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法治自媒體應以編輯為中心 忽視受眾會被時代淘汰

2017年08月21日07:10 | 來源:法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誰忽視受眾就會被時代淘汰

記者:在2012年,您創辦了微信公眾號“法律讀庫”,現在“法律讀庫”運行狀況如何?

趙志剛:“法律讀庫”於2012年11月上線以來到今天,已經有近五年的時間,都是我一個人利用業余時間具體維護。目前,已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原創作者團隊,由優秀檢察官、法官、律師、學者等組成,一年大概有1500篇左右的原創文章在平台發表。在2016年10月,“法律讀庫”總關注量突破100萬人大關,全年總閱讀量達4059萬人次,日均閱讀數11.12萬人次。但是目前公眾號整體閱讀量、打開率都呈下降趨勢,“法律讀庫”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瓶頸期。

記者:“法律讀庫”獲得了不少榮譽,是很多自媒體平台學習的標杆,它的運作模式有何特色?

趙志剛:運作模式的特色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第一,最大的特色就是對品質的保証。業界對於“內容為王”還是“用戶為王”一直存在爭論,我認為應“內容為王,用戶至上”。在新媒體時代,受眾已經從“單向度”信息接受者,逐步成長為信息生成、信息傳播的主力軍,誰忽視了受眾,誰就會被時代所淘汰。所以,“法律讀庫”作為一個垂直細分的自媒體,堅持做到以編輯為中心,堅持媒介專業主義的原則。可想而知,如果編輯換了,可能幾天粉絲就走光了,保証編輯本身穩定的品味風格,粉絲的忠誠度才會得到保障。“法律讀庫”運營的過程中,也在一步步摸索契合用戶需求的內容,主要包括法律專業、時事討論、通識、法治文化、輕娛樂五大類文章,兼顧耐讀、好讀、不艱澀。

第二個方面就是保証平台的公益性。致力於公益傳播、引領法律閱讀之潮流,是“法律讀庫”一直的追求。孔子說“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我作為一名公職人員,肯定不能將平台商業化。現在很多廣告商找我幫他們做宣傳,我都一一拒絕了,因為商業化后很難保証傳播平台的中立性、純粹性,也就談不上公益性了。有的朋友開玩笑說,你的公號有百萬粉絲,一定賺了不少錢,其實相反,“法律讀庫”的讀者贊賞都會轉給作者,偶爾公眾號有支出需要時我也一直在拿工資貼補。

記者:在與原創作者合作的過程中,讓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您覺得是什麼原因讓那麼多作者支持您、支持“法律讀庫”?

趙志剛:原創作者創作的優質內容不是拿到其它微信公眾號平台、傳統紙媒上發表,而是作者首先想到來投稿給“法律讀庫”,非常難得。這種長期的默契和信任,讓我覺得這100多位原創作者與我、與“法律讀庫”好像是一體的。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說“法律讀庫”很成功,其實真正成功的是“法律讀庫”與作者之間形成的這種信任。完全依靠我個人進行創作,我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創作出這麼多優質的作品,是這些作者的支持保証了“法律讀庫”能夠有穩定的產量。

另外,能夠得到原創作者的支持,還和平台本身的美譽度相關。隨著“法律讀庫”本身的成長,有了自己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有了品牌的美譽度。這個美譽度是由幾部分構成的。首先是文章的質量,文章質量越高,訂閱者越會保持一定的忠誠度,越會覺得平台本身有影響力。其次,平台有了美譽度,原創作者才會更加青睞這個平台,才會將優質的原創內容投稿給平台發表。

這樣,作者、平台、用戶之間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互動,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反之,文章不行的話,用戶就會減少,隨之而來的平台美譽度就會下降。

記者:有數據顯示,“法律讀庫”的原創內容達到66%,對於原創內容的投稿和轉載,有什麼篩選標准嗎?

趙志剛:為了不產生版權爭議,除特例外,現在基本上是非授權不轉載,多數都是直接投稿的,這種篩選標准更加強調了原創首發的內容授權機制建設。對於原創內容投稿和轉載的篩選,“法律讀庫”秉承“傳遞常識、啟迪法治”的理念,就是通過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法律常識,啟迪法治就是傳遞法治思維。這是一個大的標准,有時候更多地依靠編輯的經驗和直覺,需要長期的歷練和對用戶喜好的准確把握。就像“法律讀庫”每天推送3至5篇文章,把哪篇文章放頭條,把哪篇文章放在后面並沒有一個嚴格准確的標准,開玩笑地說——是要靠人工方式實現智能。

記者:“法律讀庫”是法律界最早創辦的公號之一,但目前法律類微信公眾號已經很多了,您有沒有在探尋新的路子?

趙志剛:這幾年“法律讀庫”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止。除了微信公眾號,“法律讀庫”建設了自己的新媒體矩陣,入駐今日頭條、企鵝媒體平台、一點資訊、搜狐新聞、網易雲閱讀、騰訊微博等平台。這些新媒體矩陣,或多或少地在放大“法律讀庫”的影響力,進一步拓展了讀者的覆蓋面。另外,我們在視頻、音頻、漫畫等形式上也進行了積極探索。

首先在視頻方面,“法律讀庫”在騰訊、優酷、搜狐均搭建了主頁,利用短視頻進行普法。2016年“兩會”期間,“法律讀庫”推出“我是檢察官”系列原創視頻﹔《劇透:奧斯卡最佳外語檢察短片》《做檢察官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受到代表委員高度好評。合作拍攝的《萌娃對話檢察官》在各大視頻網站總點擊量超過1000萬。據第三方平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11月,“法律讀庫”在搜狐視頻與騰訊視頻上共發布41條視頻,累計點擊量接近3500萬。

第二種形式就是探索原創音頻,實時播報法治進展。2016年下半年,“法律讀庫”合作開通“法治新聞嘚吧嘚”原創音頻和“法治早餐”音頻新聞播報,同時在喜馬拉雅、荔枝FM、蜻蜓FM等搭建電台,成為第一個橫跨圖文、音頻、視頻的法律自媒體。其中,“朴槿惠事件”“校園貸”“宋冬野明星吸毒”“王寶強離婚”“最高檢十大案例”等音頻播報,受到聽眾的好評。2016年6月以來,“法律讀庫”還在分答平台上開通了語音問答,通過讀者語音提出問題,音頻回答的方式,涉及法律實務咨詢、司法改革探討、人生經驗分享等不同話題,打造了“讀編互動”的全新形式。

第三種形式就是探索漫畫等形式,生動傳播法治觀念。2016年4月,“法律讀庫”創建了Q版獬豸的卡通人物形象,並通過網絡征求意見。同時,“法律讀庫”合作推出8格普法漫畫《如何防范航班信息詐騙》《如何處置假幣事件》數篇作品,合作推出單幅漫畫《大輝熊之法諺法語》十余篇作品,增加對未成年人新媒體的普法教育。2016年9月,“法律讀庫”還合作推出了“讀庫英雄”益智小游戲,進一步增強用戶粘性。

記者:“法律讀庫”從創辦之初到取得今天的成績,一直是您一個人在進行維護,是什麼動力讓您堅持至今?

趙志剛:第一個原因是長期以來的媒體情懷。我從1994年進入《檢察日報》工作以來,有近18年法治媒體從業經歷。法治媒體是我用青春和熱血澆灌的地方。這種媒體情結再加上我的志趣所在,我願意無償地為“法律讀庫”付出,願意堅持把“法律讀庫”做成公益性質的公眾號。這是根本動力來源。

第二個原因是我在運營“法律讀庫”的過程中,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窗口。通過這個窗口我能夠更好地觀察、認識這個世界。我認識了不少優秀的法官、檢察官、律師、媒體記者、學者、教授等各行各業的精英和人才,我與他們在網絡平台上對話,在現實生活中聯系。通過讀編交流,讓我保持了對社會發展的敏感和思維的活躍,很多新觀點、新理念我也會經過甄別、思考后帶入到工作中,集眾智、匯眾力,推動工作的創新發展。

最后“劇透”一下,我的女兒趙梓彤今年參加高考,已經被華東政法大學錄取,未來“法律讀庫”的管理重任將由她來執行。我已經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記者尹麗 實習生田美芬)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