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7年3月上

報刊融合發展實踐的啟示

李 軍
2017年03月29日14:51 | 來源:傳媒
小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對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做出深刻闡述,強調融合發展要盡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實現融為一體、合而為一,著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2017年1月5日,劉奇葆同志在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從打造移動傳播矩陣、創新移動新聞產品、緊盯移動技術前沿這三個方面入手,實施移動優先戰略。回顧兩年來報刊領域融合發展歷程,梳理報刊融合發展的經驗做法,有助於我們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關於“移動優先戰略”的深刻內涵。

報刊融合發展取得重要進展

自2014年8月18日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審議通過《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以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稱“總局”)黨組全面安排部署融合發展各項工作。2015年3月31日,總局、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7月2日,總局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見》。

根據總局的統一部署,總局新聞報刊司在2014年9月立項啟動了“全國報刊媒體融合創新專家庫和案例庫建設項目”,並在這“兩庫”的基礎上,建立了“全國報刊媒體融合信息監測平台”(簡稱“兩庫一平台”),並於2016年開展全國重點綜合類報紙媒體影響力評估項目,組織全國報刊媒體融合創新案例評審工作。在全國報刊出版單位的423個融合創新案例中,分類選取了100個示范樣本,作為報刊轉型項目百佳在線上推廣,又從中評選了30個典型案例,作為報刊轉型項目30佳,實施線下路演交流。

報刊系統是融合發展先發領域。在互聯網加速重構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新形勢下,作為印刷媒體的報刊面臨的競爭更為激烈,融合發展的任務更為緊迫。一方面,信息傳播入口由傳統媒體向移動應用、社交媒體形態演變,要求通過深度融合佔據制高點、掌握輿論主導權。另一方面,報刊經營收入嚴重下滑、人才流失形勢嚴峻,倒逼報刊單位創造新業態、增創新優勢。據《2015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報紙營業收入較上年下降10.27%,利潤總額下降53.2%﹔期刊的營業收入較上年下降5.21%,利潤總額下降3%。2015年,全國43家報業集團中,31家出現虧損。反觀互聯網領域,2016年上半年,騰訊總收入為676.86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48%。2016年第三季度,微信和WeChat的合並月活躍賬戶數達到8.46億,比上年同期增長30%。2016年1月,微信公眾平台日均瀏覽量已達30億。

報刊業邁向質效並重階段。面對日趨嚴重的發展困境,我國報刊業頂住壓力,迎難而上,全面推進業務轉型。兩年來,有83.7%的報刊出版單位,制定了未來3-5年的融合發展戰略規劃文本,90.12%的報刊出版單位有具體措施和工作安排,超過1/3的單位進行了項目實施。而在兩年前,有具體項目實施的不到10%,轉型融合大多停留在“報(刊)+網絡版+手機報(刊)”的簡單相加階段。

2016年8月以來,總局新聞報刊司抽取全國報刊轉型升級融合創新的423個案例樣本進行了分析。總體認為,我國報刊業融合發展,由產品轉型逐步向業態創新轉變,向著質效並重的方向邁進。其特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從報網平移到數字分發。傳統報刊內容逐步由報(刊)網平移轉向分發平台的數字化傳播,移動傳播體系加快構建。二是從印刷發行到內容推送。以兩微一端為核心產品,以移動推送為特征,全面布局新媒體產品體系。三是從點面結合到統分結合。出現了中央廚房“一次採集、多次生成、多元傳播”全媒體統籌運作、全鏈條統分結合作業形式,全面變革傳統的點面結合的採編作業模式,新聞生產方式煥然一新。四是從滿足讀者到服務用戶。全面加快大數據建設步伐,深度垂直細分服務,由讀者本位向用戶本位轉變。五是從平面呈現到移動傳播。適應移動傳播、社交傳播、視頻傳播趨勢,積極涉足並嘗試傳播新技術、新領域。六是從二次售賣到資本運作。積極拓寬技術合作,有序實施資本運作,提高變現增值能力,探索盈利模式。

兩年來,經過全行業艱苦努力和積極探索,報刊融合發展隊伍拉開,逐步破題。一個重要標志是,報刊融合發展第一陣營初步形成,並駛入快車道,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表現。一是以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和各級黨報為骨干的主流媒體公眾號,會同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政務微博,全面進入輿論主戰場,在深刻變化的輿論格局中,日益發揮著“風向標”和“壓艙石”的作用﹔二是以中央媒體為統領、以各地黨報黨刊和各專業期刊集群為龍頭,積極拉動其隸屬的媒體,實施有效的集成創新和系統布局﹔三是以中央在京報刊出版單位為核心,以區域報刊集團和專業領域刊群為骨干,形成一批覆蓋北京、上海、浙江、廣東、江蘇、湖北、四川、山東、河南、江西、貴州等區域,以及基礎科學、醫學、材料、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報刊融合創新的典型﹔四是處在這一陣營的報刊出版單位,在幾個事關轉型升級的關鍵性指標方面,大大領先於其他單位。

報刊融合發展需向縱深推進

移動和共享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改變著人們的閱讀方式。我國移動新聞用戶已超過5億,佔網民總數的70%以上。隨著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技術的不斷演進,移動媒體正在加速發展。深入分析報刊融合創新經驗,學習領會中央戰略部署,必須把握移動傳播趨勢、樹立移動優先意識,實施移動優先戰略。這是報刊融合發展向縱深推進的關鍵所在,是報刊全面推動業務轉型的必由之路。

雙動一補:內容和技術雙輪驅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優勢互補。處在第一陣營的報刊出版單位,充分發揮內容原創力和品牌影響力,適應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的趨勢,以內容建設為根本,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實現內容生產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優勢互補,不斷創新產品形態、表達方式和傳播渠道。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所屬的“並讀”新聞客戶端,全方位對接旗下各紙媒、官微等的原創內容,在整合原創內容資源的同時,對用戶行為進行智能分析,設計優化閱讀引擎、搭建大數據體系,所創建的BDUBA系統不僅提高了用戶閱讀體驗,做到了精准推送,還打通了並讀積分商城與會員成長體系的橫向關聯,通過用戶分析做到廣告投放的有效轉化。四川日報報業集團以華西都市報為主體,打造“封面傳媒”,項目充分發揮黨報集團的公信權威、專業生產優勢,華西都市報的品牌和資源優勢,充分整合合作方阿裡巴巴的大數據技術處理優勢和海量用戶優勢,助推“封面傳媒”快速成為“平台級”產品。

五融合四同步:內容、渠道、平台、運營、管理深度融合,思維模式、報道組織、機制流程、作業模式同步創新。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報刊全行業普遍樹立“一體化發展是媒體融合內在要求和基本方向”的發展理念,大力開展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融合,大力實施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台終端、人才隊伍的共享融通,努力形成一體化的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管理體制。新華日報報業集團重設組織架構,設立了中央編輯、數字媒介、視覺傳媒、項目規劃、市場推介等七個中心,並再造採編流程、完善考評體系。在確保導向正確的前提下,將點擊量、停留時間、評論數、轉發數作為考評的硬性指標,對客戶端的整體考評,則以用戶數、日活率等硬性質指標作為主要依據。第一財經日報社採取目標規劃引領、組織機制保障、人才技術支撐、創新激勵驅動、全員培訓助力等“五管齊下”的舉措,加快推進全面轉型、深度融合,並將原來范圍僅限於內部的“第一財經數字化平台”拓展升級為既可內用,又可外聯的“第一財經雲媒體平台”,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元化、立體化的融合發展格局。

兩個一體化:業態重構與資源整合一體化布局,融合創新與深化改革一體化推進。創刊於1981年的《讀者》,致力於打造微《讀者》新媒體產品,以新媒體為平台,全面整合讀者的文化品牌、優秀內容、編輯力量、出版信息等資源優勢,在互聯網時代提升雜志在新媒體領域影響力,與此同時,致力於動漫、文化創意等文化產業領域的發展。2015年12月,讀者傳媒在上交所上市,為其雜志社確定了文化及相關產業等九大方向的戰略布局,搭建了發展平台,拓寬了發展路徑。中國社會科學院承建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了精品學術期刊600余種,論文近300萬篇,是以開放獲取模式出版的國家級、開放型、公益性的哲學社會可續信息平台。中國科技類學術期刊國際傳播平台,借助了《中國科學》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豐富優質的學術期刊內容,經過整合重組,打造生成了各類形態數字產品,集聚了中國科學院乃至國內外的高水平學術期刊資源,實現全方位運營和傳播。

兩做一擴大:做優存量、做強增量,擴大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提出了“以媒為本、多元多贏”的戰略定位,強化產品和內容建設,形成了《廣州日報》以及各系列報刊移動客戶端、微信、微博、視頻平台等全媒體產品線的服務功能,鞏固擴大了主報在傳統市場的地位和份額,多渠道產品的影響力業穩居行業前列。該集團還依托上市公司粵傳媒,通過資本方式進入戶外大屏、布局游戲、大數據產業等。當代貴州期刊傳媒集團緊緊圍繞黨刊定位,積極探索電腦屏當代先鋒網、手機屏掌上當代先鋒網,以及手機、平板電腦客戶端的三屏戰略,開拓黨刊新媒體立體傳播格局。

報刊融合發展務求全面深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結合剖析報刊融合創新樣本,必須把握“兩個規律”,即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堅持“一個思維”,即互聯網思維,堅持“八個字要求”(優勢互補、一體發展),落實“兩為”,即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這五個方面深度融合,打造強大實力、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四個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以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價值引領。據對2015年度全國重點報刊媒體影響力評估數據分析,以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媒體為引領,全國各主流報刊媒體通過報網刊網一體化發展,突出對重大主題報道。全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宣傳闡釋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聚焦中國夢、“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主題主線,圍繞十八屆六中全會、全國“兩會”、G20杭州峰會、慶祝建黨95周年、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等重要會議、重大活動和重要時間節點,全方位、多層次、多媒體開展宣傳報道。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黨報、晚報都市報刊載相關重大主題報道69萬余篇,主題出版濃墨重彩,專題報道主線突出,頭條建設闊步向前、新型傳播紛呈迭現,報刊新媒體建設一派嶄新氣象。

以先進技術為支撐,擴大新聞信息傳播。越來越多的報刊出版單位,以用戶為中心,以提升用戶體驗為目標,創新新聞生產和傳播技術,深度垂直服務區域用戶,新技術為新聞傳播插上翅膀。《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中央主要報紙客戶端已具備相對完善的移動視頻直播能力。人民日報社“中央廚房”設立數據與可視化實驗室,在大數據新聞、新聞可視化方面持續發力,人民網建成無人機報道團隊。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人民日報客戶端累計自主下載量超過1.4億﹔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粉絲合計達到8600萬﹔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粉絲突破620萬﹔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上海報業集團、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大眾日報報業集團等省級黨報集團,《廣州日報》《杭州日報》《深圳特區報》《新京報》《北京青年報》等地市級黨報和各地主要晚報都市報,集聚融合發展、轉型升級先發優勢,堅持一體化發展,擴大傳播力、提升影響力、夯實公信力。

以一體發展為目標,提升媒體影響力。處在第一陣營的報刊出版單位的融合發展,注重一體化發展、一體化布局。全面整合資源,統籌網上網下,形成產品體系迭代效應,實施深度垂直細分服務,應用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技術,形成報網、刊網的“一體化”“矩陣式”傳播,擴大整體用戶規模,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

2015年9月29日上線的光明日報社“光明雲媒3.0”,除布局“兩微一端”,還與深圳創維電視共同開發出更適於電視用戶的新聞客戶端,已有700萬的創維智能電視用戶可通過“光明雲媒”瀏覽新聞資訊。截至2015年11月,新京報社新媒體矩陣的用戶群已達2000萬人、總粉絲量超過200萬,日均閱讀量超過30萬﹔新浪微博粉絲量達1981萬﹔移動端產品包括手機客戶端、iPad客戶端、新京報付費數字版等,構建出強大的“新媒體產品矩陣”。大眾日報報業集團圍繞打造核心競爭力,堅持深耕主業,牢牢抓住“主業、資源、資本”三要素,依靠主業獲取優質資源,把資源資本化,再以資本反哺報紙主業,推動影響力轉化,孕育媒體融合發展新理念、獨創大眾發展模式。廣東省各大報業集團更是發揮各自優勢,推動集成創新。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羊城派”、《南方都市報》“並讀”客戶端、《廣州日報》“廣州參考”、《深圳特區報》的“讀特”、《深圳晚報》的“深圳ZAKER”等一批新媒體傳播平台,正在探索以資本為紐帶,推動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推動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台終端、人才隊伍共享融通。借助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推進金融杠杆和市場化運作兩方面作用,共同發力,在廣東南方媒體融合發展投資基金、廣東省新媒體產業基金等媒體融合發展強大的金融和政策支持下,持續釋放出體制和機制創新的活力。

可見,報刊印刷品發行量和“兩微一端”用戶數,紙媒有效傳閱率和數字內容下載傳播,紙媒覆蓋面和“兩微一端”用戶活躍度,權威發布、評論影響,渠道分發、議題主動設置和讀者社交參與等,構成評估媒體影響力新標准。過去單一的傳統報刊發行計量統計指標,逐漸被多元的、綜合的媒體影響力評估指標體系替代,催生出新型媒體影響力指標結構,改變著媒體影響力的評估標准,並被業界認同。

無論從上述案例和數據盤面分析,還是對傳統報刊特別是報刊主流媒體實際觀察,尤其是在重大公共事件和重大輿情考驗面前,主流媒體發聲並未缺失,相反,引導公眾澄清謬誤、明辨是非的力量和作用反而增強。換句話說,傳統媒體發行量下降,但影響力在提升。為此,建立基於全媒體環境下的報刊媒體影響力全要素評價指標體系,特別是移動傳播要素評價指標體系,是改革的重要方面。

以平台創新為關鍵,構建新型業態。建設採編平台和用戶平台“雙平台戰略”成為行業共識。在全面轉型、業態創新的進程中,我國傳統報刊業的各類資源要素依托全新的平台整合、調整、放大、優化。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全媒體平台,在運作模式上,改變了傳統的以版面為主導的“記者前線+編輯后方”作業模式,採用“數據支持+記者前線+可視化融入+極速推廣+產品經理統籌”的多線寫作模式,進行全媒體形態、24小時全天候的生產,從而實現了“記者一次採集信息、廚房多種生成產品、渠道多元傳播給用戶”。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的全媒體指揮中心,集同步視頻採訪、全媒體編輯、實時發布、輿情監控等功能於一體,進行跨部門聯動、全形態聚合、多終端推送﹔“神碼客戶端”的用戶已超過100萬人,成為湖北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媒體平台。

報刊業轉型發展取得的經驗彌足珍貴,融合創新面臨的問題也時刻困擾。內容建設和先進技術是融合發展兩大支點﹔優質內容生產和擴大移動傳播,是構建新型業態的兩大基石,也是打通最后一公裡,實現價值變現、資源變現、影響力變現的兩個重要因素。我們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深刻內涵和中央領導關於“移動優先戰略”講話精神,貫穿到報刊融合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以融合創新的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作者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司長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