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6年·第11期

解讀受眾視域下網絡劇的發展路徑

——以網絡劇《余罪》為例

朱榮清,張志巍,夏浪波
2016年12月06日15:53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網絡劇作為新興的綜合藝術,已深深融入大眾的生活。它以其制作快、觀看隨性、接地氣、網站自制等特點而風靡視頻領域,盡管如此,網絡劇在審核政策與制作質量中出現了諸多問題,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網絡劇何以調整與權衡利弊,以此得到更好的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劇﹔平民化﹔改編﹔新媒體

一、網絡劇的界定及誕生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提升與發展,網民群體不斷擴大,而國內視頻網站也隨之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各種網絡衍生產品開始嶄露頭角,網絡劇就是其中之一。它以視頻網站的特點與優勢為依托,佔據了大量的受眾市場。如今,網絡劇已成為繼電影、電視之后的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又一種新的視聽綜合藝術。但隨著受眾審美的“去中心化”以及后現代主義的解構性、娛樂性,網絡劇的迎合制作、文化內涵失真、過分追求商業利益等問題也暴露無遺。

何為網絡劇?狹義上的網絡劇就是網絡電視劇,現今我們所說的“網絡劇”更接近於這一種看法。但從廣義上來講,它指在網絡平台上發行或播放的電影、電視劇等視頻資料,甚至還包括一些視頻短片。在我國,其概念的界定始於上海戲劇學院的錢鈺。1999年,錢鈺首次提出“網劇”的概念:“通過互聯網傳遞,由上網計算機接收,實時、互動的進行戲劇演出的新的戲劇形式。”簡單地說,網絡劇是通過互聯網傳播的戲劇與電視劇一樣,網絡劇一般分單元劇和連續劇。單元劇則是由若干相對獨立的單元構成的電視劇。

網絡劇的隨和性和便捷性。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的功能漸漸地便捷起來。而互聯網的普及,無線網絡的擴散,上網變得越來越容易。在互聯網還未普及時觀眾的觀影方式以電視直播和重播為主,隨著電腦的普及電視劇的播出方式除了電視直播、重播還新增了網絡視頻網站播出。在網絡視頻上搜索播放這相較於電視播放方式在時間上相對擁有自由性。而隨著網絡的普及,手機的發展,無線網絡的擴散,手機上網也變得越來越便利。隻要有無線地點,在手機上觀看網絡視頻不僅在時間上自由,從空間角度來講,也更為隨性和便捷。

網絡劇的誕生雖然較晚但是發展卻極其迅速,被稱為“中國互聯網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劇”的《嘻哈四重奏》於2009年播出,這部作品自播出便風行網絡,雖然有觀眾吐槽其抄襲,但是其極具個性創意,融入網絡生活中的最新鮮的話題,充滿了80后獨特的自我娛樂精神,迎合了網友的閱聽心理。就這樣,網絡作為一種地地道道的草根文化誕生了。2010~2012年網絡劇探索發展,在10年以“穿越時空”為主題的愛情穿越電影登上網絡視頻網站。在題材上也打破了網絡劇以情境喜劇為主的單一題材。在這一階段網絡劇的質量普遍不高,但由於是探索過程,也並非無優勢可發展。這兩年的網絡劇大多都追隨網民熱潮,在劇情中加入一些社會的熱點問題作為他們劇中的吐槽點,從而來引起觀眾共鳴。

2013年至今,網絡劇得到快速發展。以《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為主的喜劇題材﹔以《靈魂擺渡》為主的靈異題材﹔以《暗黑者》《心理罪》《余罪》為主的犯罪、懸疑題材﹔以《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最好的我們》為主的青春校園題材﹔以《我的奇妙男友》《太子妃升職記》為主的愛情題材以及以同性愛情為主的《上癮》等網絡劇大量涌現。而優酷、愛奇藝、騰訊、搜狐、樂視等網絡視頻網站也競爭激烈。

面對如此蓬勃發展的局面,網絡自制劇的興起其實有諸多原因和巧合。首先,網絡視頻用戶數量的不斷增長擴大了受眾基礎。隨著網絡技術的全面發展以及新媒體的普及,中國網民的數量迅速發展。在這一基礎下,視頻網站抓住這一機遇,不斷地擴大市場規模﹔其次,現在大多數人的時間都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很少有人有時間,可以尋找電視每天固定的時間收看固定的電視節目或電視劇,而網絡劇時間與地點的自由,使觀眾隨時隨地觀看成為了可能。加之,網絡劇主要的播放媒體是電腦、手機、平板等網絡設備。視頻網站的觀看渠道越來越多,可以隨身攜帶著手機、平板及其他移動終端設備登陸視頻網站客戶端也可以進行觀看,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觀看時空的局限性問題。而不像電視的播放直播大多隻限於電視機前。再次,相關政策的完善為網絡自制劇提供了更多發展的空間。目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出台了限娛令、限廣令,對電視台的綜藝節目、影視劇及商業廣告都大受影響,而且,“一劇兩星”政策的出台著實讓電視劇制作平台受到強烈沖擊,視頻網站進而崛起,網絡劇可謂看到了先機。市場環境的變化、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之下,一個強大的網絡運營商正走向新的產業鏈布局,但由於網絡劇是隨之新媒體發展而發展的新興產業,其發展正值探索階段,還並非完全成熟。

二、網絡劇的發展特點

網絡劇能引起如此大的影響,很大的一點就是因為網絡劇的題材、內容、風格都很靈活,十分的貼地氣、靠近生活。可以迎合廣大網友的視聽娛樂要求。還有因自制模式與視屏網站切身利益挂鉤。

1.接地氣的草根化、平民化

以網絡劇《余罪》為例:《余罪》講述的是一個胸無大志的“混混”隻想在警校混畢業,以便在家附近謀個片警以幫助其父親做水果攤生意不受欺負的美好生活,但偏偏在畢業前夕因打架生事面臨開除。在這緊要關頭一場特訓給了他一個新的選擇,從而因特訓被選拔出來作為一名特情臥底在本市最大的販毒者身邊參加緝毒工作。《余罪》是警匪題材的影視作品的,他以反傳統的另類姿態而呈現在觀眾眼前,打破常規,開拓了警匪劇的新類型,從而摒棄了以往警匪劇慣有的庄嚴、凝重的風格。通常來講,警察這一形象在我們的思維中就是固化的符號,這部作品乍一看,好像人物設置與主題甚至都不搭調,劇中還帶著個人自白的場景。然而余罪卻以又賤又壞,油嘴滑舌,扣著學渣的帽子,胸無大志且語言乖張而且性格略帶頑劣的“賤人余”的形象以警察的身份出現在了觀眾的視線。然而這不正經不主流的痞氣十足的演技不僅賺足了觀眾的點擊不使其厭煩,而且還打破了觀眾的“刻板印象”。使看多了“高大上”、“正經”警匪片的觀眾感受到了新奇。

2.視頻網站的市場需求性擴張

各大視頻網站,都是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優勝劣汰,視頻網站想要取得更大影響力和蛋糕,就必須提升自己的價值和影響力,比如優酷每年都會推出大師系列作品——微電影等,網絡劇的利益與網絡視頻網站的利益緊密聯合。從創作到傳播過程都能看出其精心的安排與策劃。《余罪》是愛奇藝聯合新麗傳媒與天神娛樂共同出品的。首先,愛奇藝在網絡自制劇主題上的設定能看出一直都目標明確且穩定。主題是內容的提煉,而內容反之則是主題的發展。從《心理罪》到《盜墓筆記》到《靈魂擺渡》再到《余罪》可以看出,愛奇藝推出的網絡自制劇基本上都是以懸疑、玄幻、人性等而展開的,此類主題不僅在現在的市場上稀少,愛奇藝在這其中甚至還加上了“人性”這一閃光點。比如《余罪》中主角余罪雖然心無大志,視規矩於不顧,但是他的轉變也算得上是“學渣”的逆襲,在臥底過程中心態變化為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從最開始不願參加臥底行動到參加后談好條件有危險就退出再到最后盡管危險重重卻也要返回到販毒者身邊希望將其一網打盡,這些都凸顯出人物的“真實”、人性的光輝﹔其次,愛奇藝通過系列和連續的方式將內容銜接,同時又獲得觀眾關注。愛奇藝在《心理罪》開始就有了一個“VIP用戶提前觀看全集”的特權,這使得愛奇藝在“VIP”這方面可以大做文章又使得觀眾可以連續的觀影,使之劇情的連貫。可謂是一個雙贏的局面。除了劇情的連貫還有系列的播出,比如《靈魂擺渡》的第一季與第二季,而《心理罪》本因有第二季播出的,但因一些原因導致下架重現剪輯后重新上架,以至於第二季遲遲沒有與觀眾見面,而《余罪》在第一季與第二季的銜接上就比這兩部要好很多,第一季與第二季可以說是無縫連接。甚至為了與第一季鏈接和一些其他原因提前了第二季的播出時間。

3.小說改編的觀眾基礎

除了以上幾點外,網絡劇還有一大優勢就是網絡劇大多以小說改編為主。網絡劇《余罪》改編為小說《余罪:我的刑偵筆記》,於2013年開始由作者常書欣在創世中文網上連載,本書根據真實案件改編,講述一個傳奇警察和毒販、悍匪、黑道大佬的交鋒實錄。在本書寫作過程中,無數職業警察匿名參與到劇情討論當中。故此書一經推出便吸引了無數讀者熬夜追讀。並且該書在騰訊創世中文網連續兩年的總榜冠軍,同時登上百度風雲榜小說榜的前十名,中央電視台更以《余罪》的火熱為專題採訪了作者常書欣[3]。網絡小說的超高人氣使其改編電視劇未播先火,網絡小說的原著“粉絲”也是這些根據小說而改編的電視劇的收視來源之一。

在此因為網絡小說的超高人氣,自帶收視觀眾等特點,現如今經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不計其數,不僅是網絡劇,電視劇電影也佔了很大一部分,比如已經播出的《杉杉來吃》《何以笙簫默》《花千骨》等。還未被播出的《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微微一笑很傾城》等。但是由於電視劇電影的限制比之網絡劇稍嚴,所以導致有些文學劇本不能以視覺文本和聽覺文本很好的展示在觀眾面前。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