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總書記關心的學科建設,清華研討中國特色新聞學

2017年07月05日10:55 | 來源: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小字號
原標題:總書記關心的學科建設,清華研討中國特色新聞學

煮酒

  7月4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真是熱鬧,一場高級研討班在此拉開帷幕。大家一定看到了下圖的橫幅了吧——“首屆中國特色新聞學高級研討班”。不管是原來學過新聞的,還是現在干媒體這一行的,可能都抱有一個問題:中國特色新聞學,是咋回事兒?煮酒話媒工作室帶您走進清華,去看看這究竟是怎樣的研討班。

1

  背景: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

  時者,勢也。為什麼要開這個研討班?后面可有著重要的時代背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人們常常用時間來簡稱和區分這些講話,比如講新聞輿論工作的“2·19”講話、講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的“4·19”講話等。這兒要重點說的是“5·17”講話。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人民日報》於5月18日的頭版頭條刊發了消息,5月19日又用二版整版加三版近半塊版的大篇幅刊發了講話全文。

微信圖片_20170705085939

  在“5·17”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他認為,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戰略還不十分明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平總體不高,學術原創能力還不強。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那麼,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具有什麼特點呢?總書記強調,要把握住3個主要方面:體現繼承性、民族性﹔體現原創性、時代性﹔體現系統性、專業性。他說,隻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要加快完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如哲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民族學、新聞學、人口學、宗教學、心理學等,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普遍意義的學科體系。”請注意,“新聞學”是總書記提到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11門學科之一。

  使命:建構中國自己的話語

  將新聞學納入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學科后,如何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成為中國新聞理論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前段時間,中國新聞史學會便成立了一個二級分會——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委員會。

  說起中國新聞史學會,那可是學界大咖雲集的地方。據它的官網介紹,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新聞傳播學方向唯一的一家以研究中外新聞傳播歷史與現狀、促進新聞傳播學發展為宗旨的全國一級學術團體。學會是在我國著名新聞傳播史學者方漢奇、寧樹藩等教授的倡導下,於1989年4月經國家民政部正式批准在北京成立的,業務主管單位為國家教育部。現任會長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昌鳳,名譽會長為中國人民大學榮譽教授方漢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趙玉明、北京大學教授程曼麗。目前,學會秘書處設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3

  中國新聞史學會下面設有多個二級分會,比如新聞傳播教育史研究委員會、外國新聞傳播史研究委員會、網絡傳播史研究委員會、公共關系史研究委員會、輿論學研究委員會、視聽傳播研究委員會、新聞傳播思想史研究委員會、傳播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等,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委員會是其中一個分會。這次,在清華大學開班的“首屆中國特色新聞學高級研討班”,就是由中國新聞史學會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委員會與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聯合主辦的。

  在研討班上,煮酒話媒工作室還了解到,中國新聞史學會將於8月在鄭州舉辦2017年度學術年會,主題是“全球視野,中國體系:面向未來的新聞與傳播學研究”。各二級分會將開辦分論壇,其中,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委員會將舉辦“中國特色新聞學理論與話語”學術論壇。

  正如論壇征稿啟事中所說:以互聯網、數字化和大數據為基礎的傳播技術革命帶來了新聞全球化和輿論分眾化,也打破了我們原有的思維方式和新聞傳播格局。如何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理論,並在國際新聞傳播中建構中國自己的話語,已經成為當下新聞傳播研究的重要話題。

  研討:中國風格的學術追求

  這次“中國特色新聞學高級研討班”,請來了海內外知名學者就如何建設中國特色新聞學進行研討,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界業界代表近50人參加。為期6天的研討班上,將有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澳門大學以及加拿大的著名學者李希光、李彬、胡鈺、王維佳、韓毓海等,圍繞“中國共產黨時代敘事與歷史使命”“社會價值觀與當代媒體”“新中國與新文化”“世界視野和大歷史維度論述中國道路的先進性”“一帶一路寫作:慢新聞學的嘗試”“如何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新聞歷史”等,講授和分享研究成果。

4

  7月4日下午的第一課,就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柳斌杰講授。他著重講解了建立中國特色新聞學學科體系的四個范疇、三大規律和五個學術方面的追求。煮酒話媒工作室給您擇其要,講講柳院長眼裡中國特色新聞學的“四梁八柱”。

  四個范疇,即:新聞、傳播、媒體、輿論。柳院長表示,現在人們經常將傳播和新聞混為一談,傳播渠道和手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相對而言,新聞本身變化並不大,現在人們的主要關注點集中在渠道上,對內容本身的關心反而比較弱。

  三大規律,即:客觀存在的規律、主觀認識的規律、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規律。認真研究客觀存在的規律,就會對假新聞有清醒的認識。同時也要意識到,新聞是新聞從業者對於客觀事實的再加工。最后,還要注意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問題。

  五個學術方面的追求,即: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時代化、新聞學術體系的中國化、新聞視野的國際化、新聞傳播的現代化和新聞輿論的主流化。這五個方面的學術追求,給有志於從事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的人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向。

  “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風格、氣派,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成熟的標志,是實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5·17”講話中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上,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特色”一定會成為中國在世界哲學社科領域的閃亮名片。(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煮酒話媒工作室 丁丁 李康樂)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