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網獎學金>>北大2016

基於微信“搖電視”的跨屏營銷研究

馮美娜
2017年01月10日16:17 |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小字號

【摘要】

微信“搖電視”——這一媒介產業現象,是本文的研究對象與核心。論文歸納了“搖電視”的興起背景和應用情況,由此還原出“電視頻道—微信端—廣告主和品牌—‘搖電視’訂制服務商”共同構成的營銷鏈。在拓展與前瞻部分,本文認為:以微信“搖電視”為代表的互動式跨屏營銷,未來將向T2O(TV to Online)模式延伸,激勵消費行為﹔而文化層、技術層、法律層的問題是其必須清掃的主要障礙。

【引言】

2015年中央電視台羊年春節聯歡晚會,令電視與微信“搖一搖”功能組合而成的“搖電視”概念漸入公眾視野。2015年2月18日當晚,京東、微店、泰康人壽等品牌通過微信“搖電視”,向用戶投放5億元現金紅包以及若干品牌禮券。在互聯網唱衰電視、央視春晚口碑與好評度不甚滿意的情況下,羊年春晚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收視成績:多屏總收視率達49.61%,較2014 年提升1.2%﹔青年觀眾(15 歲到 24 歲)比例增至14.93%,較2014年增長8.6%﹔人均收視時常長達155.5 分鐘,而2014馬年春晚為 149 分鐘。在這背后,是微信“搖電視”110億次互動總量。 此后,“搖電視”成為日益常態化的跨屏營銷方式。

在用戶端,“搖電視”通過微信應用的“搖一搖”功能實現,該功能涵蓋“人”、“歌曲”、“電視”三個板塊,“搖電視”的實現依賴於“電視”分區。用戶端“搖電視”操作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在電視收視過程中,通過電視屏幕動畫提示或主持人口播,進入“搖電視”界面﹔二是進入微信“搖一搖”的“電視”分區,“搖電視”程序會自動識別當前收視的電視節目,也可查看當前正在互動、之后將要互動的頻道和節目。

在互聯網與智能終端組合式發展的今天,“搖電視”的興起代表了跨屏營銷、多屏分利的營銷理念和方式。電視通過“搖一搖”紅利回收收視,微信通過“搖一搖”吸引用戶綁定在線支付,品牌通過“搖一搖”點對點地抵達觀眾,“搖電視”訂制服務圍繞“搖一搖”形成新的產業。圍繞“搖一搖”,一個閉合的價值鏈正在形成。

【關鍵詞】

微信 搖電視 跨屏營銷

【正文】

一、興起:跨屏營銷的日益興起

電視收視多屏分流的窘境,跨屏營銷多方分利的優勢,都促使電視端的頻道與手機端的微信走向聯合,讓“搖電視”成為新的營銷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微信“搖電視”的出現並不令我們太驚奇,正是因為它是跨屏營銷崛起中的一個縮影。

(一)電視收視的多屏分流

新媒體時代,互聯網與手機、電腦、平板等智能終端組合,越來越多地分流掉電視收視。紛繁多樣的網絡資訊與電視內容互為補充和替代。其中,網絡視頻與電視節目的相似性和替代性較高,而前者獨特的時效性、便捷性、豐富性為電視媒介所不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5年7月發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4.61億,較2014年底增加2823萬人﹔網絡視頻用戶使用率為69.1%,比去年年底上升了2.3個百分點。其中,手機視頻用戶規模為3.54億,與2014年底增長 4154萬人,增長率為 13.3%﹔網民使用率為59.7%,相比2014年底增長3.5%。

移動互聯網與智能終端的發展,即便觀看電視制播內容,也不一定依賴於電視媒介本身。新媒體唱衰電視可能為時尚早,但電視媒介以一檔節目、一部電視劇造就萬人空巷的局面,很難復現。此情此景,電視收視既已多屏分流,由電視節目生發的營銷理應“跨屏開花”。

(二)跨屏營銷的多方分利

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日漸豐富,使得接入互聯網的設備日益多元,跨屏營銷漸趨必然,為內容供應方、平台承載方、營銷提供方等多方獲利提供可能。在多“屏”之中,手機表現最為搶眼,截至2015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佔比由 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在互聯網接入方面,我國通過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接入互聯網的比例分別為 68.4%和42.5%,同比分別下降2.4%和0.7%,電腦端向手機端遷移趨勢明顯。 這與4G和無線網絡普及、智能手機大屏化、應用體驗提升密切相關。

由此,台網融合、大小屏互動為收視回流提供了參考方案,如“奔跑吧兄弟”等綜藝節目借助微博熱炒話題、“我是好聲音”和“爸爸去哪兒”研發手機游戲等﹔微信“搖電視”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跨屏營銷力爭打通“大屏”與“小屏”兩個屏、電視觀眾和新媒體用戶兩個群,同時為品牌與廣告主、營銷供應方提供新思路。

二、應用:從信息互動到營銷途徑

(一)信息互動:媒介與感官豐富互動形態

微信“搖電視”搭建節目與觀眾的互動平台,是初級的營銷方式。互動並非網絡空間的專利,電視、廣播等媒介歷來試圖與觀眾建立互動,典型如熱線電話、短信平台等途徑。網絡的實時性、信息評論及空間轉載功能使互動成本降低、效果增強,觀眾得以在收看節目的同時進行評論,並“圍觀”他人評論尋求共鳴甚至激發靈感。

在“搖電視”搭建的互動平台中,手機操作的實時性、便捷性,以及搖動、觸屏、游戲化界面調動的豐富感官,讓互動體驗較之以往大大提升。目前,湖北衛視、北京衛視、東方衛視等50余個頻道借助微信“搖一搖”與觀眾互動,互動方式包括資訊獲取、節目問答、線索征集、意見投票等,不一而足。舉例來說,河南衛視《我是大贏家》通過“搖電視”,投票支持喜歡的主持人﹔廣州電視台《第一現場》通過“搖電視”進行互動投票、新聞爆料﹔湖南衛視《我是歌手》也曾通過“搖電視”報名參與聽眾評審,為心儀的歌手投票。

(二)營銷途徑:電視、微信、品牌走向用戶

節目與觀眾的互動是電視自我營銷的一個環節,除此之外,“搖電視”也讓微信、品牌走向用戶,與之發生更多接觸。於微信而言,作為“搖一搖”的平台載體,每一次“搖電視”都在鞏固提升微信的使用黏度。“搖電視”蔚然成風,本身也和微信的高黏度密不可分,CNNIC數據顯示微信的市場滲透率達65%,經常訪問率為55.3%。 於品牌和廣告主而言,“搖電視”逐漸引入“紅包營銷”,品牌及其提供的現金、卡券直達觀眾。

安徽衛視在“搖電視”互動營銷中著力甚多,以此為例。安徽衛視全天不定時在屏幕右下方出現“搖一搖”互動圖標,在約90秒的互動時間內,微信“搖電視”即可進入互動頁面:通過答題、猜圖、點贊,即可獲得品牌禮券或紅包﹔同時獲得虛擬“金幣”,積攢“金幣”可以在“金幣商城”兌換由安徽衛視聯合品牌提供的獎品。

 

(責編:溫靜、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