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獎學金>>人大2016

為什麼出走?——20位傳統媒體人離職公開信的文本分析

胡曉萍
2017年01月10日10:23 |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小字號

【摘要】本文通過對2013-2016年三年間從傳統媒體離職的高管、精英在離職時伴隨產生的離職信、公開說明等文本進行詞頻統計和內容分析,將之與激勵——保健理論中提到的各項因素進行關聯,分析在激勵——保健理論中究竟什麼是促使傳統精英媒體人加速出走的最關鍵因素。根據分析結果我們認為傳統精英媒體人出走主要是受到工作本身、工作氛圍和制度與管理幾個因素的影響,這一結果又從另一側面詮釋了當下相對於新型媒體,傳統媒體在媒介融合與跨界融合的背景下亟待改變的組織結構和人才管理模式以及刻不容緩的體制轉型。

【關鍵詞】媒體人轉型 激勵保健理論 離職信 文本分析 詞頻統計

近年來,不斷出走的傳統媒體人引起了公眾和媒體的廣泛討論和關注。這些出走的媒體人,大都具有豐富的傳統媒體工作經驗以及較高的資歷水平。從獨自創業到進駐企業,從高校講台到互聯網公司,傳統媒體人在新媒體強勢搶奪資源和市場的大形勢下力求尋找新出路。2015年9月,原中央電視台主持人張泉靈離職,從他的離職告白《生命的后半段》引發的社會討論中可以一窺公眾對於此類文本的一般態度。本文參考陳敏、張曉純(2016.2) 搜集到的媒體人離職告白文本,對包括公開信、訪談、微博等的文本內容進行詞頻統計和內容分析,並嘗試從雙因素理論中找出與之對應的影響因子,以跳出表面的針對性評判而通過科學的數據測量來探究這些離職的媒體人對於傳統媒體行業的看法以及傳統媒體行業內部存在的問題。

一 研究背景與意義

對於媒體員工的職業滿意程度國內外已有較多研究可供參考。美國學者瑪瑞•塞莫森(Merrill Samuelson)在研究中發現,個人職業的滿意程度、是否把報紙當作自己的生涯、對報業未來的信心、對薪水的滿意程度、對領導階層水平的滿意度等五個方面與新聞從業人員的工作滿意度相關 。約翰•斯通於1976年的研究發現,女性或教育程度低、持中立者專業理念、工作自主權較高、對自己的工作機構較尊重的人工作滿意度較高。 張志安的研究發現單位工作年資、自我認同度、工作自主性是影響 “工作回報”滿意度的主要因素﹔而是否有傳統媒體工作經歷和專業背景都不是解釋網絡新聞從業者工作滿意度的差異因素 。

對於媒體人員轉型的研究,國內外也都已逐步展開。厄舍(Usher)將記者們以離職信、郵件、演講、專欄、博客等形式發表的離職告白文本視為記者們對新媒體時代新聞業“最后的”沉思,在對這些文本內容進行分析后發現,離職記者們認為理想的新聞業已不再存在,他們將此歸咎於以華爾街為代表的資本的貪婪,而不是反思他們的專業價值和新聞實踐在變動的媒介環境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丁漢青的研究採用問卷調查了傳統媒體員工轉至新媒體的工作滿意程度影響因素,發現薪資變化對員工轉型后對工作的滿意度提升程度最大 。白紅義對國內12位立志新聞人的告別文本進行研究后發現他們有一種懷舊情緒,有意將過去與當下的新聞環境進行對比 。陳敏通過對2009-2015年媒體人離職產生的文本進行內容分析,認為傳媒體制的禁錮、新技術的沖擊、媒體經營的壓力以及個人職業選擇四個方面是影響傳統媒體人離職的主要原因。

總結以上研究,對於傳統媒體人員離職文本的研究大都從感性的主觀理解的角度進行,主要依靠研究者主觀理解,並不能完全客觀的反映事實。本文試圖利用詞頻統計分析對以上研究結果進行重新討論與驗証,為傳統媒體的人才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二 研究方法與設計

1 理論依據

赫茨伯格(Herzberg)的雙因素理論,又稱為激勵保健理論,它強調一些工作因素能導致滿意感,是激勵因素,而另外一些則隻能防止產生不滿意感,稱為保健因素。激勵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認可、成就和責任,這些因素涉及對工作的積極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內容有關。這些積極感情和個人過去的成就,被人認可以及擔負過的責任有關,它們的基礎在於工作環境中持久的而不是短暫的成就。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術監督、薪水、工作條件以及人際關系等。這些因素涉及工作的消極因素,也與工作的氛圍和環境有關。也就是說,對工作和工作本身而言,這些因素是外在的,而激勵因素是內在的,或者說是與工作相聯系的內在因素。

赫茨伯格的理論認為,激勵因素與保健因素並不是作用於同一個連續體,而是截然分開的,這意味著一個人可以同時感到滿意和不滿意,它還暗示著工作條件和薪金等保健因素並不能影響人們對工作的滿意程度,而隻能影響對工作的不滿意的程度。

2 研究方法

中文分詞 (Chinese Word Segmentation)是文本挖掘的基礎,對於輸入的一段中文,成功的進行中文分詞,可以達到電腦自動識別語句含義的效果。在分詞的基礎上,詞頻分析(Word Frequency Analysis)是對文獻正文中重要詞匯出現的次數進行統計、分析,是文本挖掘的重要手段。SCWS是Hightman開發的一套基於詞頻詞典的機械中文分詞引擎,它能將一整段的漢字基本正確的切分成詞。採用的是採集的詞頻詞典,並輔以一定的專有名稱,人名,地名,數字年代等規則識別來達到基本分詞,經小范圍測試大概准確率在 90% ~ 95% 之間,已能基本滿足一些小型搜索引擎、關鍵字提取等場合運用。本文使用的【Excel詞頻分析工具】是利用SCWS分詞引擎所開發的一個Excel版的輕量級的在線詞頻統計分析工具,可以對文本文檔中的中英文文字內容進行快速語義分詞,統計詞匯的出現頻次,進行TF-IDF排名,並可顯示詞語的詞性 。

根據陳敏在其研究中統計的2009-2015年傳統媒體員工離職表,本文選取的20份離職告白均產生於2013-2015年間,對其進行編號分組如表一。在第三部分論証過程中,筆者將把傳媒員工離職文本中產生的詞匯根據語義,按照激勵——保健理論中涉及到的幾種影響因素(表二)進行關聯分類,並比較得出不同因素的影響程度。

表一 傳統媒體員工離職文本分組

表二 激勵保健理論子因素

三 研究論証

如上表一,將20份文本樣本編號后分為四組,分別對每一組進行詞頻統計,得到每一組排名前一百的高頻詞匯(為了簡化研究,隻選擇名詞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詞匯與激勵保健因素中的子因素進行關聯與分類,如表三。

表三 詞匯歸類

按照公式:子因素影響力=Σ詞頻X排名(將與該子因素相關聯詞的詞頻和按詞頻升序排列得到的排名乘積進行求和),分別求出四組內每一個子因素的得分。由於第二組九項得分中八項異常,因此第二組結果被剔除,最終得到結果如表四:

表四 子因素影響力得分表

從表四的結果,我們可以對各個子因素的影響力有一個明確的認知,並且可以看出,激勵因素總分708.90,保健因素總分445.31,在影響傳統媒體人出走這一問題上,激勵因素的作用要比保健因素大得多,這與赫茨伯格(Herzberg)的理論也証相符。為了更直觀的描述,根據表四結果做出條形統計圖如圖一:

圖一 各影響因素影響力情況

圖一顯示,工作本身、制度和管理、工作氛圍三個因素是解釋傳統媒體人出走的最主要原因。以下對三種因素做出詳細解釋:工作本身檢測時包含的詞語有新聞、媒體、記者、電視台、 報紙、職業等,由於文本本身是關於媒體行業的,因此會文本作者會不可避免的大量提到以上詞語,因此工作本身這一因素的測量結果應當是放大了其實際影響效果的,但本實驗設計沒能排除這一影響﹔制度和管理檢測的詞語有體制、機構、模式、政治、結構、管理、規定、 市場、壟斷等,結合20份文本內容,這一因素實際描述的是目前中國媒體行業受到的體制禁錮,雖然在所有文本中沒有直接表露這種情緒,但是根據詞頻很容易發現,這種不滿和抗議是隱晦的更是強烈的﹔工作氛圍的檢測詞匯有輿論、危機、時代、互聯網、傳統、意識、 壓力、境況、環境等,這一因素更確切的講描述的是傳統媒體所處的境遇,在20份文本樣本中互聯網一詞出現18次,危機一次出現5次,盡管目前呼吁媒體融合,反對唱衰傳統媒體的聲音不絕於耳,我們還是可以通過這份統計結果看出互聯網給傳統媒體帶來的巨大沖擊和傳統媒體人內心深深的焦慮和擔憂 。

結果中比較令人意外的是收入的影響排在倒數第二的位置,媒體行業工資較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但是似乎離職者很少對此發表言論,收入一詞在20份樣本中隻出現了3次,但是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說新媒體行業的巨大紅利也是傳統媒體人離職非常重要的誘因。

四 結論

通過對20份離職文本的詞頻統計分析,我們認為傳統媒體人離職主要受到工作本身、制度和管理以及工作氛圍三個方面的影響,其中,工作本身指的是傳統媒體行業中媒體人對自身工作的看法和評價,結合文本內容,這些看法主要表達了他們對於自身工作的僵化和死板的厭惡,渴望尋求新出路,規劃新人生﹔制度和管理指的是現行制度下傳統媒體報道空間受限,言論管制嚴重,市場化媒體也逐步淪陷,這對於有志追求新聞理想的經歷過黃金時代的傳統媒體人來說幾乎是令人絕望的﹔工作氛圍是指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傳統媒體人人自危,各自尋求新出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而新媒體亟待發展急需人才,因此就產生不可逆的人才流動。綜合來看,激勵因素的影響作用大於保健因素,但是,在三個主要影響因素中有兩個屬於保健因素,這一點也可以解釋:激勵作用主要增加滿意度,而保健作用主要防止增加不滿意度,正是不滿意度的增加使其作用超過滿意度,從而導致員工放棄工作。

最后,就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作出說明。首先,樣本選取是從已有研究中抽取的20位來自傳統媒體人的離職告白或採訪記錄,這些媒體人大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而下層傳統媒體員工離職並不會產生這樣的文本,因此這20份樣本並不能完全代表整個媒體行業的情況﹔其次,在激勵保健理論子因素的決定上,盡管參考了其他研究,但仍然沒有做到十分全面和細致﹔再者,在對詞匯進行歸類時,沒有可依據的明確標准,完全依靠筆者個人理解進行關聯,因此詞匯和子因素的關聯性的高低不可考証﹔最后,詞頻分析本身存在不可避免的誤差,因為它要求將詞語從語境中獨立出來,並且假設它表達的是其最基本含義,這種做法很可能會違背詞語原來在語境中要表達的意思,但是本研究選取的詞語均為名詞,可以說已經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這種誤差,但仍然無法完全消除。

陳敏:《告別黃金時代——對52位傳統媒體人離職告白的內容分析》,《新聞記者》2016.02,

轉引自丁漢青,王軍《傳媒業轉型員工轉型前后工作滿意度對比研究》,《現代傳媒》2016.02,

轉引自羅文輝,陳韜文:《 變遷中的大陸、 香港、 台灣新聞人員》,世流圖書公司2004年版,p233-p270

張志安,《網絡新聞從業者工作滿意度及影響因素研究》,《新聞記者》2004年第1期

Usher, N(2010).Goodbye to the news: How out-of-work journalists assess enduring news Values and the new media landscape. New Media & Society,12(6),911-928

丁漢青,王軍《傳媒業轉型員工轉型前后工作滿意度對比研究》,《現代傳媒》2016.02

白紅義:《“下個路口見”:中國離職新聞人的告別話語研究》,《上海傳媒發展報告(2015)》第280~291 頁,強熒、焦雨虹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年版

http://blog.sina.com.cn/excelchrisfang

元灮,《媒體人離職:告白是為了重新出發》,《西部學刊》,2015.12

(責編:溫靜、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