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9月電視劇市場分析:走出IP改編怪圈,優質內容才是王道

數太奇大數據研究中心 王雲
2017年10月27日14:38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走出IP改編怪圈,優質內容才是王道

9月的電視劇市場隨著暑期檔熒屏之爭落幕,略顯疲軟。但根據IVST視頻全網傳播監測平台的數據來看,近代傳奇大劇《那年花開月正圓》開播后,迅速升至首位,且口碑和收視都表現不俗,為本月的電視劇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

總體概況

都市題材數量佔優,傳奇題材仍是流量“收割機”

9月首次上星播出的電視劇共計24部,當月新增播放量共334.39億。從劇集的新增播放量分布區間來看,僅一部《那年花開月正圓》新增播放量超過50億,《人間至味是清歡》《醉玲瓏》和《美味奇緣》3部劇新增播放量超過25億,這4部劇目的新增播放量佔總播放量的57%,收割過半點擊量,成為當之無愧的“頭部作品”。(見圖①)

從各家衛視表現來看,東方、湖南、江蘇、浙江四大衛視的劇目播放量遠超其他衛視。其中東方衛視憑借《那年花開月正圓》《醉玲瓏》和《軒轅劍之漢之雲》3部劇,新增網播量過百億,居各衛視之首。湖南衛視緊隨其后。(見圖②)

從視頻網站的購劇情況來看,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背靠BAT,購劇能力較強,採購的劇目數量明顯高於其他平台。其中,騰訊視頻手握本月熱門劇集《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獨家網絡播放權,新增播放量遠高於其他平台。(見圖③)

從劇集的時代背景來看,制作成本相對較低、拍攝相對容易的當代題材劇集數量最多,其中又以貼近當下生活的都市題材劇集數量最多,14部當代都市題材劇集播放量達164.8億,佔本月電視劇新增播放量的49%。傳奇題材劇集以其特有的魅力擁有較多的忠實受眾,雖然僅有5部作品在播,但品類總播放量達153.8億,佔本月電視劇新增播放量的46%。(見圖④)

從劇集來源看,原創劇集數量佔優,IP改編劇集主要來自小說和游戲改編,數量較少。但從部均播放量來看,IP改編劇集為17.6億,原創劇集為13.5億,IP改編劇集因擁有一定的受眾基礎,在網絡點擊量上仍略有優勢。(見圖⑤)

頭部內容

《那年花開月正圓》成本月最大贏家,次黃檔時段周播劇漸多

本月新增播放量TOP10劇目佔新增總播放量的87.6%,頭部內容“收割”了絕大部分的觀眾流量。TOP10劇集隻有兩種類型——都市題材和傳奇題材,充分說明這兩種題材目前較受市場歡迎。同時,從各衛視的劇目編排來看,次黃檔逐漸成為一個熱門時段,而該時段的周播劇市場已經形成且逐漸穩固。目前開辟了電視劇周播次黃檔劇場的衛視主要有湖南、東方、浙江、北京和安徽。(見圖⑥)

從TOP10劇目的網絡熱度分布來看,本月劇目表現呈兩極分化,《那年花開月正圓》無論在播放量、搜索熱度還是微博社交熱度上都一騎絕塵,呈現出壓倒性優勢。本劇講述了清朝末年陝西女首富周瑩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雖然長達74集,但緊湊的劇情、演員精湛的演技以及用心的制作都讓這部劇脫穎而出,在暑期檔后的電視劇市場上一枝獨秀。作為一部在東方衛視次黃檔播出的周播劇,《醉玲瓏》則更多受益於兩位主演劉詩詩和陳偉霆的龐大粉絲群,微博社交熱度碾壓其他劇集。(見圖⑦)

市場觀察

“IP熱”正在退潮,優質作品受觀眾青睞

近幾年,IP(文學版權)成為國內影視圈的一個熱詞。隨著互聯網資本強勢進入影視行業,影視制作也進入快速化、迭代化的生產節奏,已經擁有龐大受眾基礎的IP概念也隨之大熱,業內逐漸形成一種“無論是網絡人氣小說,還是暢銷書排行榜小說,不管三七二十一,買下來再說”的奇特現象。回顧IP形成的原因,除了業內各方對IP的“泛娛樂化”開發需求之外,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大量不走心、不過腦的作品讓制作方“真心怕了”,故而尋求有一定粉絲基礎的IP作品,將這些已經經過市場檢驗的作品進行影視化加工,再通過精准強力的反向營銷,從小眾推向大眾,最大化實現作品的市場競爭力。

本文整理了近3年電視劇市場收視TOP10的劇集列表,可以看到IP改編作品發展勢頭迅猛,與原創內容各佔半壁江山,且2015年和2016年IP尤為盛行,收視率TOP5均以IP改編作品為主。但這一現象在2017年發生了明顯變化,2017年高收視率作品TOP3均是原創作品,且口碑不俗。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方共推了3年多的“IP熱”正在退潮,當前電視劇觀眾的審美品位也在這一波內容大戰中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觀眾對“何為優質內容”的判斷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見圖⑧、圖⑨、圖⑩)

回顧近幾年的IP改編作品,雖然成績斐然,但總體來說有贊譽也有吐槽。以今年播出的《求婚大作戰》為例,這部來自日本的高口碑作品的國內翻拍之作遭遇了滑鐵盧。《求婚大作戰》講述了幾位主角交錯的情感和男主角的事業起伏,其中一個核心元素便是日本的國球——棒球。但是,國人對棒球明顯缺乏興趣,國內翻拍作品照搬的原作“棒球”梗很難激發觀眾興奮點,因此即使有張藝興、陳都靈等演員加盟,也無法挽救收視率。

當然,IP改編也有精品出現,例如《甄嬛傳》《歡樂頌》等,不論古代傳奇還是現代都市,其對於中國文化的理解、社會現實的反映和人性深度的挖掘,都使得作品內容充實、張弛有力,也因此收獲了觀眾廣泛的認可和好評。

綜上所述,無論IP改編或原創,隻有優質作品才能夠真正得到觀眾青睞。打造優質作品重在一軟一硬。“一軟”指故事,故事是整個作品的內核,要有講述價值、能打動人心、在文化上與受眾有共鳴﹔“一硬”指視覺呈現效果,演員演技應符合人物性格、服化道等要貼合故事背景。隻有用心打造優質內容,而不是試圖抄“捷徑”,才能不斷創作出口碑、收視雙贏的作品,才能得到觀眾的認可。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優質內容出現在熒屏上。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