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1期

娛樂狂歡背后的輿情生態演變探析

宋 微
2017年02月15日09:44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摘 要: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微博、論壇等網絡渠道都是網民表達意見和情緒的宣泄場,而明星事件因其具有新聞價值中的顯著性從而能引發天然的關注。本文通過對“王寶強離婚事件”的分析,發現“刻板印象”“群體狂歡”“意見領袖”等都是影響其輿情生態演變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王寶強離婚”﹔群體狂歡﹔意見領袖

一、事件:輿論呈現一邊倒

(一)事件回顧

2016年8月14日凌晨,我國內地男演員王寶強通過自己的微博發表了一則“離婚聲明”的長篇微博,聲明稱妻子馬蓉與其經紀人宋喆存在不正當兩性關系,決定解除其與馬蓉的婚姻關系,同時解除宋喆的經紀人職務,瞬間引爆社交網絡。繼王寶強發表“離婚聲明”五小時后,馬蓉發表微博稱“欲蓋彌彰,善惡自有真相,不是不爆,時候未到”。8月15日,王寶強起訴馬蓉離婚。8月16日,馬蓉起訴王寶強侵犯名譽權。

期間,各種爆料不斷傳出,包括王寶強包養女大學生、王寶強與孩子的“親子鑒定”、捉奸現場照片等。各類信息任性蔓延,真假無從辨別,無法証實身份的“知情人”“馬蓉閨蜜”“馬蓉好友”等頻出[1]。

(二)事件關注度

筆者從百度指數、新浪微博數據兩方面來分析事件的關注度。截止到2016年9月10日,通過百度搜索關鍵詞“王寶強離婚”,約有相關網頁19200000個,相關新聞2190000篇。百度搜索指數顯示,事發一周內形成搜索的峰型波段,且事發當日搜索指數超過了4800000。(如圖1所示)

數據來源:百度搜索指數

雙方當事人微博關注度方面,截止到2016年9月10日,王寶強的“離婚聲明”微博轉發量為712534次,評論3177358次,點贊5610376次﹔而馬蓉的“回應微博”轉發量為149933次,評論9432174次,點贊702674次,微博話題“王寶強離婚”事件閱讀量已達111億,相關話題破話題閱讀記錄。

(三)事件輿論風向

王寶強發布“離婚聲明”后,眾多網民紛紛在王寶強微博下留言表示支持和同情王寶強。但也有某些自媒體人發表意見稱王寶強公開指責其妻出軌不夠體面,認為家庭內部的私事應該關起門來解決,這樣做反而使孩子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不過這種言論很快就激起了網友的反駁,網友認為如果王寶強的聲明屬實,那麼過錯方便是馬蓉,主動公開離婚原因反而能佔領輿論上風。

在馬蓉的微博評論裡,幾乎都是對她的謾罵,語氣強烈甚至充滿低俗調侃和嘲諷,熱評“罵過馬蓉的點贊”點贊量高達128萬。同時,網友還曝光了宋喆的微博小號,網友的怒火擴散到宋喆的微博,致使宋喆刪光了其微博。更有自稱是王寶強鄰居因發微博挺馬蓉,指責王寶強有錯在先,也遭到了眾多網友的謾罵,輿論呈現一邊倒支持王寶強的趨勢。

二、傳播:輿論背后的成因

(一)刻板印象的代入感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草根出生的王寶強從一個北漂奮斗為明星,從出道起就被網友貼上了“淳朴”“老實”的標簽,之后娶了校花老婆,事業也如日中天,可以說是草根逆襲的典范,他的成功也一直激勵著底層年輕人。同時,他在微博、真人秀節目等表現出的是一個愛妻子、愛女兒、愛家庭的好男人形象,離婚聲明出來后,網友對王寶強的刻板印象讓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老實人被欺負”,這無疑刺痛了許多草根的心,因此輿論場不可逆轉地倒向王寶強也在情理之中。

(二)群體狂歡的場環境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這樣寫道:“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2]”王寶強離婚案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娛樂狂歡、群體狂歡,這與相關網絡媒體為追求點擊率大肆渲染報道和網民素質參差不齊有關。新媒體的發展讓受眾擁有了話語權,受眾可以通過微博、博客、論壇等網絡平台宣泄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意見。娛樂至上、娛樂至死成為了當前我國獨特的輿情生態景觀,這並不是說我國的網民不關心環境污染、反腐、民生等其他問題,社會公共話題與娛樂話題之間是零和博弈關系,但在我國的輿論管制趨緊下,娛樂狂歡成為了群體最好的減壓器[3]。

(三)名人效應的窺私欲

人們都有好奇心理,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人們都有明確的身份,而保護自己的隱私不被侵犯反過來想要知道別人的隱私則成為了現代社會的一種常見社會心理現象[4]。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其成就、經歷、名譽等都是公眾參照的對象,而他們的私生活更是成為了公眾窺視的焦點,公眾想要獲取更多關於名人的消息以滿足他們對名人的好奇心。王寶強離婚事件上演的是一場集體窺私欲,一時間全民變成“偵探”開始各種推理和搜集証據,爆料接連不斷,討論呼聲越來越高。隨著事件的發展,公眾的窺私欲心理也越來越強,以致於各種未經証實的謠言不斷發酵,各種版本的段子在網上不斷流傳,徹底演變成了一場全民的娛樂狂歡。

(四)推己及人的同理心

在這場鬧得沸沸揚揚的離婚案中,很多網友都表達了要讓馬蓉“淨身出戶”,不能分割財產,這關系著我國未來的社會風氣走向,如果出軌還能得到財產,那麼是否意味著以后婚內出軌都不需要受到懲罰,未來的出軌離婚案又該怎麼判?法律又該支持哪方?這其中暗含的是公眾推己及人的同理心。隨著我國離婚率的不斷走高,帶有“明星光環”的王寶強將此事放大在公眾的視線中,很容易讓公眾情緒化,固有的婚姻觀被挑舋,傳統的道德底線被打破,同時被身邊兩個最親密的人背叛,這讓公眾產生了強烈的不安全感,他們的言論想為王寶強爭取最大的權益。

(五)意見領袖的推波助瀾

意見領袖一詞最早是美國傳播學先驅拉扎斯菲爾德在他的著作《人民的選擇》提出的,意指那些在信息傳播中具有特殊影響力的人,他們擁有改變個人或團體思想和行為的力量,一般為人們所信賴[5]。微博裡的名人大V們作為意見領袖,其微博話語自然會對粉絲的情感、行為產生潛在的影響。王寶強的離婚聲明發布后,許多千萬級粉絲的名人紛紛發表微博支持王寶強,而由於他們的社會身份和地位,他們的發聲潛在証實了王寶強聲明的真實性,粉絲們相信他們對信息作出的解讀,便更加無條件支持王寶強。

三、引導:傳播正確價值觀

王寶強離婚案關注度之高、輿論度之熱成為了2016年娛樂圈重大事件之一,從事件發生起,造謠言論就此起彼伏,猛料被曝出到被辟謠,再被曝出再辟謠,儼然成為了虛假信息的主戰場,這其中不乏商業媒體為了點擊率而進行炒作營銷。擁有極大話語權的媒體,應該堅守自身的職業操守和底線,不發布謠言,不散播謠言,發布信息前把關核實信息的真實性,全面客觀地報道事實的真相。新聞報道具有傳遞信息、宣傳政策、弘揚先進、批評監督、傳播知識,教育人民等功能,媒體過度報道娛樂事,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教育、科技、社會等其他話題的報道。受眾有娛樂消遣的需要,但同時也有科教學習的需求,作為社會公器的新聞媒體,應該滿足不同群體對新聞報道的需求,給受眾傳播正確的價值觀,而不是為了吸引眼球把新聞報道過度娛樂化,降低的不僅是新聞媒體的權威性和嚴肅性,還會使新聞報道走向娛樂至死的深淵。

網絡的開放性和匿名性讓網民可以在網絡上暢所欲言,網民在宣泄自己情感的同時,容易由“看客心理”轉變為非理性行為。作為普通網民,我們在這場“罵戰”中看到的是網民的媒介素養,縱使婚內出軌再有錯,這也是王寶強家庭的私事,評論的言詞應保持一個“度”,至於事件的究竟如何發展,我們可以圍觀,但不能謾罵。

參考文獻:

[1] 張異,牛凌雲.從王寶強婚變看危機輿情應對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6(17).

[2] (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 李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輿情生態演變機制及其特點分析[J].中國網絡傳播研究,2013(00):241.

[4] 楊冬霞.從“窺私欲”看媒體的新聞報道[J].經營管理者,2010(10).

[5] 余秀才.網絡輿論: 起因、流變與引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6] 陳杏蘭.從使用與滿足理論看傳播“爆款”——以王寶強離婚事件擴散為例[J].傳媒,2016(19).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