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前沿聲音>>編採探索

全媒體時代報紙需要新聞“原創味”

胡光華
2017年04月05日14:41 |
小字號

新聞原創味是一張報紙獨特的標識,在新興媒體風起雲涌的今天,傳統報媒尤其是黨報要想深刻融入這場媒體變革,並在融合發展中起到基礎性、決定性作用,必須不斷培植自身新聞優勢,以創新精神創作出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飽含原創味的新聞作品。

報紙要打造新聞原創味,首先,必須從戰略層面著手,搭建融媒體矩陣,構筑原創空間。其次,必須從戰術層面著手,推動報社各生產要素圍繞媒體融合戰略打造原創新聞。

報紙的新聞“原創味”,筆者將其定義為報紙具有個性特征的創作成果,它附著於新聞的形式和內容而反映出來。一張具有新聞原創味的報紙,一定是在傳播方式、出版風格、新聞內容等方面具有特色的報紙,也一定是具有較強新聞性、可讀性、傳播性的報紙。在當前媒體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報紙受到新媒體的強大沖擊,傳統紙媒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成為大勢所趨。在此情況下,報紙尤其是黨報的生存發展更需在新聞供給側發力,打造新聞原創味,這是因為:

缺乏新聞原創味,報紙將在媒體融合發展中坐失良機。全媒體時代,報紙唯有融合發展才有出路。然而,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的“傳統媒體+互聯網”,而是作為核心的內容和作為基礎的平台互相融合,不斷提升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顯然,如果報紙缺少原創的核心內容、創新的傳播平台,就難以在媒體融合發展中有所作為。特別是傳統黨報有著極強的人才優勢和科學完善的採編體系,因此在融合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和主導性作用,如果報紙新聞創作缺乏原創味,新聞產品供給側與新興媒體的需求側將無法協調同步、融合發展,最終使報紙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大潮中坐失良機。

缺乏新聞原創味,報紙新聞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將被扼殺。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新聞輿論工作要“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要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新聞也是一項鼓舞人、引導人和塑造人的事業,需要創作出讀者喜聞樂見,融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為一體的精品,這就對新聞的原創味提出了要求。新聞創作也是一門藝術,報紙要從新聞策劃、採寫、編排、傳播等方面做出“藝術性”,必須要有導向精准、創新求變的原創精神。缺少了新聞原創味,作品就沒有生命力,新聞該有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將被扼殺。增強新聞原創味,也是報紙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要素。

缺乏新聞原創味,將影響讀者的閱讀感受和審美情趣。報紙的服務對象永遠是最廣泛的讀者。要贏得讀者和市場,報紙首先要有自身的魅力和氣質,而魅力和氣質的體現在於新聞形式的多樣性、新聞含量的豐富性、新聞題材的可讀性、新聞寫法的趣味性,歸結為一條:隻有以原創精神來生產新聞產品,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新聞風格和特色,樹立自己的新聞品牌。反之,如果一張報紙始終長著“大眾臉”、生產“大路貨”,怎麼能吸引讀者的眼球呢?缺乏新聞的原創味,就激不起讀者的閱讀美感和審美情趣,無法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獲得認同、贏得市場。

可見,新聞原創味的確是報紙生存和發展的迫切需要。那麼如何打造報紙特別是黨報新聞的原創味,使報紙在全媒體時代的融合發展和激烈競爭中贏得發展的主動權?這是一個綜合性工程,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關鍵要做好三個方面:

一是報紙應充分認知新聞創新的重要性,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隨著新興媒體的裂變式發展,傳統紙媒的新聞原創味也賦予了新的內涵,即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推動融合發展,開創新型、多元化的新聞發布渠道。這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新聞形式上的原創味。所以,報紙要打造新聞原創味,首先,必須從戰略層面著手,搭建融媒體矩陣,構筑原創空間。事實上,融媒體矩陣在提高新聞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上發揮出了巨大作用。《江西日報》6年前開通微博,成為全國十大黨報微博之一。微信矩陣也有“江西日報”“時政頭條”“重磅財經”“文化贛鄱”等,滿足了不同讀者的需求。江西日報手機網更是實現了黨報資訊從PC端到移動端的飛躍。今年以來,江西日報社積極重構採編流程,通過建立採編“中央廚房”,有效整合資源、打通渠道,實現“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通過推進媒體融合,江西日報社收獲了豐碩成果,報網互動的《江報直播室》成為中國新聞名專欄,許多重大策劃報道引起強烈反響。其次,必須從戰術層面著手,推動報社各生產要素圍繞媒體融合戰略打造原創新聞。比如創新採編和考核機制,江西日報社推行“一崗雙責”,報媒記者同時也是新興媒體記者,通過創新考核機制調動了記者採寫原創新聞的積極性。比如整合採編資源,去年和今年全國兩會,江西日報社派出全媒體報道團隊,為讀者第一時間奉上全方位、多維度的原創新聞,彰顯了媒體融合的強大力量。

二是報紙應追求新聞作品的形式和內容創新,生產有影響力的精品。新聞採編,人是第一生產力。要激發記者的原創意識、精品意識,首先,引導他們在新聞作品的形式上求創新,運用“新聞+文學”“新聞+故事”“新聞+韻律”等寫作形式方面的美學要素,豐富新聞報道的表現手法、層次結構、語言風格等,增強新聞的傳播效果。同時在新聞作品的內容上求突破,把准“真善美”標准,捕捉採訪對象真實的細節之美、情感之美、價值之美,這樣才能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情感認同和價值導向。新聞作品形式和內容的創新,必然帶來可貴的原創味。其次,要著力培育記者追求新聞原創味的良好土壤。當前,記者起碼必須具備兩方面能力:一是對所報道的領域、事件的專業認知要有相當水准﹔二是對新聞本身的業務要有相當水准。這也是記者新聞原創味形成的主要先決條件。因此,報社應當營造良好環境,培養專家型記者,鼓勵他們出水平、出特色、出風格。

三是報紙應構建採訪和編輯溝通協作新機制,實現新聞生產效率最大化。新聞原創味的形成,也依賴於記者與編輯之間的互相尊重和溝通協作。首先,報紙應不斷探索全媒體時代的採、編溝通協作新機制,實現新聞生產效率最大化。尤其在融媒體實踐中,“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生產模式,更需要記者和編輯創新溝通和協作渠道,以制作獨具特色的原創新聞。2014年《江西日報》刊發的消息《項目審批“長征”698天 泰豪動漫變“動慢”》就是採編溝通協作的成果,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此稿見報后,採編雙方再次同步策劃,推出《簡政放權進行時》欄目,與中國江西網互動,引發社會大討論,彰顯了黨報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其次,採編雙方應相互尊重對作品的創作、修改意見。由於新聞原創味與記者、編輯的主觀傾向、審美意識息息相關,因此雙方應加強美學理論、審美常識的學習和研究,要尊重對方的勞動成果。比如,編輯處理稿件應尊重記者的原創性,保留其寫作風格和特色。筆者在新聞寫作中偶採用散文化手法,如在《返鄉妹子治虫記》中寫道:“有些虫子怕野蜂。她種連片的金魚草、波斯菊、百日草……野蜂花間飛舞,一些小虫就交上厄運了。鳥們也愛上了這兒,有事沒事倏然而至,吃吃虫子、溜溜嗓子。”“這裡春日跳蛙遍地,夏夜流螢紛飛,秋晚草虫和鳴,冬月蚯蚓暗蟄。生物和諧共長,才孕育了水果的至純美味。”這些原創味十足的新聞句子,均得到編輯認同,令讀者耳目一新。

當然,報紙新聞原創味的形成還有其他途徑。總之,報紙要在媒體融合中有更多話語權,要在轉型升級之路上走得更穩更快,新聞的原創味不可缺少,它是輿論引導的技術要求,也是受眾的閱讀所需,還是報紙的立身之本。

(作者單位:江西日報社)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