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董卿首當制作人聚焦文化 平凡者發聲朗讀觸動心靈

2017年01月20日07:13 | 來源:新聞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平凡者發聲,以朗讀觸動心靈

“你想說的話,你的情感,都可以從朗讀的篇目中傳遞出來。”日前,由董卿擔任主持人和制作人的文化節目《朗讀者》在京發布。首次擔任制作人的董卿表示,希望以朗讀的形式為平凡人發聲,推動心靈相互靠近。據悉,這檔全新節目已經完成前幾期的錄制,將於2月中旬在央視綜合頻道、綜藝頻道播出。

21年換來“第一次”

“從業21年,似乎又回到了起點。”《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目是一次高難度的挑戰,“有多長的准備都不算久,因為讀什麼、怎麼讀,是一個嶄新的課題。”

因此,從最初有節目創意,到反復改方案、組團隊,再到最終正式錄制,董卿和《朗讀者》走過了近一年的時間。“我們有一期的主題叫‘第一次’,這是我第一次做制作人,其實所有的第一次背后都是過往無數次的積累。”董卿說,她希望朗讀的文章是溫暖的有態度的,嘉賓的標准也要超越一般綜藝節目和娛樂節目的要求,“之所以節目有這樣的呈現,也是因為過去20多年,我走過的路、看過的書、愛過的人、想過的事。”

而談到對朗讀節目情有獨鐘的原因,董卿承認,她一直想做一檔有著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我們有一位朗讀者,1986版《西游記》作曲許鏡清先生讀了巴金先生的《燈》,其中有一句話,‘我們不是單靠吃米活著’。我覺得今天更是這樣,我們做《朗讀者》,就是希望在吃米、吃肉之外,能夠給予一些精神的心靈的撫慰。”

明星普通人皆上台

談到朗讀節目,一般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美文鑒賞,要由專業的播音員、朗誦家完成,但從提前曝光的片花來看,董卿請來的“朗讀者”形形色色。他們中有許淵沖、劉震雲這樣的文化名人,有濮存昕、王學圻、斯琴高娃、蔣雯麗、梅婷等演技派,有任正非、柳傳志等企業大腕,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對此,董卿表示,朗讀的技巧並非這個節目最想展現的,真情實感才是最打動觀眾的地方,“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

從提前曝光的片花看,無論是公眾人物還是尋常百姓,他們都是帶著故事而來。比如,年過九旬的翻譯家許淵沖和學生們一起走上舞台,10人以不同的語言展現朗讀詩詞之美,這背后有的是薪火傳承的點滴心路。比如,配音藝術家喬榛帶來的是屢次遭遇絕症考驗、與妻子唐國妹相濡以沫的經歷。還比如,兩位朗讀者周小林、殷潔是一對來自四川金堂的夫婦,兩人帶來了從相識到相愛、結婚26年發生的浪漫故事——原來,兩人住在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那裡一年四季花開不敗,這個“鮮花山谷”,正是丈夫周小林為了實現妻子擁有一個花園的夢想,用十年時間打造而成的。因此,兩人在現場讀起了翻譯家朱生豪的情書,“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散文家信劇本皆成章

董卿為節目找了一個強大的文學顧問團,她的很多作家好友都為節目出謀劃策。節目每期會確定一個主題詞,如鄉愁、離別、勇氣、愛等,嘉賓們則會圍繞主題詞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朗讀與之相關的一段文字,文字體裁包括散文、詩歌、書信、劇本等。

董卿表示,“這段文字一定是真誠的,是令人感動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觸動最大多數人內心的。你帶著它來讀給我們聽,你要告訴我們為什麼,為什麼要讀這段文字,它曾經對你產生過什麼樣的影響,今天你覺得傳遞它的意義是什麼。這段文字,包括朗讀者的演繹和背后的故事關聯到一起,是更具價值的,也會為觀眾帶來思考和啟示。”

據悉,節目中閱讀的文段來源非常廣泛,比如斯琴高娃朗讀了賈平凹的散文《寫給母親》,喬榛朗讀裴多菲的《我願意是激流》,而胡德夫、李雲迪等音樂人,選擇的則是與音樂相關的文字。(記者 曾索狄)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