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時代地方院校新聞實踐教學的變革與發展
摘 要:媒介融合一方面驅動了傳媒業態變革,另一方面也給新聞傳播教育提出挑戰,作為新聞傳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新聞實踐教學的轉型發展更是刻不容緩。定位為應用型本科的地方院校的新聞實踐教學還存在諸多不足,應該努力挖掘自身優勢,立足地域經濟的發展,不斷優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校企合作搭建立體化實踐教學平台,實現與新媒體技術的對接,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
關鍵詞:媒介融合﹔新聞實踐教學﹔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10-0012-02
媒介融合的發展趨向,不僅帶來了傳媒業態和傳播格局的巨大變革,對於為傳媒業輸送人才的新聞教育也提出了全新挑戰。新聞傳播學作為應用性極強的專業,實踐教學是其整個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面對媒介融合的發展,適應傳媒業態的變革,新聞實踐教學也應做出相應的變革。
一、媒介融合驅動傳媒變革及新聞實踐教學的轉型
“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浦爾在《自由的科技》一書中提出。所謂“融合”,就是隨著數字傳播技術的發展,媒介邊界漸趨模糊和融合,來自不同渠道、介質的信息產品,如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可以承載於一個統一數字平台[1]。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媒介融合以不可逆轉之勢推進,驅動了我國傳媒業態的巨大變革。傳統媒體紛紛轉型,各類新聞APP不斷亮相﹔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成大勢所趨,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媒體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大數據廣泛應用,數據被深度挖掘、可視化呈現等。新的傳媒業態不斷呈現,給為傳媒業輸送人才的新聞教育提出了不少挑戰。
業界對“融合型”新聞傳播人才至少提出了這樣幾種重要的能力:對多介質數字化內容資源整合利用的能力﹔新媒介技術操作運用的能力﹔對數字傳播產業鏈增值環節的認知與反應能力﹔對內容定制、發布渠道的個性化再造能力[2]。張志安教授也提出“新聞傳播教育必須要跳出面向媒體、面向行業的舊格局,轉向面向公共傳播業、面向更加社會需求的新視野。[3]”由此可見,媒介的融合發展需要培養具備跨媒介的信息整合及實踐運用能力,具備專業性的多媒體技術應用能力,並具有多元化知識體系、有極強創新能力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新聞學的應用性更多體現在實踐教學層面,作為應用型高校的地方院校在新聞教育的改革過程中,轉變其原有新聞實踐教學體系刻不容緩。
二、地方院校新聞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地方院校的新聞傳播專業開辦時間往往不長,加上地域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教學資金投入不足、地域媒體發展形態落后等因素的影響,其新聞教育、尤其是新聞實踐教學尚存在諸多不足。
1.缺乏具有實戰經驗的“雙師型”教師
目前,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為社會和教育界的共同呼聲。“雙師型”教師應該既具備理論根基,又具備實戰經驗,能夠很好指導學生實踐。而地方院校的新聞傳播專業開辦時間往往不長,開辦之初的教師大多是從文學專業轉戰而來,其后引進的老師多是剛畢業的博士、碩士,師資隊伍的理論水平和學歷結構雖然得到了提高,卻缺少媒體的實戰經驗,從而造成在實踐教學中僅能做理論層面的指導,真正教導學生動手實踐尚有所欠缺。
2.實踐教學在整個新聞教學體系中所佔比例較低
對於定位為應用型本科的地方院校而言,新聞實踐教學應在整個學科體系中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但現實情況則不然。一方面在於單門應用性課程中實踐課時所佔比例較低,往往總課時為48課時的課程中,理論課時達32課時,而實踐課時為16課時,實踐課時僅為理論課時的二分之一。另一方面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理論課時更是遠遠高於實踐課時。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尚恆志教授在一次訪談中談到,該校目前已經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改革后,各專業的實踐教學時數佔總學時數已經達到了30%∼40%[4]。可見,即使在頗有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中,實踐教學在整體教學體系中所佔比例都偏低,更遑論其他地方院校了。
3.實驗設備不足且跟不上業界更新的速度
地方院校大多偏安一隅,地域經濟的發展水平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教育經費的投入,從而導致實驗設備的購置存在經費不足的困境。以筆者所在黃岡師范學院為例,該校傳媒與藝術實驗教學中心於2013年獲批為國家級實驗示范中心,近年來更通過多途徑加大實驗設備的添置工作,但仍存在實驗設備不足的情況。在實踐教學中,2∼3名甚至更多同學共用一台設備的情況時有發生,且學校實驗設備跟不上業界更新速度,這就大大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也會出現學不致用的情形。
4.實踐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效果得不到保証
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使得傳統行業培養人才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但在目前的地方院校中,這種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還沒能得到改變,實踐教學形式極為單一。
目前,很多地方院校新聞實踐教學多以小學期見習和專業實習來實現,課程實踐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實踐操作相當有限,很多課程的實踐到最后都變成交一部視頻短片即可,重復性極高。且實踐往往很難走出校園。這種實踐教學形式不僅缺少積極性和創新性的思考,也不能適應融合媒介時代的社會需要,實踐教學質量不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