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7年第4期

新聞的品質不是審美標准而是思想定力【2】

劉建明
2017年07月11日08:53 |
小字號

新聞不僅包含默思的材料,而且要不斷証實生活的是非,在受眾心中發出電光石火,給他們播撒真理的種子。新聞如果被放在真理的框架裡,讓受眾潛濡默化、如飲醍醐,新聞就有啟蒙的力量。但思想、真理和事實不同,思想、真理總是凝固僵滯,時間一長將變得陳腐守舊,陷入虛談空論。有思想的新聞總是隨著生活前進,不斷搜尋最先進的事物,引領人們的思考。如果新聞落后於生活,缺乏新事實的啟迪,就不會再有啟蒙和生機。所以記者應不斷“俯下身”“沉下心”研究現實事物,由外觀到內察,從實証進入思辨,不斷提出最新的思想。

在漫長的媒介生命中,媒介思想不斷演變,如果思想背離實踐,大眾就會拋棄它。這種“受眾背棄律”,構成媒介的生態循環,使媒介經歷著生死興衰的過程。有的媒介把意識形態當作萬能的機器,固守陳舊的觀念拳拳自戀,絕不會推出高品質的新聞。有的媒體人把印刷機、攝像機和網絡當作萬能的法寶,不想隨著技術的升級而改變陳舊的內容。有些人對機器是如此崇拜,以為有了新媒體就開辟了人類未來,大談微博、博客或微信的技術奇跡,卻不研究如何改善傳播內容,對新思想不屑問津。這是用機器屠殺新聞業,或者說是傳媒界在自殺。大眾不會對機器消極依賴,也不會對陳舊的思想可憐地順從。不管新媒體如何萬能,最終取勝的是新思想。

必須承認,許多公眾都有正確的判斷,媒介無視這種判斷力,其思想定力就會泯滅,最終被民眾所唾棄。21世紀有許多奇幻和誘惑,堅守底線、不為利益和誘惑所動,就應當獻身於新聞思想定力的永恆價值。“面對誘惑,央視財經頻道的芮成鋼作出了自己的選擇﹔21世紀報的主編同樣作出了選擇。這些曾經的明星媒體人的墮落令人震驚,才華橫溢的他們沒能堅持自己最初的理想,沒能用自己的心與筆寫出時代故事,發出時代聲音,反而在誘惑中迷失了自己,忘卻了回家的路。”[6]報道我們時代的真正生活,讓每個受眾感受到新聞的力量,讓千百萬民眾接受精神洗禮,正是有品質的新聞的終極目標,值得媒體人終生堅守。

媒介精神在本質上是統一的,它報道的所有新聞都有大體一致的思想軌跡,因此,黨媒思想的統一是符合邏輯的意識形態。如果一個國家的媒介每天傳播各種混亂的觀點,讓受眾面對雜亂無章、爭執對峙的見解迷茫無措,社會思潮的分崩離析將導致社會混亂,民眾將惶惶不可終日。但媒體思想的統一,必須遵循公共利益的最高原則,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宗旨。黨媒要“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7],讓萬眾勠力同心,投身於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事業。這種新聞思想定力給人以信心、希望和動力,無疑產生的是正能量。

三、有品質的民生新聞都有溫度

新聞的“溫度”是指新聞反映群眾的疾苦、挫折和生活的坎坷,使受眾感到溫情、慰藉、希望和光明,體驗到媒體的深切關懷。這是有品質的民生新聞的基本特征。馬克思早就指出,“報刊只是而且應該是‘人民’(確實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公開的’表達者”,“報刊應當真誠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與憂患、熱愛與憎恨、歡樂與痛苦”。[8]做“有溫度”的新聞,把新聞寫在群眾的心坎上,必須回答民眾心裡的呼喚,讓他們找到中肯、滿意的答案,得到歡樂和鼓舞。

一些媒體努力報道有溫度的新聞,但它們回避人民的根本利益問題,用“好人好事”體現報道的溫情。這不啻是窮幽極微、舍大求小,在言輕旨淺的問題上兜圈子。“公交司機把殘疾人抱下車暖人心”“數十人為救人抬起13噸重公交車”“油條哥不用有害的‘復炸油’做油條”等此類新聞,確實給當事人和受眾帶來一絲溫暖,但受眾更大的疾苦、更煎熬的思慮,主流媒體卻很少報道,即使報道,總是板著面孔說套話,受眾得不到少許的溫情和憧憬。

央廣網記者馬繼鵬赴貴州採訪,曾發出這樣的感嘆:“隻有真正到了現場,你才能感受到當地百姓生活的艱辛,貴州脫貧攻堅不易!”“隻有緊握老百姓的手,我們的呼喚才更有力量。”[9]現在,底層民眾思考的重要生存問題,痛定思痛,讓國人焦慮。民眾的一些重大切身利害問題黨中央多次提及,而某些地方政府卻充耳不聞,光做表面文章,主流媒體也置身事外,很少報道。微信微博卻拾遺補闕,競相曝光,把幾億網民吸引到“公眾號”裡圍觀。

習近平強調:“改革要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創造經濟高速發展的奇跡,也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厚,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10]報道這樣的新聞,濟物安民,敬天愛民,才有真正的溫度,才是黨媒的頭等大事。

有溫度的新聞就在我們身邊,在公眾的街談巷議中隨時可以被感應、被激發。聽取人民的呼聲,把媒體的關愛轉向人民的切身利益,民眾的溫暖就會從心中升起。沒有聖潔的情感,新聞就不會有溫度﹔沒有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媒體就不能重視人民的疾苦﹔沒有忠於人民的職業道德,報道就不敢說真話,那麼,民生新聞的溫度就上不來。受眾感受不到媒體的溫暖,新聞散發不出記者的暖意,政策報道就難以給人以信心、希望和動力。

新聞自然要講究文字風格和謀篇布局,講述故事要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這不是為了新聞審美,更不是新聞審美的標准,而是為了增強新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新聞表達鮮明、正確的立場。對社會問題的報道,記者既要坦誠地直面社會,抓住要害,又要總體把握生活,防止以偏概全,不能為揭露真相而撕裂社會,制造社會沖突。總之,新聞的品質——無論是思想定力還是散發暖意,都是新聞影響力的基因,遠遠超出了新聞審美的范疇。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EB/OL].新華網,http://home.china.com.cn/shitoutiao/2016-02-20/a988868.shtml.2016-02-20.

[2]2016年第二季度房價出現斷崖式下跌是曲解[EB/OL].中廣網,http://bd.loupan.com/html/news/201512/2106399.html.2016-12-05.

[3]劉建明,等.新聞學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217.

[4]湖南紀委干部叫板縣委書記事件輿情報告[EB/OL].正義網,http://www.jcrb.com/yqjc/201111/t20111108_748672.html.2011-11-07.

[5]人民時評:紀委干部“叫板官員”該由誰接招[N].人民日報,2013-12-10.

[6]寫有溫度的新聞 講有靈魂的故事[N].光明日報,2015-01-11.

[7]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N].人民日報,2016-02-20.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2.

[9]隻有腳踩大地,我們的文字才更有溫度[N].中國青年報,2016-01-31.

[10]肖央銘.習近平“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道出百姓心聲[N].人民日報,2015-02-28.

(作者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