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7年·第6期

傳記片的心理性探析與創作【2】

鮑永紅
2017年07月07日10:15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徐舜壽性格中一直有著一種孩子般的真誠,沒有城府,生長於浙江南潯的他有著江浙人特有的聰慧、認真的秉性,徐舜壽從小就是一個天才式的學霸,連續跳級,16歲就考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27歲赴美國學習航空技術,39歲成為中國首個飛機設計室主任設計師,同時由於他非常之聰明,因而也具有自信、張揚、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這樣的性格導致他在政治運動中屢次遭受沉重打擊。徐舜壽相當於生活在一個並不適合他的時代,所以他的人生悲劇色彩非常濃,他身上具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卻囿於時代的局限性,這一沖突在他的精神世界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他曾反復反思自己錯在哪裡,一心希望實現自己的中國航空夢。但是歷史浩蕩,個體的生命在歷史洪流中根本無力跳出來去客觀地認識一切,這讓他時而清醒時而迷茫。在徐舜壽與妻子的通信以及文革期間所寫下的反思材料中,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一點。如果抓住徐舜壽這一精神世界的強烈沖突去選取事件,結構影片,一定會塑造出一個立體豐滿、真實動人的形象。

但是,正如前面所講,中國的傳記片往往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約。除了后人、家人,更多的是來自於其他方面。比如56年到66年這一段歷史時期在宣傳層面的敏感性,另外投資方雖然認為選擇具有心理呈現性的素材對塑造人物會有幫助,但是畢竟出品方為這樣一個人物做傳記的目的是為了行業方面的宣傳,希望通過這個人物的事跡樹立行業標杆,展現行業發展歷程,因而歷史性的事件才是敘事重點。

所以,有時傳記片的創作需要在藝術和宣傳之間做出平衡。最終的權衡結果是採用多線索敘事,三條線索並行:一條是現實線索,徐舜壽夫人宋蜀碧為寫回憶錄而整理兩人以往通信的過程,這條線索主要是呈現了徐舜壽內心世界的沖突和掙扎,可以清晰地從信中感受到他的內心矛盾和痛苦,劇情上圍繞信件中提到的事件展開敘事﹔第二條線索是歷史線索,即宋蜀碧所寫的回憶錄的內容,以宋蜀碧第一人稱視角展開,回憶了兩人從認識到結婚生子以及后來的家庭生活的片段,這條線索呈現了徐舜壽的情感世界﹔第三條線索也是歷史的,客觀記錄了徐舜壽從擔任新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主任設計師開始到最后去世的十年,這一線索的立場是國家的、行業的,呈現了新中國自主飛機設計事業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艱難歷程。這樣幾條線索的選擇與平衡既達到了出品方宣傳的目的,又兼顧藝術化地塑造人物形象的要求。

四、結 語

人物精神世界的處理是傳記片創作的根本,不同側面人格的展現、不同心理狀態之間的沖突,決定了傳記人物的形象塑造,也決定了一部傳記片的成功與否。可以看到,在當下的創作環境裡,無論是市場的倒逼還是創作者的自覺追求,傳記片創作正越來越多地向具有心理性的類型化方向轉變。 

參考文獻:

[1] 曲德煊.從美學本體看中國傳記電影的局限性[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9(12):80-82.

[2] 丁蔭楠.一筆豆腐帳——丁蔭楠導演藝術檔案[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92.

[3] 饒曙光.人物傳記片:類型 題材[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 2013(3):45-46.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