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11期

融媒體時代傳媒人才能力培養的思考與實踐【3】

雷璐榮
2016年12月05日10:50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三、“一三一”能力培養的踐行途徑

(一)注重“學”“業”互動,形成能力培養活性循環

融媒體對於業界是一條“摸著石頭過河”的摸索之路,對於學業則是跟進關注並研究預測的熱點。在業界,媒體融合也在不斷變化,經歷著從初級階段到高級階段的升級成熟﹔在學界,融媒體人才的“一三一”能力培養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反而需要汲取業界實際充實、完善,正是不斷修正、調整的過程。因此,學界與業界應該在融媒體發展上加緊互動,共同探尋出融媒體人才能力培養的路徑。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由學界教師與業界人員共同組成的“傳媒人才能力培養方案專家團”,根據業界發展實況及時更新“一三一”能力培養的微觀形式,並充實其內容,同時也通過這種互動,對口輸出傳媒人才,再從業界反饋信息,從而指導下一步的能力培養模式微調,形成一個能力培養的活性循環系統。

(二)打破單一培養,創新能力建設綜合平台

高校的傳媒人才能力培養不能僅僅局限於單一的課程教學來完成,尤其面對風雲變化的傳媒業,高校的課程設置既難以跟上其變革進度,也不能盲目跟從地朝令夕改,要實現人才的能力體系建設,需要在課程之外尋求新的培養平台。“一三一”能力培養模式從核心的思維能力,到基礎性的技術、內容、經營三維能力,再到提升性的專長能力,注重能力培養的層級、順序,因此培養的途徑也應有層次的多元性、順序的先后性,最終形成一個綜合的能力建設體系。從融媒體理念出發,以學分制為評定標准,降低課程培養的比例,增加一些如:第二課堂、技能實訓、項目實作、比賽驅動等等多元的融媒體能力培養渠道,這些渠道往往比傳統課程培訓更具有靈活性,隨時應對融媒體時代的能力需求。由此,傳統與新式的能力培養方式共同建成綜合性的融媒體能力培養平台。

(三)深化校地合作,拓展能力實踐校外基地

軟硬條件的短缺一直是高校傳媒人才能力培養的一大軟肋。資金不足使想要更新建設的實驗室設備、實踐基地建設遙遙無期,這無疑形成了與技術飛速更替的傳媒業更大的落差。同時,融媒體從業界到學校,發展時間都較短,具有相關成熟知識體系的人才本身就不多,且多數集中在業界,再加上高校教師引進往往以學歷、文憑為重,因此,融媒體師資短缺也成障礙。“一三一”能力培養模式所需要的硬軟條件是很多高校一方難以具備的,所以在這些條件無法一步到位的情況下,高校人才培養走出去,深入與地方傳媒行業的合作是必然之路。融媒體技術設備到實踐基地也是目前地方傳媒行業正在新興、籌建的項目,因此,過去那種高校到地方企業的挂牌的表面合作,如今可以直接深入到與其共投、共建、共用實訓實驗室和實踐基地。這不僅拓展了融媒體人才的實踐范圍,而且使他們能力培養的落實場所更接地氣、更結合實際。

參考文獻:

[1] 柳竹.國內關於“融媒體”的研究綜述[J].傳播與版權,2015(4).

[2] 尚策.融媒體的構建原則與模式分析[J].出版廣角,2015(10).

[3] 丁柏銓.媒介融合:概念、動因與利弊[J].南京社會科學,2011(11).

[4] 姚瑋.融媒體格局下電視新聞制作的技術架構[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5(7).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