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創新理念下高校新媒體專業的人才培養
摘 要:產學研協同創新能夠幫助高校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使人才更加適應市場需求,同時增強高校科學研究能力。因此高校新媒體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借鑒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理念。本文從當前高校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談起,再論述產學研協同創新對於高校新媒體專業建設的意義,然后根據筆者實踐的經歷闡述產學研協同創新在高校新媒體人才培養中的探索,最后總結產學研協同創新在學校新媒體專業建設中的成果。
關鍵詞:產學研協同創新﹔高校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媒體融合
2011年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協同創新”。講話要求高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增強科學研究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文化傳承創新,特別強調積極推動協同創新。這對我國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協同創新的主要運作形式是產學研協同創新[1]。目前我國高校牽頭的國家協同創新中心已有113個正式挂牌,包含了科學前沿、文化傳承、行業產業和區域發展四大類。
目前我國新聞傳播院系大約有900多所,有60余所高校開設了新媒體相關專業。不少高校的新媒體專業已經在探索產學研協同創新在人才培養中的應用實踐。南廣學院作為江蘇省第一個獲得新媒體專業本科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一直面向“長三角”地區培養人才。根據地域特點和學校專業特色,南廣學院新媒體專業期望發揮產學研協同創新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實現各個要素最優化整合和效率最大化。
一、高校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2011年國家教育部批准新專業名為“新媒體與信息網絡”,2013年新媒體與信息網絡專業重新命名為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文中簡稱新媒體專業)。目前我國新聞傳播院系大約有900多所,有60余所高校開設了新媒體相關專業。近年來新媒體專業的畢業生在增加,但企業仍感覺找不到需要的人才。這表明高校新媒體專業的人才培養出現了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傳統新聞傳播學科“按媒體設專業”的弊端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日益突出。媒體融合國家戰略提出后,新舊媒體需要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度融合,而傳統新聞傳播學科是按媒體設專業。這之間的矛盾導致課程、教學方式、師資配備、教學設施建立等各方面出現了巨大的差異。因此新媒體專業需要研究媒體融合的學科背景和產業現狀,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第二,學生實際具備的動手能力與傳媒企業需要的實踐技能相去甚遠。受到傳統新聞教育理念、傳統新聞人才培養模式、信息技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往往學校培養的新媒體專業的畢業生掌握的新媒體專業知識很局限,動手能力差,不能很快適應相關工作。而企業恰恰是需要畢業生能夠在新媒體環境中具有整體運作流程所需的綜合知識和較高的實踐技能[2]。因此高校新媒體專業需要加強與媒體、企業等產學合作,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工作環境,勝任工作崗位。
二、協同創新的內涵
協同創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由“協同”和“創新”組成[3]。協同是指系統中各子系統的相互協調、合作或同步的聯合作用及集體行為,產生1+1>2的協同效應[4]。協同效應可以產生創新行為和創新成果。協同創新的主要運作形式是產學研協同創新[1],即企業、高校、科研單位通過能力上的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為共同完成一項技術創新進行分工協作,合作各方共享成果、共擔風險,一般企業為技術需求方、大學和科研單位為技術提供方。產學研協同創新能夠鞏固大學、科研單位與企業的合作關系,提高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增多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科研創新源頭[4]。
新媒體技術日新月異,因此新媒體行業非常看重創意創新,高校新媒體專業則一直把培養創新人才作為己任,而新媒體研究機構預判新媒體的新趨勢、新的經濟增長點等。產學研協同創新項目能夠使新媒體企業研發出更有市場價值的新媒體產品,使高校新媒體專業摸准新媒體行業人才需求行情,有的放矢地培養人才,使新媒體研究機構更精准地找到符合市場和時代發展需要的研究源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