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朗讀者"第一季收官 董卿:不要低估年輕觀眾的審美

2017年05月08日07:53 | 來源:新聞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不要低估年輕觀眾的審美和判斷力”

“有人說,青春是那麼美好,唯一的缺點就是消逝得太快,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拼勁全力,好好生活。感謝收看《朗讀者》,明年再見。”說完這段告別詞,主持人董卿轉身離開,舞台上大門也緩緩關閉……上周六晚,央視《朗讀者》播出了第一季的最后一期節目。

從第一期的“遇見”到最后一期的“青春”,在過去3個月中,《朗讀者》以12個各具特色的主題詞,吸引了各種各樣的朗讀者。他們的人生故事和深情朗讀,引發了無數觀眾的共鳴,節目的熱度也水漲船高,豆瓣評分更高達8.6分。

據悉,5月15日,《朗讀者》還將在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特別節目,少年偶像王源等的訪談和朗讀部分都將在特別節目中與觀眾見面。

從“遇見”開始 以“青春”告別

“青春就是充滿希望,充滿生命的活力。”繼馮小剛、老狼、郎平等人的亮相之后,在《朗讀者》最后一期的尾聲,錢谷融、韓美林、余光中、馬識途、喬羽、馮驥才、方成、賀敬之8位文藝大家特別獻聲。他們中,最年輕的75歲,最年長的102歲,卻不約而同地道出心中對“青春”這一主題詞的理解。

這個收尾,讓人不禁聯想到《朗讀者》開播的第一期。當時,圍繞著“遇見”的主題詞,96歲的翻譯家許淵沖壓軸登場。憶起當年將林徽因的詩歌《別丟掉》 翻譯成英文送給喜歡的姑娘,念著詩句的許淵沖竟流淚了。青春不老,一頭一尾的呼應,頗具趣味。

事實上,觀看《朗讀者》堪稱一次“遇見”與“青春”同在的旅程,精彩片段接二連三。談“選擇”,作家麥家首次披露了他與青春期叛逆的兒子之間“苦戰”,他寫給兒子的信被封為“最美家書”。說“禮物”,倪萍與董卿兩代央視主持聚首,倪萍更難得地披露了她一度離開主持舞台的原因。詮釋“味道”,93歲的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聊起了中國古詩詞獨特的韻味和美感……這些精彩篇章讓舞台上的朗讀者呈現出年輕的精氣神,也讓無數觀眾,尤其是年輕人與節目結緣。正如董卿在最后一期節目中所說:“我還記得節目開播的那一天,我站在這裡和大家說,你好。我們那期節目的主題是遇見,我說希望這一次的遇見讓我們彼此感受到更多的美好。我感受到了。”

240篇“10萬+”熱度不止在熒屏

記者注意到,從總體熱度來說,《朗讀者》在過去的三個月收獲頗豐:在線下,“朗讀亭”走訪了北京、上海、南京等13座城市,吸引了大量普通人的參與。在線上,節目的短視頻點擊率不俗,斯琴高娃朗讀《寫給母親》播放量高達5000萬,音頻版《朗讀者》則在喜馬拉雅App擁有了38萬訂閱用戶,收聽量達3億多次。而在收官之際,與《朗讀者》相關的、擁有“10萬+”閱讀量的微信訂閱文章多達240篇,各類與《朗讀者》相關的書單推薦、閱讀參考也絡繹不絕。

不僅如此,在不久前的戛納電視節上,《朗讀者》也吸引了外國節目版權方的關注。法國赫夫·休伯特電視制作公司就曾主動詢問節目是否有出售模式的意向,希望在法國、比利時、瑞士等地區制作法語版的《朗讀者》。

對於這樣的熱度,董卿也曾感慨,自己最初沒想到節目會收獲那麼高的新媒體熱度,“很多人問我,你覺得為什麼年輕人會喜歡《朗讀者》,我就說為什麼你覺得他們不喜歡呢?他們成長在一個更富裕、更開放、更文明的社會,他們接受著更良好的教育,我們不要低估了他們的審美和判斷力,自以為了解他們就喜歡某一種類型的節目”。

至於未來的第二季,除了節目中董卿的一句“明年見”,節目組也暗藏“彩蛋”:《難忘今宵》 的詞作者喬羽算是節目中最后一位出場的“朗讀者”,“明年春來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正道出了節目與觀眾相約來年的心願。(記者 曾索狄)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