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絡電台社交媒體特點探析——以喜馬拉雅為例【2】

(三)傳播條件
1. 雲端存儲技術
喜馬拉雅電台中內嵌的雲計算可以全面、快速的掌握網絡上海量信息的傳播態勢,通過深入挖掘內容變異過程,來實現雲監測。雲計算還提供了一個可靠、安全的數據儲存中心,用戶不用擔心數據存在“雲端”會丟失或者遭到病毒入侵。 這是就用戶數據的安全保護而言,就存儲來說,依托大數據精算培養出的用戶使用習慣和收聽記錄也會被儲存在雲端,不會佔用手機或其他終端內存,實現存儲和傳播的雲端處理。
2. 車載電台藍海
根據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對全國33個城市收聽調查數據顯示,從2007年2012年,在廣播人均收聽時長總體下降的情況下(由2007年的88.7分鐘下降到2012年的81.2分鐘,六年下降了7.5%),車載廣播人均收聽時長卻由2007年的13.8分鐘上升到2012年的18分鐘,上漲了30%(見表格 1)。這一變化也反映了傳統廣播電台在車上的優勢地位日益受到挑戰。面對廣闊的車載市場,各家網絡電台都早已有戰略布局,2014年,考拉FM與比亞迪、捷豹路虎等多個汽車品牌進行合作,打造車載新體驗,多聽FM亦通過開發智能硬件進入車載環境。同樣地,喜馬拉雅也在商討與各大汽車商合作,在不久的將來,車主們可以在車上更便捷地收聽喜馬拉雅的節目,品牌車廠也可以給自己的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增值服務。例如:在喜馬拉雅上開設自己的品牌電台,為車主們提供更有價值的更具針對性的節目內容,同時也提升了車主對品牌的忠誠度。從這個角度來說,網絡電台APP攜手車載電台最大程度地體現了為用戶解放雙眼和雙手,帶來極致體驗的廣播媒介優勢。
表格 1 2007-2012廣播人均每日收聽分鐘數和人均車上每日收聽分鐘數比較
四、移動網絡電台發展瓶頸及建議
(一)節目版權法律建構
相對於傳統廣播而言,內容豐富多元是移動網絡電台最大的優勢,但這其中就伴隨著一個問題——音頻版權的保護,某個優質的音頻節目,如果在其指定投放渠道出現火爆收聽狀況,必然會出現其他互聯網平台的資源爭奪和盜鏈,這個現象不僅在音頻市場存在,在視頻門戶網站建設到今天依然有屢見不鮮的盜版問題出現,筆者曾執導的《新傳學什麼》系列微視頻,因為內容新鮮有趣,具有較高的教育參考價值,在投放在優酷網的第二天就因其較高的播放量而被盜鏈至搜狐、56網等其他視頻門戶網站,給筆者造成了維權的困難。因此在目前移動互聯網音頻電台市場剛剛起步之時,伴隨著傳播渠道和手段的便捷多元,這一問題將會是干擾市場秩序的一大誘因。當然,隨著行業規范的加強和相關法律的完善,音頻生產者的版權侵犯顧慮將會被打消,移動網絡電台市場也將迎來更加規范、有利於激發創作者熱情的行業氛圍。
而就監管機制制度建設而言,移動互聯網廣播電台自豆瓣FM的APP自2011年的上線以來,行業內的法律法規建設還是較為滯后:在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才提出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國務院也出台了一系列促進信息消費、發展網絡經濟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國音頻內容市場剛剛起步,不夠規范,版權的所有者往往投訴無門,音頻內容的版權問題事關音頻生態圈建設。 2014年12月16日,在成都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副台長邊建呼吁,參照互聯網電視的管理辦法出台相關的規定,通過發放互聯網廣播集成許可証和內容服務許可証的辦法,推動互聯網廣播音頻的良性發展。 對於廣播行業音頻內容生產方式和流程的變化,有學者提出,行業主管部門要做的一是制定准入的標准,以確立分級管理的權限﹔二是對平台的把關,可以參照視頻媒體平台的做法﹔三是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護知識產權和正常的經營秩序﹔四是對傳統廣播平台給予支持,保障其在一定時期內仍能發揮公共平台的作用,比如應急廣播等。 相信在這樣大的政策引導下,具體的執行細則也將不久隨之出台,從而促進互聯網音頻行業的整體規范化發展,加強從業人員的維權和守法意識。
(二)節目內容追求導向
當自媒體出現以后,傳者和受者角色開始模糊,地位開始平等,傳播的話語權也開始由傳統意識形態流向大眾,每一個公民都可以利用手中的移動互聯網終端發表自己的意見,在主流文化價值之外,多種非主流的、個性化的價值觀得以展現。這種多元化的個人表達開啟了一個否定話語中心的時代。然而,當網絡極大地突破了傳統表達平台的主流話語體系之后,卻以一種娛樂化的方式四散奔離。 這是自媒體時代的特點,就喜馬拉雅這類網絡電台而言,其內容生產相較傳統主流電台的價值觀而言,變得更加生活化、輕鬆化和泛娛樂化,這是自媒體時代的受眾需求,喜馬拉雅電台有綜藝娛樂、相聲評書、情感生活、健康養生等,從其節目類型也能直觀地感受到自媒體時代的娛樂化傾向。
尼爾伯茲曼在《娛樂至死》中,以電視為例,向讀者揭示了人類已經從印刷時代步入了娛樂時代,電視具有娛樂性無可厚非,但隨之而來的一切公眾話語也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成為一種文化精神,讓人方方面面的社會生活成為娛樂的附庸。作者對后現代工業社會的深刻洞見完全印証當下移動網絡電台行業,不得不承認,移動網絡電台的這種去中心化、泛娛樂化的標榜,其實是一把雙刃劍,過度的娛樂化會對社會大眾傳播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由於傳播者良莠不齊,傳播內容魚龍混雜,因此在整體價值觀的把握上,缺乏一個主流引導,這也提醒著各家網絡電台在運營理念上,既要適應受眾輕鬆娛樂化的需求,又不能過度消費娛樂,避免形成不良的價值導向,不斷提高節目內容生產的質量。
(三)公民媒介素養教育
學者潘力和董曉平在《現代傳播新技術與廣播發展》中對我國公民媒介素養的內涵做了如下概括:其一.基本素養:1.技術素養與計算機技術、2媒介意識。3.發現媒介信息與收集媒介信息的能。其二.認知素養:1.評價與整合媒介信息的能力。2.識別“客觀真實”與媒介再現客觀真實的能力。3.遷移媒介信息和創造信息的能力。4.信息倫理道德。其三.媒介文化批判能力:1.對流行文化的審美力。2.對外來文化霸權的抵御力。3.對廣告文化的理性消費能力。 科技時代,構建公民的媒介素養已經成為了一個具有特殊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培養媒介素養,是媒介素養研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過程和選擇。就我國當前實際情況而言,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勢在必行,而目前我國公民的媒介文化批判能力還比較薄弱,在進行教育時既要借鑒國外媒介素養的優秀經驗,也要加強主流媒介對受眾價值觀的引導,否則,內容的娛樂化和受眾評價的主觀化會導致傳播主流內容方向性失控,對受眾如此,對傳播者而言更甚,要避免平台主播的過度平民化和草根化,在提升人氣的同時,低門檻會導致節目水准降低,使節目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受到影響,進而導致節目質量層次不齊,影響節目自身的建設與進步,因此要在制度建設上從更加客觀、理性的角度去構建,對平民化的傳播機制和主觀化的節目評價體系進行深入思考。
(四)用戶隱私權益保障
由於移動互聯網電台APP都具有較強的社交性,用戶不僅在平台內進行各種點評和收藏的操作,還可以跨平台的進行分享傳播,而這些功能實現的背后有賴於應用設計中內嵌的大數據系統和雲技術。而隨著雲技術的運用,要求用戶大量參與,將所有用戶的數據信息納入到“雲端”,雖然整個系統承載風險的能力很強,安全系數也比較高,但是很多用戶擔心自己的隱私會被雲技術收集,更擔心其數據與隱私會被泄露,這些擔心是不無道理的。 因此自媒體時代對移動互聯網電台信息安全管理帶來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保障信息安全,需要政府和行業內通力合作,共筑信息安全高牆。
(五)用戶層次數量培養
據速途研究院在2015年4月25日發布的《2015 年一季度移動電台市場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國內的移動電台 APP 下載量呈現出明顯的三梯隊格局,蜻蜓 FM 佔據下載量首位,前三甲市場份額共佔比超過 50%。截止到 2015 年 3 月 31 日,蜻蜓 FM 累計下載量以 16713 萬次位列第一,考拉 FM 電台排名第二,下載量為 13606 萬次,喜馬拉雅聽書以 12290 萬次排在第三位。前三位均達到破億的下載量。國外品牌 TuneIn Radio 排在第四位,累計下載量為 6240 萬次。目前國內的移動電台 APP 下載量呈現出明顯的三梯隊格局,蜻蜓 FM、考拉 FM 電台、喜馬拉雅聽書下載量過億次,為第一梯隊﹔TuneIn Radio、豆瓣 FM、多聽 FM、荔枝 FM 累計下載量過 5000 萬次,為第二梯隊﹔鳳凰 FM、優聽電台、尚聽 FM、酷 FM 則處於第三梯隊,下載量不足 5000 萬次。市場依然競爭激烈,蜻蜓 FM 市場佔比超過五分之一,佔到了 23.2%,考拉 FM 電台佔比 16.1%,喜馬拉雅聽書佔比 14.5%,三家共同佔比達到 53.8%,超過整個市場的一半。此外,國內移動電台市場目前擁有約 2.6 億的用戶規模,滲透率達到了 47%。隨著包括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產品的發展,移動網絡電台未來仍有廣闊的拓展空間。
這一驕人成績顯示了自媒體時代給移動網絡廣播APP帶來的突出紅利,雖然目前在移動應用軟件下載市場上喜馬拉雅都顯示被下載過“1000000+”,但作為一個傳播信息的媒體,移動互聯網電台APP仍需要向傳統廣播的用戶量看齊,努力進行追趕,加快提升用戶量的步伐。此外,據統計顯示,目前喜馬拉雅的用戶年齡絕大部分都集中在 18 到 35 歲,他們大部分都是都市年輕白領和校園人群,但對於廣大中老年用戶和較少接觸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的用戶而言,喜馬拉雅的用戶市場都是幾乎空白,因此如何擴大受眾層次,培養用戶黏性,提升產品使用忠誠度等依然是喜馬拉雅這類移動互聯網電台需要深入考慮的問題。
(六)收聽條件有待改善
不論是喜馬拉雅,還是荔枝FM,目前市場上的移動互聯網電台APP都是依托移動網絡來收聽,換言之,網絡狀況的好壞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廣播聲音的質量,在網絡質量不好時收聽到的廣播可能會是斷斷續續的並且音質也不好,這一點網絡廣播與傳統廣播的流暢性與穩定性是不能相提並論的。目前我國的網絡基礎服務有比較薄弱,wifi覆蓋面較窄,無法保証用戶長時間不間斷地收聽。因此一方面移動互聯網電台要不斷加強自身獨立載體建設,擺脫互聯網的束縛,像傳統廣播的無線電媒介一樣,實現隨時隨地收聽。另外一方面,外部環境的逐漸改善,也不斷地助力移動互聯網電台的發展——4G時代的到來,讓移動互聯網電台成為4G的紅利產品受益方,有利於加強電台的使用的流暢度,進一步完善其硬件條件。
五、結語
網絡音樂電台作為音樂傳播的一種新形式,其在內容選擇、制作方式和傳播手段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的獨特性,體現出音樂傳播的新特征。對這些新特征進行分析,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當下的音樂傳播現狀,並幫助我們繼續探索音樂傳播的新方式,啟發音樂傳播的新思路。 在未來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移動互聯網電台要繼續依托內容為王的先天優勢,完善其大數據分析處理系統,增強其社交性和服務性屬性的同時,避免出現內容趨同、膚淺低俗、傳播渠道有限等的發展瓶頸,以互聯網思維推動廣播行業的優化升級和華麗轉型。
參考文獻
1. 潘力,董曉平.現代廣播新技術與廣播發展[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8
2. 尼爾伯茲曼.娛樂至死[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
3. 保羅·萊文森.何道寬譯.數字麥克盧漢——信息化新紀元指南[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12
4. 郭紅慶.自媒體化網絡廣播電台“雲傳播”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4
5. 王昆倫.廣播電視網絡同步播放中的版權問題研究[J].中國廣播.2014.9
6. 孟偉.2014年中國廣播發展圖景[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3
7. 邊建.廣播的變革——從傳統電台到互聯網音頻電台[J].中國廣播.2014.9
8. 馮陽.自媒體表達對媒介公共性的疏離[J].新聞世界.2012.10
9. 殷玉環.網絡音樂電台的音樂傳播特征分析[J].音樂傳播.2013.12
10. 郭建偉.市場理念下的類型化音樂電台發展探析[J].新聞傳播.2014.6
11. 任曉琴.媒體時代廣播的“私人定制”——以荔枝FM和喜馬拉雅為例[J].視聽.2015.5
12. 周勤勤.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播音員主持人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網絡新興電台“喜馬拉雅”為例[J].通俗歌曲.2014.7
13. 李珊.UGC:移動互聯網業務新亮點[EB/OL].2008.4.http://tech.sina.com.en/t/2008-04-29/14442168549.shtml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