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5期

簡論中外戰爭中活躍的戰地記者【2】

徐驚奇,王子路
2017年06月05日09:05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二、戰地記者通過深入報道引導輿論走向

由於戰地記者深入戰場採訪,他們寫出的報道往往能對輿論走向起到一定的影響。前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1915年1月22日致愛德華·格雷爵士的信中,談到了戰地記者的極端重要性,“他們在軍事方面沒有任何作用,但是能非常有效地阻止公眾輿論對你的挖苦嘲弄。[3]”羅斯福是從政治家的角度來看待戰地記者的重要性,強調戰地記者的報道既能消除公眾對信息需求的不確定性,同時也能有效引導公眾輿論。

以意大利著名記者法拉奇為例,1982年6月12日,在阿根廷駐馬島守軍最后投降的前兩天,法拉奇採訪了阿根廷總統兼陸軍總司令利奧波爾多·加爾鐵裡。原本計劃做好各種應對的加爾鐵裡根本無法應對法拉奇的連珠炮的有備而來的發問,最后無奈承認阿方發動戰爭的理由“是基於情緒,不是黃金,不是石油,不是戰略地位。[4]”無疑,加爾鐵裡的表現,在法拉奇的筆下所記錄下來的印象,將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各國民眾關於阿根廷的輿論走向。

當然,戰地記者們更重視報道的客觀公正與平衡。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后,美國國際新聞社記者伯雨登、《芝加哥日報》遠東特派記者史蒂爾,以及斯諾等人先后通過各種渠道將他們採訪和了解到的消息發回英、美的多家媒體,他們的平衡客觀報道讓國際社會對中國國內情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評估。可以設想,如果沒有這些外國媒體駐中國記者的深入採訪報道,僅從國民黨一方發出的聲音或外國媒體單方面引用國民黨方的報道,外界對於皖南事變的評價將會是無法預知的情況。

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著名的“三S”是外國駐華記者中的代表。三位美國記者分別是斯諾、史沫特萊和斯特朗,由於他們的名字首字母都是S,加上都一度在中國大地參與採訪報道活動,寫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人們親切地稱他們為“三S”。他們的媒體報道和相關著作,大多都和中國戰場密切相關。以斯諾為例,作為美國《密勒氏評論報》駐華記者,沖破重重阻力到延安採訪中共高層,多次和毛澤東徹夜長談,不但出版了《西行漫記》(又稱《紅星照耀中國》),還在多國媒體上發表了關於中國的文章,將他看到的中國真實情況傳播到世界各地。在中美建立外交關系的20世紀70年代,他也作為兩國領導人的“信使”在雙方之間傳遞信息。

三、戰地記者面臨的工作環境多面且復雜難辨

戰場情況向來瞬息萬變,而且由於交戰各方都有自己在宣傳方面的嚴格的管制措施,這對想要寫出高質量報道的戰地記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美國在近年的幾次戰爭中就開始表現出對於戰時宣傳管制措施的極度重視。

越戰初期,由於媒體介入戰爭的力度不大,政府並未覺得有多少阻力。但當媒體的關注度逐漸加深,更多的美國民眾開始通過駐越南的戰地記者從各類型媒體發回的報道了解到越南戰場更多和更進一步情況時,輿論走向開始出現了急劇變化。美國媒體駐越南的戰地記者們提供了更多觀察和思考越戰的角度,由此連帶的公眾輿論變化令美國政府猝不及防。美國在越戰中的失敗,美國軍方認為新聞記者和媒體報道負有責任,他們在后來的戰爭中逐漸加強了新聞管制。在隨后的戰爭中,既有美國軍方不允許記者隨軍的做法,比如1983年的美軍入侵格林納達。也有採取各種手段拖延記者隨軍時間的案例,比如1989年美軍攻入巴拿馬城之后兩天記者才獲准進入戰場採訪。到伊拉克戰爭時期,美軍更是創造性地推出了“嵌入式記者”(Embedded Journalist)的做法,對想要採訪伊拉克戰爭的世界各國媒體記者的報道行為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在如此大環境下的戰地記者,要想寫出出色的報道更是難上加難。

近年來,當代戰爭開始出現了“獨立戰地記者”,他們並不隸屬於任何新聞機構,全程依靠一己之力完成獨立報道。事實上,為了報道真相和揭露謊言,獨立記者比普通戰地記者面臨的阻礙更多,他們還要考慮自己的報道如何能夠出現在各大媒體上,比如香港資深女記者張翠容,就是獨立戰地記者的代表。

當然,復雜的工作環境也引申出了一些相關問題,新聞倫理就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代表。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爭奪馬島的戰爭中,在戰場進行採訪工作的BBC戰地記者的報道也曾給英國高層和軍方造成了不大不小的麻煩。5月4日,阿根廷出動戰斗轟炸機攻擊英軍導彈驅逐艦謝菲爾德號。阿軍發射的兩枚“飛魚”導彈中的一枚擊中了謝菲爾德號的要害,謝菲爾德號隨后起火並下沉。事發后英軍一度試圖封鎖消息,但BBC仍然公開了這個消息。甚至還有資料提到BBC記者曾將英軍戰斗部署的位置通過廣播播報出去,消息被阿根廷軍隊收聽到后迅速增派了援軍,由此極大地增加了英軍的打擊難度並隨之造成了更大的傷亡[5]。BBC的戰地記者要不要做出這樣的報道或者說在什麼時候做出報道,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關於新聞倫理范疇的爭論了。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戰地記者,除了熟練運用駐在國語言、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熟練的採訪技巧外,還需要敢於冒險的精神,以及對於新聞真實的執著追求。雖然世界和平是未來的大趨勢,但沖突和戰爭依然不可避免,戰地記者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 展江.戰地記者縱橫談(上)[J].軍事記者,2001(5).

[2] 習近平.銘記歷史,開創未來[N].人民日報,2015-05-08.

[3] (美)拉斯韋爾.張潔等譯.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 展江,楊魯江.新聞與戰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5] (英)蘇珊·L·卡拉瑟斯.張毓強等譯.西方傳媒與戰爭[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