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問”與“問真”:電視問政節目的精神與使命
“電視問政”類節目已成為許多城市電視台的看點,受到市民的青睞,其成功的關鍵在於搭建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橋梁並監督政府依法履行好自身的職責,從而“為民問政”。“電視問政”類節目成為塑造電視媒體公信力和發揮影響力的重要平台,但是媒體對於如何向黨政機關“問難”,還存在許多心理疑慮並缺乏正確方法的指導。一些電視問政類節目為了追求收視率,提問尖刻、犀利,使公眾忽略了與己相關的具體問題和基本的政治訴求,而淪為圍觀的看客,理性、批判的公民被置換成消費的市民。而也有一些電視問政類欄目迫於權力的壓力,未能問出真相,解決真問題,最后淪為政府部門的“秀場”。
筆者通過這些年參與電視問政節目制作以及對同類節目進行比較后認為,當前的“電視問政”類節目主要包括以下兩大部分:一是發問環節,即對問題發問,對真相追問,對責任追究問責﹔二是監督落實環節,即問出思路,問出承諾,問出成效。電視問政以“問”而立,節目“秀”的過程也即問題解決的過程,主持人層層深入的問題、官員誠懇的回答、現場觀眾客觀的評判、現場專家剝繭抽絲式的點評,這些元素的疊合,最終呈現出一個相對理性的時政類電視真人秀節目。
電視問政類節目作為輿論監督的典型代表和重要載體,“問”是其成功的起點和關鍵,要改變原有的觀點和克服眼前的困難,真正做到“問”而非“秀”,就需要在“問”上下功夫,其要義在於要有“真問”的精神和“問真”的使命感。
一、真問:揭示真問題
所謂真問,也就是不作假,不流於形式,不避重就輕,實實在在發問,揭示真問題。作為一檔輿論監督類的節目,首先就要敢於“真問”,也就是不畏懼政府權力,不弄虛作假,用真實的案例來發問,用理性的聲音來追問,用真正的力度來問責,將問題置於陽光下,以敦促問題的解決。
(一)用真實的案例來發問
發問是電視問政類節目的第一個環節。問題的闡發需要以真實的案例為基礎,真實的案例需要用事實來展現,從而為准確發問創造條件。以南寧電視台《向人民承諾——電視問政》為例,在每一期節目中,欄目組的記者都會花一到兩個月的時間進行前期的實際調查、深入走訪制作VCR,並現場播放來揭示問題,然后再由主持人向相應的政府部門現場提問。在2017年的第三期節目現場播放的VCR中,記者曝光了多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工作時間看電影、玩游戲、逛淘寶等“不務正業”的行為,並以表格的形式進行了統計,不僅提供了事實,也為主持人的提問創造了足夠的底氣。
記者是現實問題的發現者,是案例的描述者,必須站在相對公允的態度,保証案例的真實可靠。由於暴露的是政府部門的問題,記者既不能去迎合政府權力避重就輕流於形式,也不能為了滿足受眾對“揭丑”的偏好,刻意渲染以偏概全。在上面的調查中,南寧電視台的記者對相關部門進行了兩次走訪,並以數據的形式展示了兩次調查的整體情況,其中某單位“不務正業”的工作人員最多,第一次走訪為14人,第二次走訪為11人,真實有效的數據保証了案例的可信度。因此主持人的提問有理有據,才能給參與問政的官員制造壓力,封堵其辯解的可能。真實的案例是發問的基礎,科學發問、有效發問來源於記者調查的真實案例,這是真問的第一步。
(二)用理性的聲音來追問
發問只是提出問題,而追問卻是挖掘問題背后的真相。追問真相是為了找到問題的根源,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而不是用犀利的語言制造政府部門的難堪以滿足受眾的心理平衡,從而嘩眾取寵制造噱頭,這既不利於官民矛盾的解決也不利於公民理性思維的形成。在這個過程中,主持人的角色非常重要,他應該是政府部門、當事人、專家學者中間的協調者,應該用更加專業、理性的思考去追問,協調各方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促進問題的解決和公共管理等方面知識的傳播、普及。如果主持人一開始就存在明顯的“站邊”現象,將政府推向對立面作為節目所消費的對象,這與電視問政培育公民政治參與意識和民主監督意識是背道而馳的。
從南寧電視台《向人民承諾——電視問政》創辦初期,筆者就一直參與節目制作的全過程。可以說南寧電視台的電視問政欄目經過三年多的打磨,已經將理性探討的聲音更多地融入到節目制作當中。現在的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南寧以外城市在處理相關問題上的經驗介紹、也增加了越來越多對正面典型的褒揚。例如2016年制作的一期圍繞精准扶貧領域出現問題的節目中,欄目組既曝光了通過傳銷方式扶貧的某第一書記的惡劣案例,同時也褒揚了被特邀來到現場的六位“優秀第一書記”代表。通過正反兩面的充分展示,激濁揚清,效果更好。
一些社會問題的解決並非隻有官方的不作為那樣簡單,需要政府和民眾之間齊心合力完善制度、認真執行才能得以改善和解決。簡單的官民二元劃分不應該成為尋找解決策略的路徑。電視問政類欄目通過促進雙方之間的交流讓政府部門更加通民情接地氣主動“打撈”民意,引導民眾更加理性地參與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問題的解決當中,這才是電視問政節目更深層次的目標。
(三)用真正的力度來問責
發問和追問的最終指向是問責,即誰應該承擔責任或為問題負責,問責的目的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問責力度的大小決定著解決問題的效果。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媒體需要接受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在這種條件下,電視問政中對政府的“發難”、給政府部門的“難堪”能夠落到實處而不是“逢場作戲”,依然是市民和觀眾關注的焦點和吸引他們參與的關鍵。
南寧電視台的《向人民承諾——電視問政》是由南寧市委、南寧市政府主辦,南寧市紀委、南寧市委宣傳部、南寧市監察局和南寧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共同承辦的欄目,其作用是發揮媒體監督作用,強化各部門服務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促進部門改進工作作風,推動南寧市各項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黨委和政府的支持是問出真問題、問出責任人和追究真責任的重要保証。據統計,自南寧電視台電視問政開辦以來,就節目中反映的問題,南寧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給予244人黨政紀處分或問責處理。這些事實和數據雖是負面報道卻形成了正面效果,贏得了民心和受眾。比起政府制度性的問責,電視問政欄目通過曝光問題找到對應的主體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用輿論監督要求主體責任部門及相關責任人認真履行職責,更具常態化和靈活性。而被曝光的黨委和政府部門和責任人,也能夠起到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追究到責任部門、責任主體是電視問政有效發揮輿論監督功能的重要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