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7年第4期

新聞的品質不是審美標准而是思想定力

劉建明
2017年07月11日08:53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新聞的品質不是審美標准,因為新聞不是文學,不是鑒賞品。壯偉的思想定力和散發暖意,捍衛真善美、揭露假丑惡,才真正是新聞的品質。沒有品質的新聞追逐聳人聽聞、有聞必錄,追求娛樂化和低俗化。新聞講究文字風格和謀篇布局,不是為了新聞審美,而是為了增強新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新聞的品質——無論是思想定力還是有溫度,都是新聞影響力的基因,遠遠超出了新聞審美的范疇。

【關鍵詞】新聞的品質﹔思想定力﹔新聞的溫度﹔新聞審美

網媒正在為高額利潤拼奪厮殺,不惜降低新聞的品質,每天噴涌大量“危言聳聽、嘩眾取寵”的魔咒式新聞。一些傳統媒體也在緊跟、效仿。各類嚴肅媒體卻流失千萬受眾,束手無策地在那裡落寞發呆。它們不是沒有回天之力,而是被禁錮在另一種沒有品質的新聞框子裡。

習近平指出:“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1]然而,一些媒體人卻認為,新聞的品質是審美標准,隻要記者寫得“流利暢達、汪洋恣肆”,就能傾倒無數人。新聞不是文學,不是鑒賞品,新聞工作者是“黨的政策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這些壯偉的思想定力,能使嚴肅媒體召回受眾,清除垃圾信息對人們靈魂的玷污。

一、新聞沒有品質的四種公害

自媒體的發展正如火如荼,有許多好的新聞報料,但多數網絡新聞忽視品位,熱衷炫人耳目且想一炮打紅的負面消息。新媒體充斥“雷人雷語”“瞬間奔淚”“美腿搶鏡”的誑語,每天都在喧鬧吸睛。微博淪為明星揚眉吐氣的平台,哪怕他們忸怩作態,都會讓受眾“聞聲起舞”。以前是沒有採訪就沒有新聞,現在是沒有粉絲就沒有影響力,沒有品質的新聞正在催眠芸芸眾生,貽害之深不可小覷。

沒有品質的新聞,對政策、形勢曲解誤讀,追逐聳人聽聞,引起相關受眾的恐慌。據報道,2015年底,一些媒體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5—2016)》的某些詞句,竟然鼓吹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房價將出現“斷崖式下跌”。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對記者說,報告被曲解了,新聞推導出“斷崖式下跌”的結論“不十分完整”。該報告指出未來房價有下降的可能,而且這只是一種可能而已。[2]媒體上樓市被多次唱衰,這種新聞預測沒有根據,缺乏可信的邏輯,事實上多地樓市的價格近年均有上漲,即使少數地方商品房價格下降,幅度也不大。所謂“斷崖式下跌”,讓想買房的民眾遲疑不決,等待“大幅下跌”后再購﹔那些已經買房的業主則憂心忡忡,后悔難寐,“去庫存”的經濟政策在房地產業遭遇坎坷。無論是記者還是網民想在媒體上發表見聞,應當尊重客觀事實,而不應給事實添加水分,拔高夸大。新聞報道以尊重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為原則,無論是專職記者還是網民,使用別人提供的材料或引用別人的話,都要忠於原意,不能歪解倒讀,更不能斷章取義、肆意篡改。

沒有品質的新聞熱衷於負面報道,對有悖人類精神道德、對社會發展有害的事件興趣濃厚。作者筆下“一片黑”,無所不污,污名化新聞特別走俏。盡管這類新聞都是真實的,但並非雪崩如瀑,把人們層層包圍,不應佔據主要報道分量。有些人長期受到西方新聞界“壞消息就是好消息”觀念的影響,在網上全身心投入“暴露浪潮”,對負面新聞興致勃勃,卻不認真挖掘產生壞人壞事的原因。近年微信上大量“情色”新聞連連走俏,復制西方黃色新聞的流弊,抹殺女性的精神價值,放肆地宣揚“淫靡縱欲”。西方報紙大都在大街上叫賣,用淫亂、污穢的內容與標題吸引過往行人,成為其靈驗的促銷手段,“壞消息就是好消息”自然成為西方報業的名言。社交媒體為了博取眼球,照搬這個老套路,不僅獵奇泄欲,而且狂熱地推銷西方的性文化。在我國社交媒體上,這類負面新聞今天已經拔得頭籌。

嚴格來說,負面報道不是指對負面事實的報道,而是對負面現象認識錯誤、處理不當的報道。毫無疑問,負面事件應當報道,但要認真思考報道哪些壞消息,如何報道,究竟要佔多大比例。揭露壞人壞事是媒體輿論監督的使命,也是媒體堅持正義立場的標志,一刻也不能懈怠。但對壞人壞事的報道在整體上不能壓倒正面報道,即使在網絡媒體上也不應“污水橫流”,對丑惡事件大加渲染。

對事實不辨輕重得失,不拒枝蔓梗葉,喜好有聞必錄,也是一種沒有品質的新聞。不分巨細,把一切事實悉數奉送,排斥新聞選擇,輕視新聞價值,新聞的品位必然式微。有的報道《老爸陪女兒跳芭蕾舞》,說了一通舞步不合拍之類的笑料,沒有任何教益﹔有的報道接吻比賽,狂吻7個小時至31個半小時,還沒有打破吉尼斯紀錄,實為撩人耳目,如此雲雲,雞毛蒜皮,枯燥乏味,百無聊賴的流水賬新聞卻被某些媒體青睞。有的報紙甚至開辟“有聞必錄”專欄,以示新聞客觀,博聞廣記,忠於現實的存在,實際是玷污受眾的眼球。

歷史上有聞必錄的主要含義是,御史對皇帝的起居言行不敢遺漏,不分大事小情,隻能一一記錄。不管事實重要不重要,是否有意義,一律照錄不誤,這種應付受眾新聞飢渴的愚拙,使新聞的品質銷蝕殆盡。正如魯迅在《論“人言可畏”》一文中所說,記者是要“向上負責的”,新聞是“有選擇的,有作用的”,“有聞必錄”只是他們有時出了紕漏應付讀者的口頭禪。延安《解放日報》1942年在《致讀者》的社論中曾指出:“黨報決不能是一個有聞必錄的消極記載者,而應該是各種運動的積極提倡者、組織者。”忽視新聞選擇,把那些毫無意義、七零八碎的現象推給受眾,隻能是對他們的無情愚弄。

還有大量沒有品質的新聞,推崇報道的娛樂化和低俗化,以調動受眾的低級趣味為目的。盡管娛樂新聞代表大眾文化潮流,但也應有品質、有品位,不能炒作隱私和花邊新聞。體育新聞、文藝新聞、明星新聞清除媚俗氣息,都可做得輕鬆愉快,讓受眾樂此不疲,滿足“草根”群體的需要。如果娛樂新聞任意升級為淫言狎語、調侃戲弄,降低新聞格調,勢必滑向低級趣味。

新聞報道不排斥適度的娛樂性,但不是任何新聞都可娛樂化,娛樂應當有題材的限制。更何況,“娛樂化不等於低俗化,要講究文化品位,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和積極性,才能保持新聞的基本品質”[3]。對文藝界名流的趣聞可以報道,但不應專注於明星的隱私,更不應關注明星的臉蛋而不關注其演藝成就。名人新聞可以“寓教於樂”,把啟迪和陶冶人們的性情作為報道的出發點,顯現娛樂新聞的品質。反過來,試圖把娛樂完全變成教育,或把教育與娛樂混為一談,則是荒謬和做不到的。讓娛樂新聞有知識、有科學與奮發精神,有仁愛觀念,才是娛樂新聞追求的目標。否則,娛樂新聞將成為沒有靈魂的新聞,滑向格調低劣、品位粗俗而難以自拔。

二、有思想定力,新聞才有品質

有品質的新聞都有思想,對事件有深度解讀,有思考力,從而才能精准發力。新聞褒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對是非正誤發出正義的聲音,顯露出堅毅的思想定力。新聞有了這種品質,受眾才能從新聞中不僅得到信息,認識社會發展的歸宿,而且知道自己應當走向何方。當媒介競爭進入“秒殺”和海量信息淹沒人們視線的時代,受眾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新聞思想的穿透力。沖破頑固觀念的束縛,捍衛社會公平正義,是今天新聞最可貴的思想定力。

任何有思想定力的新聞都敢於面對現實,敏銳地揭露生活的頑疾。2011年4月11日,長沙縣有關部門勾結無良建筑商,把討薪的20多名農民工騙到項目部,出動數十名防暴警察實施抓捕,並進行毆打。事后聲稱,這些農民工無端鬧事,抓捕無誤,事件久拖不決。到10月20日,湖南省紀委干部陸群再也忍無可忍,在新浪網上發帖,叫板長沙縣委書記和公安局長的非法行為。這一事件立即引爆媒體,許多新聞引用陸群的話說,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具有良好執行力的制度,讓民眾維權渠道更加通暢,但在現行體制內無法解決這一事件。[4]《人民日報》、新華社、《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第一財經日報》《北京晚報》《鄭州晚報》《西安晚報》等300多家媒體及各大網站對這一“烏紗帽對賭”展開拉鋸式的報道。媒體介入的輿情日漸高漲,眾多網民點贊媒體和為民請命的紀委干部,而省市官員卻視而不見,“能拖就拖、能推就推”。《人民日報》指出:“公平正義的實現,唯賴制度化的保障。這也提示社會管理者,維權才能維穩,制衡才能治權。”[5]這一有品質的新聞使人頓悟,讓受眾的思想豁亮而清醒。

新聞需要有故事可談,不論什麼故事都能明示社會症結,啟發媒體找到思想定力。對於黨媒而言,新聞的思想定力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傳播黨的政策主張,反映社會必須進行的變革,維護公平正義,堅守依法治國﹔二是媒體上的任何新聞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表象揭示理性,讓受眾明白自己的權利並捍衛憲法賦予的權利。新聞不僅報曉事件,而且能讓受眾茅塞頓開,提高“民主、和諧、平等、法治”等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約束力和指導力,從而推動現代思想在媒體上的華麗轉身。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