的變革與發展【2】

李艷梅
2016年11月01日13:24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地方院校應發掘自身優勢,適應社會需求建立新聞實踐教學體系

融合媒介時代也給地方院校的人才培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當下,新媒體在招聘中對學歷的要求較為寬鬆,目光不局限於“985”“211”等重點高校。某新媒體近三年來的招聘統計數據顯示,該媒體招聘的畢業生中,二本和三本院校的畢業生人數是“985”“211”重點高校的畢業生人數的1.3∼2倍[5]。地方院校應抓住機遇,在其新聞實踐教學的改革中應努力挖掘自身優勢,構建適應融合媒介需求的新聞實踐教學體系。

1.立足區域經濟,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實踐教學平台

地方院校的人才培養應立足於區域經濟的發展。在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為適應融合媒介的發展趨勢,各傳統媒體紛紛建立自己的微博、微信公眾平台,各類企事業單位也開始布局新媒體,但由於缺乏理論指導等原因往往效果一般。由此可見,新媒體運營人才極為缺失,這恰好能為地方院校的人才培養提供很好的契機和有效的實踐平台。

地方院校可以設法與社會傳媒機構和企事業單位聯系,達成校企合作的協議,共同搭建實踐教學平台。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切身投入實踐過程,培養學生對新媒體平台的運營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滿足社會的切實需要,實現合作共贏。

2.充分利用新媒體平台,構建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

新聞教育從來離不開實踐,真正的實踐教學不是課堂上的簡單模擬,也不是學生社團的自我鍛煉[6]。鑒於此,新聞實踐教學要改變現下單一的形式,就應該致力於構建立體化的教學體系。

首先,針對各門具體的課程,教師應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任務,從基礎性實驗再到提高性實驗到創新性實驗,一層一層打牢學生的基礎。第二,要充分利用校園媒體平台,鼓勵學生將校報、校廣播台、校微信公眾號等當做專門媒體進行運作。第三,教師應指導並鼓勵學生將課堂實踐以及校內媒體實踐的作品上傳到各種新媒體平台,或由學生直接運營公眾號展現其實踐成果,接受社會效果的檢驗。

3.鼓勵青年教師到媒體挂職,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

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有了教師好的“教”才有學生有效地“學”。新聞傳播學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需要的是理論與實踐兼修的“雙師型”教師。

地方院校受限於地域和財力的限制,較少有機會從優勢媒體聘請經驗豐富的媒介人士來校教學,但可以鼓勵青年教師到優勢媒體挂職鍛煉。地方院校的青年教師多為碩士、博士畢業,自身理論素養較高,學習能力較強,通過到媒體的挂職鍛煉,一方面可以彌補其實戰經驗不足的劣勢,另一方面,教師真實走進媒體一線,更好感受媒體融合的新形態,對未來的新聞實踐教學將是彌足珍貴的補充。

4.優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實現實踐教學與技術發展的對接

新媒體技術的更新及快速發展,對新聞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屢獲數據新聞報道作品大獎的黃志敏就指出,好的數據新聞報道作品的呈現需要一個優秀的技術團隊,這個團隊必須具備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呈現等多種能力,而這不是新聞學單個專業可以解決的,它還涉及到計算機編程以及藝術設計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因此,新聞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亟待優化,在實踐教學中應該與其他專業聯合教學,增加網絡技術和藝術設計方面的相關課程,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技術工具的能力,實現實踐教學與技術發展的真正對接。

總之,定位為應用型本科的地方院校,要重塑其新聞傳播教育理念,則應從其實踐教學的轉型發展開始,改變其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融媒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蘇常.融媒時代新聞教育改革的“加減乘除法”:來自地方院校的實踐和構想[J].東南傳播,2016(6).

[2] 陳麗菲.國外新聞傳播學科教育發展新趨勢探討[J].新聞記者,2015(10).

[3] 張志安.從新聞傳播到公共傳播——關於新聞傳播教育范式轉型的思考[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

[4] 傳馨.媒體融合趨勢下的傳媒教育新發展——訪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尚恆志教授[J].今傳媒,2015(12).

[5] 敖姍.廣東地區媒體人才需求及對新聞教育的啟發[J].青年記者,2016(6).

[6] 逯義峰.課程創新與實踐:新媒體時代美國新聞教育改革發展趨勢[J].新聞界,2016(2).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